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虽然以前上学的时候学过,如今重新翻出来看又是不一样的感受了,以前只是感觉他的文笔真好,特别喜欢他写景的那些句子,是能够反复咀嚼的。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还记得那句“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他用词的形象准确到令人拍手叫好。
这次阅读我被他的母亲深深感动,尤其是当我自己当了母亲以后感触更深了。
他的母亲无疑是坚强的,她爱儿子,但是并不是盲目的只希望儿子活着,她知道截瘫带来的颓废只能靠儿子自己走出去。当他生气发脾气时,母亲默默忍受着,小心翼翼的,心里就算做了最坏的打算也没有说出那句“你为我想想”。
是啊,母亲从来没要求过孩子为她想想,而她时刻为儿子着想。
她将所有的担心害怕默默压在心里,他是不幸的,这种不幸在他母亲那里总是加倍的。
最算最后已经病入膏肓,她仍然想着带儿子出去走走,失去生命最后一刻还在惦记着儿子,这就是母亲吧。
我仿佛看到了我母亲在我面前小心翼翼的样子,前阵子母亲身体不适,查出来肠息肉,需要择期手术,我计划休假陪着,她总是一脸歉意的对我说,
“麻烦么?不麻烦我吃点药就好了”
“不麻烦的”
“耽误工作么?”
她的担心在我看来毫无意义,手术肯定要做,工作上的事情我肯定会安排清楚,但是这么简单的事情我却没法跟母亲解释清楚,母亲反复确认是不是会影响我的工作。
每天疲于应对她的各种担心,耐心慢慢丧失,她看着我不耐烦的脸立马不说话了。
什么时候母亲开始对我如此小心翼翼,是那次产后抑郁么?亦或是家庭矛盾?我已经记不清楚了。
是因为爱才会如此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