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有句名言:离群索居者不是野兽,便是神灵。在一定程度上,有的人将它解读为,敢于与人群保持一定距离的人,就像凶猛强大的野兽,也像自足而充盈的神灵。能不随波逐流,成为乌合之众固然让人钦佩,但在平凡的俗世,人人基本上都是凡夫俗子,普通人居多,即便是精神上的离群索居,也只是一种理想状态,而不是一种常态。因为人既不是野兽,也不是神灵,人的社会属性和群居性都决定了,人不能脱离群体脱离社会关系。
在中国,这个文化底蕴深厚的社会中,“关系”是一个非常微妙的词,也是一个关键词。只“没关系”“有关系”这两个词就蕴含着好多言外之意,如果用英文释义,就能翻成A4纸大小写满整整一张。如果在“关系”二字之前加上一些动词,如,找关系,发生关系,产生关系,就能让人浮想联翩,让人不禁感叹汉文字的博大精深。在中国有句老话,“没关系寸步难行“,就揭示了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人脉和人情的重要性。为什么很多书店和货架柜台上摆卖 的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人际关系学以及提高情商的书趋之若鹜,无非就是想要获得好“人缘儿“,处理好人际关系,扩张人脉和资源,扩大自身影响力,提高幸福感。
最近在TED上收听了一篇名为”什么样的人最幸福?“的英语演讲,就讲述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我们工作、生活、健康,情绪等各个方面的影响。演讲内容描述了哈佛大学在75年间跟踪了724位男性生活并从他们的青年到中年一直到老年整个生活图景进行调查所得到的研究结论。这项研究开始于1938年,被试者有两组,一组是来自二战期间哈佛大学的大二学生,他们大部分离开了大学并参与战争的的服役;另一组来自于波士顿的贫民窟里最有问题、最贫困的家庭。年复一年地这些青年人以及从他们的家人以及他们后来的两千多名子孙中被询问他们的工作、家庭生活,健康状况。他们进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有的成为了工人,律师,砖匠,有的成为了医生,还有一位成了总统。一些人酗酒成瘾,一些人得了精神分裂症,一些人从社会底层一路走向了最高层,而一些人在相反的方向上发展。在历时75年中,约有60位被试者仍然活着并参与了此项研究。演讲者就是被试者及参与研究中的一位。从医生的健康记录,抽血化验,脑部扫描,以及对孩子和妻子的录像和调查问卷,调查员学习到的不是财富、不是名誉或是工作是否努力,而是关于人际关系的重要的三大课题。
第一, 社会联系真的会对我们有益,而且孤独是有害的。与家庭、朋友和团体有更多社会联系的人会更开心,身体更健康,寿命也更长。人们与想联系的人越是隔离,就越不开心,健康在中年提早下坡,脑力减弱。
第二,孤独不关乎交友的数量,也不在乎你是否在恋爱中或婚姻中,而决定于亲近的关系质量。优质和温暖的人际关系具有保护作用。相反,冲突则更有害。好的人际关系能够抵消由于变老而带来的”明枪暗箭”。当问道哪些人更能成为健康快乐的中年人,所得到的答案是五十岁时人际关系的满意程度最强的人。不好的人际关系在老年时则会经历更多的疼痛。
第三,好的人际关系不只是保护我们的身体,也会保护我们的大脑和记忆。
这篇演讲在名为“丹尼耳”的公众平台上,点赞人数超过十万人。人际关系质量的影响不言而喻。在老年探访和诗班的练唱合唱切身经历中,我收到许多的关爱,也使我个人的心怀更加地敞开,内心充满了喜乐和力量。这就是参与到集体中团契中所带来的益处,比起奉献出的时间和精力,我们收获的更多。
很久很久以前一个朋友跟我讲,人都是有磁场的,你是什么样的人,也会吸引什么样的人。你对一个人的想念也会通过心灵的力量所发出的电磁波和磁场,使对方那个具有相同磁场的人接收得到。所以任何好的关系都不需要讨好。有共同磁场的人,无论尽在咫尺还是地球的另一端或是天涯海角总会相遇。心灵的碰撞和互相的吸引力才是维系良好关系扎根的土壤。另外成长所需的阳光和雨露则是共情和同理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