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大应让着老二吗?
很多家庭,两个孩子,经常会跟孩子说,“你要让着弟弟(妹妹)。”可以这样吗?
其实,如果是这样,你会让老大很委屈,老大很可能退缩、怨恨。所以:
1、要让老二看到老大的付出。
2、要看到老大的情绪
3、不看年龄,要看事情,看对错,看价值观。
二、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回家跟你说,你怎么反应?
1、感谢他告诉你,感谢他的信任
2、共情他,理解他。“你这样跟我说,我很心疼。你站在那里,心理肯定不舒服。”从细节上共情,也可以靠近孩子,轻轻的拍拍他。孩子常常用脸皮厚来防御
3、他哭了,允许他哭,抱抱他,(他哭的时候沉浸在委屈中,不要问)
4、哭完,问他,今天发生了什么
5、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永远是你的后盾,任何人不能用任何的理由来伤害你(如果你不这样做,他以后不会告诉你,会逃避)
6、要跟老师做沟通,表达立场(不是让孩子跟老师作对)
三、孩子高三,网课学习出现问题,家长担心孩子走偏
从心理学视角,要回答这个问题,要了解孩子的人口学资料,发生了什么?
但是,在不知道资料的情况下,怎么回答?
1、帮助家长放松下来
首先,帮助家长看到自己焦虑的状态,从语调、语速等方面反馈家长,让他看到自己的状态
其次,让他放松下来
2、尊重孩子
(1)看清孩子的状态
“不能帮助提升成绩的老师,不是好老师。”——他背后的意义:我要自己复习,我要否认你,老师已经不能满足我了,他想尝试做自己想做的。
父母的想法,“我怎么劝孩子跟着老师学习?”
孩子与家长的想法南辕北辙。
(2)孩子的体验是什么——看到孩子的情感
通过这两个方面,家长尊重孩子的想法,然后进行有建设的沟通
3、建设性的沟通。衡量如何跟孩子怎么说
四、边界很重要
等边三角形——一家三口,各自站好自己的位置,演好自己的角色
你是不是跟孩子融合的很厉害?孩子是不是常常把责任推到你身上?如果是,你要反思
五、怎么看提问?
当看到有人给你提问题的时候,要学会觉察。有觉察他的情绪。如果是家长问孩子的问题,肯定有焦虑、无助。
1、要降噪
家长的情绪是很正常的。他们的情绪就像他们手里拿着的锤子到处找钉子。所以,让家长知道自己的情绪,也就是让他看见自己手中的锤子。
不把孩子的问题看成是一个问题。
同时,放下对孩子的预设和预判。
不要把问题当问题。
2、关于拖延症
拖沓,就是慢。
精神分析认为,拖沓是对死亡的恐惧的防御。拖沓是一种对抗。
一切问题在关系里,一切问题在关系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