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恩我拥有:
1、谢谢您,师父!
模仿师父方法,对16章进行分析阅读。
概论部分:
作者说历史这两个字它含有多重意义,因此首先我们应该搞明白历史是什么,首先作者对于历史进行限定,他说有就事实而言的历史,就书写记录而言的历史,当然他说我们要讨论的是后者。这就相当于作者把自己所谈论的事情给限定了范围。接下来作者说了根据书写记录方式的不同,历史它分为收集特定事件或时期的相关资料,还有口头采访当事人的口述记录,还有就是像是个人日记或是信件的历史。历史还可分为狭义的历史和广义的历史,狭义的历史就是指我们希望限制在针对过去某段时期某个事件或一连串的事件来进行,基本上属于叙事风格多少比较正式的描述,广义的历史其实就是含有主题的故事。首先应该对历史这个概念达成共识。
难以捉摸的史实
作者花了整个一小章节的篇幅来说明了狭义上的历史,想知道历史上发生了什么事,很困难。
历史的理论
“历史学家认为自己对某些观念、事实,或精准的陈述责无旁贷。”针对作者所说的这句话,我没有完全弄明白,标点符号也没有弄明白,是不是说历史学家认为自己对某些观念,某些事实,还有精准的陈述这三个方面,他都觉得自己必须要做好。再就是“事实”与“或精准的陈述责无旁贷”之间为什么要用逗号呢?
历史学家一定要编纂一些事情。采取什么样的模式呢?一个是共通的模式,一个是个性化的模式(自己的一套理论和哲学),还有就是如实报道所发生的事件。在阅读历史的时候,一定要知道作者运用的是哪一种模式。同时作者总会指出事件发生的原因及行为的动机。因为行为动机在于潜意识里,所以作者说一定多看一些相关的论著,以获取更多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历史。
历史中的普遍性
以上从历史的分类、定义,历史本身具有的难以捉摸的特性,作者编写历史的模式几个方面来让读者了解历史的一些特点,了解了这些之后作者又写为什么要阅读历史呢?作者举了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史实,告诉读者,阅读一本好的历史书对所有人类来说也有意义与力量,更具有普遍影响力,我想这就是历史的普遍性吧。因为原文中有说:一首好诗不只在当时当地是一首好诗,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是好诗,这样的诗对所有人类来说都有意义与力量(P209倒数第二段)。
历史是由古至今的故事。有一部分的未来是由现在来决定的。历史决定现在,现在决定未来。
所以师父在年目标课上用[哲学+问题]来让我们看清自己,其中就有问道:你从哪里来?
李世民: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借历史上的成败得失作为鉴戒。
最后作者给出阅读历史的两个要点:
a、对你感兴趣的事件或时期,尽可能阅读一种以上的历史书;
b、注意历史的普遍性,尤其是现在人们为什么会有如此这般行动的原因。(历史的普遍性,规律性)
阅读历史书要提出的问题
根据主动阅读的4个问题,作者一一对应,说出了阅读历史书,该怎么样回答?
第1个问题,整本书谈了什么,在这里不光知道谈什么,而且还要知道没有谈到什么,也就是不但要了解历史书的主题,而且还要知道作者所设定的范围。
第2个问题作者是怎么谈的?也就是书的架构。在历史书中,我们一定要知道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故事的。要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样的规则来定出章节的?(年代、时期、世代…)作者在哪一个章节谈到的是最重要的?(经济历史、战争、宗教运动、文学作品…)
第3个问题,作者说的是真的吗?批评历史有两种方式:第1种一定要在完全了解书中的意义之后。一个好的历史学家,要能兼具说故事的人与科学家的能力。第2种我们认为作者误用了资料。我们希望一位历史学家有完备的知识。
第4个问题,这与我何干?人类可以借鉴历史,尤其是政治行为上的借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