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国际传播大作业:uber 是如何在全世界遍地开花的

国际传播大作业:uber 是如何在全世界遍地开花的

作者: lilythedog | 来源:发表于2015-06-26 13:11 被阅读136次

     6月25日上午10点56分,神州专车官方微博发布了一条广告,在突出自己的正规性、安全性的同时,也把矛头直接对准了竞争对手Uber(优步)。朋友圈中支持神州专车和 uber 的人比例悬殊,基本上都是讽刺神州专车攻击对手的行为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明星营销”是踩对手格调太低,这一做法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并不能理解市场和消费者,帮对手免费做广告的同时,也让自己公司显得气度十分之小,营销传播缺失专业度。

    本文并不深究神州专车和Uber的竞争,而是将针对 Uber 如何在5年内做到在全世界遍地开花这个问题,给出传播学视角的分析。

    一、Uber 整体传播风格及方法

    Uber 整体传播风格比较激进,原因与 Uber 的创始人关系甚为密切。2010年10月,Uber 在美国第一次遇到了明显的阻力。当时,Uber 收到了旧金山市交通局和加州公共事业委员会发出的禁令。而面对禁令和来自政府部门的批评,创始人卡兰尼克却充满了战斗的欲望,他认为 Uber 是合法的,因此他开始走向了“原则性对抗”的处事风格,而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 Uber 的传播风格。美国《名利场》杂志对卡兰尼克的评价是:“无论是在演讲、视频还是Twitter中,他一向不惮于抨击自己的敌人,其中尤以对出租车行业的攻击最为猛烈。但除此之外,全球各地的监管者、Uber 的竞争对手也都会成为他的抨击目标,甚至连 Uber 自己的客户有时也难逃他的枪口。”可以见得 Uber 风格的激进。

    但是 Uber 激进的传播风格并没有给它的营销带来太多负面影响,相反,从社交平台上,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消费者对 Uber 的偏好。这说明了 Uber 使用的传播方法非常巧妙:

    一是跨界营销和传播,Uber 与当地优质且符合能反映“高效、新鲜的生活方式”的品牌合作,这些与 Uber 所提倡的生活方式能够吻合的品牌一来更为当地消费者熟知,能够有效提高用户对新进入市场的 Uber 的信任度,二来内涵相同的品牌在传播时受众群交叉覆盖,能够更好地联动加深用户对品牌的印象和认同感。

    二是以人际传播和口碑营销为主,让用户在体验中自主成为传播者。Uber 没有媒介购买的预算,在引擎上搜索 Uber,那些大家疯传的跨界营销案例并没有全部出现,甚至有一些完全无法搜索到。这与 Uber 在中国完全走走口碑传播的营销路线有关。Uber 依靠极致的用户体验,让用户记住品牌并自主进行传播,说服力更足,传播效果更好,转化率更高。

    判断人际传播效果的其中一个明显而易得的现象就是社交平台(微信、微博)中分享相关内容的数量和转化率。而 Uber 显然深谙此道,他们的内容多有故事或是体验,以“年轻、新的生活方式”打动大城市年轻消费群体。而嘀嘀打车则是通过实际红包的让利(价格战)让大家传播。当然两种传播方式各有优劣,本文就不一一赘述。

    互联网一代,大众精神图景中出现了更多元的趋势,代表着(或大家认为代表着)争议、先锋、新潮、无畏的 Uber,自然能够获得无限生命力。

    下面本文将就 Uber 在中国的传播做重点分析,看看这家国外率遭争议的公司如何利用传播手段在中国市场突围。

    二、Uber 针对中国的传播

    1. 定位

    Uber 与其他打车软件的一个显著的不同正在于司机与乘客之间的强关系,Uber 强调一种都市白领的生活方式,而它的所有传播信息(包括呈现的文案、策划的事件风格)都在强调这两点,不断强化消费者中 Uber 与年轻创新生活方式的联系感。

    同时,它的定位也恰恰是其在中国看起来一片惨烈的打车市场中能够很好地生存下来的原因:Uber 走的是中高端路线,在这个细分市场中,用户更注重的是体验,那么 Uber 就专心做口碑和体验,并通过人际传播让 Uber 成为体验好的专车的代名词。

