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施福山

新版《兰溪市志》的主编及一些历年来编修兰溪地方专业志的书,都在概述或沿革中坚持“夏、商、周,兰溪属掦州之域”的观点。兰溪地处浙中偏西,上溯三千至四千年的夏、商、周时期,确有人类活动,这是现代考古证明了的,但绝非所谓的掦州之域,而是于越族的荒蛮之地。
“扬州之域”的坚持者依据的是清光绪以前的旧方志,或云出自《禹贡》九州分野之说。人云亦云,讹误至今。新中国成立后,根据考古新发现和历史地理学界的研究,早已论定《禹贡》成书于战国后期。夏这个部落的境域,无非是今天河南、山西的一部分。其实在《尚书.禹贡》的原文中也说过:扬州之域“沿于江、海,达于淮、泗”。更何况《禹贡》中的“九州”,原是战国后期古人在列国战乱中的一种希望和假托,并非指国土疆域。所以,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和方志专家谭其骧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告诫过地方志编修的同仁:“记一方之沿革,不应溯至《禹贡》九州,要利用历代正史和总志,改正旧志的错误。”陈桥驿教授更是著书立说,义正辞严地将固执己见、坚持浙江一带为扬州之域的说法,斥之为无稽之谈。
根据众多学者的研究和现代考古的发现,春秋以前浙江地区是于越民族的栖息地。当夏部落活动于中原一隅时,今天的浙江是另一个部落于越活动的地方。当时的于越族是“南蛮鴃舌之人”(见《孟子.滕文公上》)。到周代开始有“于越来宾”和“白雉贡于越”的记载(见《竹书纪年》和《论衡.超奇篇》),也就是说在周代于越部族才开始与列国交往。春秋末期于越改称越族,并称霸今浙江之地,号称越国。《越绝书》上说:“越王夫镡以上至无余久远,世不可记也。夫镡子允常,允常子句践,大霸称王”就在其时。于越族主要分布在钱塘江流域,据《史记.货殖列传》和《汉书.地理志》以及《国语.越语》等书记载,到越国兼并姑篾之后,于越的范围大体包括今天的整个浙江,边境西至江西鄱阳湖,北至安徽的歙、黟、休三县,东南至福建浦城。当然,兰溪也就包括其中了。
施福山于2005年11月7日

2022.2.27施福山重发于兰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