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回“贾府气运线”里的第四个场景,是通过安排探春和宝玉聊天,全力刻画“探春”的人物形象。
这是探春第一次作为“主角”,在某一章回、某个场景中闪亮登场。
在这以前,探春在书中出现过三次,都是担任客串嘉宾。
第一次客串,是在第三回《金陵城起复贾雨村 荣国府收养林黛玉》。当时探春出现在两个场景里。
第一个场景写外形。黛玉第一次进府时,曹师通过黛玉的眼睛,对探春的形貌进行了简单描述:
“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可以看出,哪怕是以今天的标准来看,探春的容貌、身形,也丝毫不输于黛玉、宝钗。并且,萧遥个人以为,探春的形象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标准。所以,小时候的萧遥一度对探春惊为天人,痴迷不已。
第二个场景,写宝玉第一次看见黛玉,就要给人家送“表字”“颦颦”,当场被“探春便问何出“,宝玉进行解释之后,探春方笑道:“只恐又是你杜撰”。这个小场景曹师一边引出宝玉著名的“杜撰论”,一边又通过寥寥数语,不仅衬托出宝玉和探春关系融洽,还伏笔探春才情横溢,智慧超群,典型的一笔多用手法。
第二次客串,是在第七回《送宫花周瑞叹英莲 谈肄业秦钟结宝玉》,只有动作,没有台词,只是纯粹的故事背景。当时,周瑞家的正挨家挨户送“宫花”,走到“三间小抱厦”内时,探春跟迎春“二人在窗下下棋”,等周瑞家的送上东西,说明原委,两人都“欠身道谢”。为了不引起读者过多注意,这个场景里的迎春和探春一个多余的动作都没有,纯粹只是背景。
探春第三次出场,是在第十八回《林黛玉误剪香囊袋 贾元春归省庆元宵》。这次虽然还不是主角,但却是非常重要的配角。在这一回中,曹师安排有动作,有心理描写,还有任务工作,就是没有对白。心理描写,是在元妃逛完大观园各处景观,要求大家各赋一首五言律,并且当面检查之际,探春知道自己文笔虽然“出于众姊妹之上”,但“自忖难以跟薛林抗衡”,于是“勉强随众塞责”了一首诗上交。
最后,元妃对大家表现出来的诗词能力很满意,于是“命探春另以彩笺誊录出方才一共十数首诗,出令太监传与外厢”。
第十八回里,探春出场用墨仍很少,但描写细致,虽然没有对话,但成功伏笔了两件事:第一,探春有野心有自知之明;第二,探春能力出众,可堪重任。在萧遥看来,曹师一直在默默伏笔探春。时机不成熟时,既不能让任何人提前注意到她,也不能让读者忘记了探春这个人物的存在。这中间“度”的把握,很考验创作者的功力。
回到第二十七回,这一次,探春才真正获得了展示自己的机会。曹师先安排探春帮红玉指了一下寻找凤姐的路径“往你大奶奶院里找去”,又为了细细摹画探春,特意从四个方面准备了四个小段落。
1.喜好与品味:写探春托宝玉外出寻觅“好轻巧玩意儿”,比如“柳枝儿编的小簋子、整根竹根抠的香盒子、胶泥剁的风炉儿“,要求“朴而不俗,真而不作”。
簋(发音同鬼) 风炉 香盒2.手工鞋与个性:这里探春自己提起想要再做一双鞋送给宝玉,以表关心和感谢。然后,曹师通过宝玉转述和自述,带出赵姨娘和贾环对探春的各种不满,引出探春家里最难念的一本经。
3.原则与坚持:探春听到袭人的话,很是生气,于是逻辑分明地对相关人等进行了驳斥,论据充分,陈述有力,全面体现探春品性、辩慧,隐写对于出身的无奈。
4.价值观友情观:通过探春对赵姨娘和贾环的立场的判定,严正声明自己“只认得老爷、太太两个人,别人我一概不管。姊妹兄弟跟前,谁和我好,我就和谁好。什么偏的庶的,我也一概不知道。”从另一个侧面,隐写探春对自己身份的不甘。
这四个小节,曹师所著笔墨甚多。《红楼梦》写到第二十七回,曹师才开始重墨启用“探春”这个角色,足见对“探春”寄予厚望。第二十七回,可以看作是贾府气运的分水岭,从今以后,探春将跟随贾府的变迁在《红楼梦》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
这个场景描写的最后,曹师安排宝钗“那边笑道。。。”,以一句“来罢,显见是哥哥妹妹了,丢下别人说梯己去。我们听一句儿就使不得了?”打断了探春和宝玉的对话。
这种利用宝钗意外插入、截断谈话的手法,一般用在作者已经把背景或线索交代清楚,需要转换话题或场景的时候。
截断法进行转换,可以避免平铺直叙通常带来的死板和僵化,丰富行文节奏,使文字看起来有一种灵动的感觉,非常值得学习应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