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理智的人怀抱的美好梦想,在现实世界根本是子虚乌有。”会常在记录性文章中莫名有同感,对,这种感受我也有过,但作家总是能很精准的描绘出这种感受,而我们却不一定做得到,有待修炼吧。
最近在读《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人是如何成为跑步的小说家?曾经一度认为作家们都是一些埋头写作,不顾生活的人,但是这种想法大大的错了。可能有些人写作起初是为了逃避生活,但是好的作品基于好的生活体验,或者说灵感来源于生活。只有写作没有生活的话,生活会垮掉,因此可能也就丧失写作的动力和热情。这是我理解的村上春树跑步的原因之一吧。跑步作为他生活的一部分,是锻炼身体机能的方法之一,而身体是保证写作的能量来源。跑步还是一个独处的空间,有沿途风景及运动全程的感受。
一直很想讨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在学生时期一直困扰着我。什么是意义?活着是为了什么?应该很多人都想过这个问题。意义是人对事物乃至这个世界赋予的含义,认识、知识、价值、观念······ 是在符号流通以后才有的。也就是说生活本来没有意义?我们自己赋予生活以含义,我们选择自己的价值观。符号作为一种载体,其目的用作承载和交流,那么意义应该就是我们与世界万物交流,与这个世界发生关系,更好的活着的动力吧。
而意义存在且沉淀几千年,早已不是刚孵化,包括我此时此刻的记录,都在已存在的意义范畴之中,我们不可能跳脱这个范畴。在祭奠的事实里讨论虚无是荒谬的。真正的虚无没有符号,定义的虚无本身就是符号,等同起来不是十分荒谬可笑吗?于是我决定舍弃它,把这个难题留给哲学家们。
回到与这个世界交流的意义上来,做一些什么,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如何填充人生。也许在过去的几十年的积累中,已经有自己喜好的倾向。当然你也可以不论过去,重新选择,这是你的权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