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家层面看,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事关先进制造业综合国际竞争、事关科技创新和转化、事关国家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事关国家总体安全。
有的观点认为,不同于国家层面的多重意义,区域经济、城市经济的发展,不需要在产业链层面过多投入。
事实并非如此。仅从国内区域经济发展角度看,产业基础能力和主导产业的产业链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区域产业集聚能力和对外承接吸引力,是一个地区主导产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以中西部地区为例,当前,国家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大力推进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后进地区产业梯次转移,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先进地区一批批传统制造业企业纷纷谋划内迁。如何在此轮大规模产业转移中走在前列,争夺更多承接机会,是中西部地区快速构建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路劲。
如何走在前列,成为承接东南沿海制造业转移高地?必然是靠比较优势的形成。
企业生存发展,需要协调资本、技术、土地、劳动力、市场等诸多要素。即便是成熟企业的内迁,也相当于二次创业的艰辛。地方政府要做的,就是在合法框架内,聚焦核心要素的比较优势形成。
资本随着产业走、人口跟着企业走。事实上,由于国家统一市场的不断推进,中西部地区土地、劳动力、资本等条件差异趋近,地方竞争的主要角力点就在于产业链的完整性、技术工艺的完整性。
在政策和其他要素差异不大的情形下,配套能力便是区域经济的最强比较优势。
后进地区提升配套能力,要结合支柱产业,兼顾主导产业选定承接方向,画出产业链、技术链、工艺链,逐个补齐补强。只要是符合产业链布局方向,不分大小,加快引入,让优势领域更优、弱势领域补强,加快形成细分领域产业集群,提升规模优势,降低整体供应链成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