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和大家分享一个场景:
Ta
转醒过来。
渐渐有了意识,但还是很朦胧。
彷佛漂浮在混沌之中,却能真切的感觉到被温暖包裹的祥和。
明明,四周除了黑暗,什么都没有。
开始动了。
身体向一个方向飘去,不由自主的,像是有根线牵引着。
明明,那线头不在那头,而在那来时的温柔乡中。
于是不舍,于是紧张,但身不由己。
直到,
第一束光出现在眼前,便是朝着光芒而去的隧道。
那光,从一点变成一片。
好像过了很久,彷佛又仅是刹那。
当来到拥抱光明的洞口,一丝好奇过后,
迎接Ta的却是,坠落。
于是,Ta哭了。
原来,光明是寒冷的。
如果有看官可以耐着性子读完上面的话,小满初玖想问一下,您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
婴孩出生?还是濒死体验?
是的。
原来生和死是这般的相似,可这又是为什么呢?
现代科学认为,“濒死体验”是人在面临死亡危险时的一种主观体验,而体验到的却是潜意识里最初的记忆。
一切都指向那座温暖的“天堂”,那片无感无识无思无虑的地方,那便是母亲的子宫。
而今天小满初玖的话题便从这无忧无虑的婴孩说起。
婴儿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估计是人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候,那里除了吃就是睡,饭来口都不用张,连喘气都免了,更别说什么烦恼和忧愁,那是一个安全的温暖的舒适的地方。
细心的看官们可以回忆一下,各大宗教所描述的“天堂”、“佛国”都是这样一个类似的存在,这貌似是人类对终极幸福的共同追求。
婴儿总会落生,对他们来说,新世界可不是一个好地方,于是他们在不适中一齐选择了哭泣。
但为了生存,孩子们要学习吮吸、学习咀嚼、学习行动、学习很多很多······
这也是“生存权”作为最基本“人权”受到国际共识的原因之一,我们每个人都为此离开“天堂”,并付出了太多努力。
但既已为人,那个“天堂”便回不去了,眼前只剩下一条路——成长。
孩子的成长总是伴随着改变的痛苦,但他们好像都欣然接受,并期待这个进程更快一些。他们努力的长着个头儿,他们好奇这个世界所有的未知。
但成年以后的人们,个子不长了。同时,许多人却也不长心了。
当找到一份工作,进入一个单位,熟悉一个角色后,很多人便不再想着改变、成长、学习。
最近,小满初玖在拜读吴伯凡的《认知方法论》时,受到很多启发。
对人们逃避成长的解释是,改变总是伴随着痛苦,意味着你需要离开稳定和安逸。
成长需要人们抛弃习惯,调整思维,改变行动,这显然会让人感到不适。
可让我们回到那最初的“天堂”,在母亲肚里那是一个绝对的舒适区,那里没有辛苦和烦恼,只有安逸和祥和。但那里的你却是一个连感识都没有的,甚至不能称为个体的存在。
最原始的舒适区便意味着无感无识的“零认知”。
人们一直呆在“天堂”,一成不变,那生命的意义又是什么?
有人说,生命意义在于生存与繁殖,那什么推动了衍化?
有人说,衍化只是生命繁殖的附产品,那人类和动物的区别呢?
在“天堂”和“佛国”,总有人要走出去。
便有了偷吃智慧果的亚当夏娃,便有了驳逆如来的金蝉子。
在人间,总有人要走出去,便有了文明和科学,便有了阶层。
人生是一段不可逆的旅程。
生命即便是一场苦狱,也需要智慧去到达彼岸。
即使彼岸是无尽的长夜,但为人时的绽放也是人存在过的唯一的意义。
最后······
小满初玖真心的希望有耐心读完此文的朋友们别再裹足不前,希望大家像儿时那般,迈开步子,奔向下一个新奇的未知。
小满初玖确实才疏学浅,到末尾也觉得辞不尽意,留给各位感悟吧。如果此文对看官们有那么一丝感触,便是给我的回报了。
看官们喜欢的话,请点击关注“小满初玖”,期待与您下一次的相遇。
认知无界 拾遗补缺
欢迎
关注小满初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