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精读一篇好文章,写出读后感,真是不错的主意。
非常感谢娟子老师推荐的美文,作家写的文章果然不同凡响。
反复研读,受益良多。
1.标题不错,让人引起共鸣
关于读书姿势,我想很多人都喜欢躺着读书吧?看到标题,我就哑然失笑,自己说同款同款,回想小时候,尽管父母老师要求看书时要坐姿端正,然而,到了独处时间,难免会躺着读书。为何?舒服呗!
我曾经在朋友间做过问卷调查。
问题1:你最喜欢什么姿势读书?躺着还是正襟危坐?
几乎众口一词:躺着。
问题2:你最喜欢看什么类型的书?专业书还是闲书?
很多人都回答:闲书
他们反问我,我的答案是:躺被窝里看武侠小说或侦探小说,最好是周末,最好是下雨天。这样可以一整天看完一本书。
听着窗外雨滴敲打树叶的声音,猫在被窝里,惬意地看武侠小说,心随着大侠们行走江湖,飞檐走壁,华山论剑,脑海里亦是一片刀光剑影。
有时候急于知道故事结局,就赶紧跳过若干页去读,觉得错过了重要情节,就再返回,由于知道了结局,再回头看时就会关注人物为什么这么做这么说了。
如今回忆起来,那种感觉简直太爽啦!能在下雨天躺着看一整天闲书的人,都是妥妥的人生赢家。
2.形散神聚,意境悠远
标题是“我喜欢躺着读书”,最初被“躺着”两个字吸引引起共鸣,读完方知重心在读书的内容。
作者开篇点明,躺着读书的习惯已经有二十多年了。潜台词:我改不掉,也不想改。
紧接着写寒暑假在故乡的火炕上看书,重点描写看书的氛围,其实突出的是作者的心境。
其中那段“枕头是花托,书籍是花瓣”的描写非常精彩,可以看作是文章的灵魂所在。
紧接着写作者的最爱是诗词类书籍,自然而然引出父亲对诗词的热爱,甚至介绍了名字的由来:父亲爱极了曹植的《洛神赋》,爱屋及乌,就把子建的名字拿来送给女儿,这真是一个大彩蛋呀!
我第一次看到迟子建的名字就觉得很特别,可又说不出特别在哪里,今天终于找到了答案!
大才子子建附体,老父亲深厚功底加持,从内到外的熏陶,加上作者的努力和坚持,成为优秀作家,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作者老父亲被偷偷表扬,想必他老人家正心里偷着乐呢。
书归正传,作者的古诗词功底相当了得,古诗词信手拈来,用得恰如其分。
诗人的诗句,不仅映射出诗人彼时的境遇,更是迸发出熠熠生辉的哲学火花,千百年来,引领着无数文人骚客走出永夜。
文章最后,利用对诗词书籍的赞美,使得文章主题得到升华。
一场由看书姿势引发的思考至此达到了高超,戛然而止。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
回过头来,再看标题和内容,很容易发现作者用了三分之二的笔墨铺开写唐诗宋词对她的影响,似乎和标题不搭。
细读就会发现文章的核心:读书。
文章结构也就清晰明了:
读书姿势是个引子→坚持读书是核心→书籍中的明珠诗词最滋养灵魂。
3.语言细腻隽永,让人回味无穷
迟子建老师的文字特别细腻,有灵气,尤其是比喻句,让人摆案叫绝。
例如:“窗外的园田被雪花装点得一片洁白,像是老天铺下来的一张纸。”
雪是白色的,纸张(大多数)也是白色的,换作我,可能会把雪地比喻成“洁白的毛毯”。作者偏偏说是“老天铺下来的一张纸。”
纸是书的载体,作者这是要多爱读书呀,才会心里眼里都是纸!
我想作者要是面对一方黑乎乎的被污染的池塘,会不会把它想象成一张黑色的大纸,太阳的光芒在池塘上用力雕刻出金色的篆字呢?
还有下面这段:
“如果说枕头是花托的话,那么书籍就是花瓣。花托只有一个,花瓣却是层层叠叠的。每一本看过的书,都是一片谢了的花瓣。有的花瓣可以当做标本,作为永久的珍藏;有的则因着庸常,随着风雨化作泥了。”
书籍比作花瓣,很新奇,很养心,且一语双关。
其一:很多人爱花,就像很多人也喜欢读书一样。书比作花瓣自然而然,共性十足,何其妙哉!
其二:花有美丑香臭之分,书亦有精华糟粕之别。故而有的花瓣(书籍)可珍藏,有的花瓣(书籍)只能化作尘泥了。
再如:“我常想,我枕边的一册册古诗词,就是一只只夜莺,它们栖息在书林中,婉转地歌唱。”
夜莺的寓意是“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夜莺在歌唱,就是作者用心在歌唱,哪怕曾经经历了刀风剑霜。书籍尤其是诗词是作者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
至此,你是不是也不由自主地爱上诗词了?
如果是这样,恭喜你,你找到了此生的灵魂伴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