    下面就将对几个大事件案例进行分析。这些案例可能初看上去去品牌本身并无特别的联系,但却无一例外地打中了“年轻”“创新”“体验”三个 Uber 希望大众记住的特点。

    2. 大事件案例分析

    (1) 男神赵又廷+直升机, 明星造势让 Uber 迅速传播

    明星造势是许多产品惯用的手段,一来明星更能吸引眼球,有利于传播,二来明星的可靠度相对而言比较高,三来明星本身特点与产品特点的吻合会让受众更容易记住产品的特点。Uber 请来男神赵又廷,针对的正是年轻白领,他们对赵又廷的熟悉度和好感度较高,而赵又廷的气质正是 Uber 想受众记住的气质。

    但是在明星造势的基础上,Uber 显然更进了一步。明星造势已有许多,但 Uber 通过让男神搭乘 Uber 直升机,本身就是一种很有创意的事情,与 Uber 品牌结合的就更好,也更利于传播。

    (2) 上海时装周,为时尚博主提供接送让 Uber 借势传播

    上海时装周到来,上海 Uber 发布了一条微博,内容节选:“@gogoboi 手牵手去上海时装周看~秀~嘛?”与时尚博主的合作让 Uber 时尚、高端的定位显露无疑。借势传播一向是许多善于传播的公司常用的手法,最出名的莫过于杜蕾斯的“北京暴雨,如何让鞋子不进水”,与产品功能完美和品牌本身有趣的形象完美的结合最终让消费者心甘情愿为它传播。

    (3) 萌宠快递、冰淇淋车、奢侈品快递、一键舞狮上门...不断的鬼马想法为 Uber 制造热点

    前段时间,Uber 在广州开始了萌宠快递服务,通过 Uber app 一键打车呼叫宠物,就能在15分钟以内获得与萌宠玩耍的机会。除了这个服务, Uber 还在2014年7月在深圳和广州推出了送雪糕服务,用户只需在Uber的App里点选“雪糕”按钮,离他们最近的雪糕车会尽快把雪糕送至指定地点,用户最快可在几分钟内就能享用到雪糕。夏天的这项服务无疑是体贴的,也因此成为了低成本的极佳的宣传。(从这个事件中我们也能看出 Uber 重视顾客体验的特点)

    Uber 看似扩大服务领域,实际上除了实际的用途,更多是制造落地的传播事件,让用户因为新奇而自发对事件进行传播,也会因为覆盖了市场中的长尾,针对不同群体,吸引更多潜在用户。

    (4) “广州钓鱼执法”如何掀起舆论浪潮

    举重若轻,以个人朋友圈形式回应工商局的联合围剿行动,这种云淡风轻,以柔克刚的回应方式恰恰是现在的公众所喜欢的。同时,他们的语言十分轻松闲散,感觉“没什么大不了”,甚至还能呼吁优质的的士司机投身“Uber”,离开合法的“份子团”(见 Uber 官方微博)。

    这样一来,Uber 四两拨千斤,将一个看似不利的消息巧妙地通过传播转变为一个对自己有利的事件。

    事实上,Uber 的出现是符合市场规律的,而他们也知道民众对于自己在市场中的认可,所以才会在钓鱼执法后几乎一边倒的支持 Uber 的声音。

    三、Uber 可以改进的地方

    过于激进或拒绝与当地监管部门的和平相处有时候会给 Uber 带来额外的成本。当 Uber 进军法国,就曾面临有关部门的禁令,而2014年 Uber 也曾经在韩国等多个亚洲国家遭遇政府部门的设卡。坚持自己的“市场化原则”是符合资本运作的规律,但是其创始人作为公众人物,同样要将自己的公共关系和 Uber 的对外传播处理好。这个传播不仅是对消费者,同样也不能忽视了市场的监管者。

    同时,系统内部制度也要更加健全,保证司机的收入而不是因为参与价格战而流失更多优质客户,避免 Uber 在司机中的口碑下滑,影响品牌传播效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国际传播大作业:uber 是如何在全世界遍地开花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mgsq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