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苏轼—蓑烟雨任平生  洪忆桐

苏轼—蓑烟雨任平生  洪忆桐

作者: 洪忆桐 | 来源:发表于2019-01-01 20:38 被阅读0次

    苏轼—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中国古代史上最传奇的词人,一生中颠沛流离,坎坷而曲折。他带给后世人的不仅仅是那豪放洒脱的诗词,还有那“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人生态度。

      苏轼的前半生可谓顺风顺水,年少有为的他凭借一身才气取得了欧阳修的赏识。年轻时的他春风得意,每有新作便传遍京师。爱打抱不平和不拘小节的个性很快给他招来了麻烦,四十岁出头时,正值壮年的苏东坡因乌台诗案入狱,并因此踏上了被贬黄州的路。

      正如苏轼自己所写的“平生文字为吾累,此曲名声不厌低”。此时即使是略显自负的苏轼也为自己对的仕途感到心灰意冷。在远方黄州,等待他的是一次长达数年的煎熬。生活的窘迫,令一位昔日的大学士,不得不对自己的生活开支精打细算,抛下自己最喜爱的笔,在农田里不辞辛劳的耕作。“日炙风吹面如墨”的生活使他尝遍了艰辛,善良质朴的农民们与和自己同甘共苦的朋友马梦得也让他深受激励。苏轼在历经千辛万苦后依然没有被击垮,他的才能和志向不曾允许他倒下。

      很快苏轼便在一边荒芜的高地上开辟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即为“东坡”,苏东坡也由此而来)很快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在黄州这个落后的偏远之地,他寄情于山水,逍遥自在,用表面上的豪放来掩盖内心深处的沉郁落寞,用一壶浊酒来温热自己不得志的内心。这时候的东坡十分复杂,没好自在的生活令他神往,而自己年轻时的壮志和“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理想也令他魂绕梦牵。可是东坡毕竟是东坡,是乐观,旷达,豪放,不羁的。随着时间的流逝,眼看着出山无望的他内心开始淡忘了这一切。有人说这是内心的堕落,是精神的沉沦,但我认为这是内心的蜕变,是精神的升华。

      在写给子由的信中他这样写道“任性逍遥,随缘旷放,但凡尽心,别无胜解”。人生的风雨,已将他的心磨砺成了一块磐石,他已看淡了官场上的追名逐利忘却了这世上的污浊。他经历过了如此大的起落,此时此刻,他想做的,无非就是用清泉里的水,沏一碗茶,坐在东坡上,欣赏那风轻云淡,在梦里回到属于他的天上宫阙。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是苏东坡在《定风波》中的诗句。也许,这首诗是苏东坡一生的缩影。经历过人生的风雨,有谁还会害怕那穿林打叶的雨声呢?他的一生也是这样的,他作为一位读书人自然摆脱不了读书人出仕的命运,也免不了遭受挫折。自古以来被贬的读书人数不胜数,他们或闭门苦读,力争东山再起,或满腹牢骚,宣泄哀怨愁绪。总之,他们终究绕不开世俗的羁绊。反观苏东坡,在被一贬再贬的遭遇下,它终于悟出了人生的真谛。“也无风雨也无晴”,“一蓑烟雨任平生”这种潇洒的心境,何尝不与《岳阳楼记》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吗?也许这就是范仲淹所说的“古仁人之心”吧。

      到底是不幸的遭遇成就了苏东坡,还是乐观豪放的个性成就了苏东坡,我们无法知晓。可是苏东坡带给我们的远不止那豪迈的诗篇,还有那“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人生态度。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一蓑烟雨,何必拘泥于人生的起起落落,毕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苏轼—蓑烟雨任平生  洪忆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mdo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