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不是有点自作多情了
(一)
王阳明先生提出:“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我粗略的认为大概是说:在老天设计我们地球生物环境的时候只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并没有说狼吃兔子,狼就是恶的。事实上历史上有过大规模捕杀狼的经历,结果兔子成灾,草植被大量破坏,兔子窝太多使得马无法在草原上跑(马踩在兔子窝上老失前蹄),总之生态被破坏,不得已又将狼放回草原。
同时我们古代也有“大德不德,至仁不仁”这样的说法。因为不管是生态还是经济环境各个环节上的利益有时候就是相互矛盾的。记得以前领导说:过时节的时候人们总是去庙里祈祷生意兴隆,财产保险公司的领导一定是祈祷客户不要出事故,保证公司的利润。但是汽车修理厂的领导呢?他们会祈祷什么?多多的有人来修车。如果你是庙里的神仙,你保佑谁?
所以我们对于正常的生物环境是不是需要动感情?我们对于正常的经济环境的兴衰是不是需要动感情?是不是要在现实面前人为的把自己的感情加上去?让孩子们变得多情敏感甚至脆弱有没有必要?
(二)
不要把应该当作是自己高尚的付出。一些家长,动不动就对孩子说:“还不都是为了你?”一些抱怨的家庭主妇也常说:“我为他生儿育女,做这做那的”可是我就想问一句不该问的:这些事你和别人结婚不是也一样要做吗?既然是和谁在一起都会做的事,又怎么能说是对这个人的专门付出呢?
记得有一次听一个TED演讲,是一名外国的身体有残疾的女孩,她说,好多地方让她去演讲,她总是拒绝了,她说我不能因为我自己穿上衣服自己能走路就觉得了不起?这不是其他人应该做的事吗?我也不能因为自己残疾就去演讲。我一定是做了和大多数一样有成绩的事才可以去演讲吧。
(三)
在现实面前,我们人类是不是显得有点自作多情了呢?中医说:情深人不寿。不管在什么时候按照自己的一厢情愿,先动了感情是不是也是一种折磨。我们常说自由最可贵,要实现真自由就要摆脱情绪对我们的影响,在不该动情绪的时候不动情绪是不是一种提前控制积极主动的行为方式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