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迟国内,和尚与道士之间的恩怨,让我想起一句顺口溜:和尚赶道士,赶个烂帽子。道士赶和尚,赶个烂箩筐。
这两句顺口溜,是谁告诉我的,什么时候说的,在什么背景之下说的,已经不可考了。但它一定出自我的家乡,因为我很早就知道这么个说法,再者,这顺口溜需得用我乡下的口音念才顺口,士与子,尚与筐,我们乡下那都念平声,说话不卷舌,并把筐读作“枪”,更押韵。
我不知道这句子算不算谚语,一般谚语都反映民间的经验及智慧,以前没有深想这两句话,并没有觉得这两句顺口溜有什么了不得的意思,注意力只集中在“帽子”与“箩筐”上,觉得用这两样东西描述和尚道士的形象,那真是撮其精要了——(我们乡下那里的)道士与和尚的身外之物中,最具代表性的东西,大约就是它们了。
读过车迟国的佛道之争,突然就想起了这两句,且对它有了新的认识,这两句话的重点应该不在帽子与箩筐上,而在“赶”字上。
“赶”在这里是“驱逐”的意思。和尚与道士之间,时而和尚“赶”道士,时而道士“赶”和尚,一方赶,一方逃,逃得急,连随身之物都丢了,显然知道被赶上没有什么好事情。
为何要“赶”来“赶”去?——或者说和尚道士之间在争什么?车迟国的故事说,他们争的是车迟国国王给予的地位、权力与利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