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安巷是淮海西路上的一条小巷,是我十岁之前居住的地方。
八十年代初期是没有空调的,买得起电扇的人家也很少。我家当时只有一台小小的台式电风扇,印象中只比海碗的碗口大上一小圈,这唯一的电扇是给爷爷用的,好像只有一个档速。吃饭的时候大人会把电扇打开用一会儿,晚上开着电扇睡觉是绝对奢侈的事情,会被人骂“有钱烧的”“败家子”。
供电还是不足,经常停电,蜡烛、火柴、手电筒是必备的。我刚到上学的年纪,作业不多,放学回家先写作业。开灯是奢侈的。所以趁着天还没黑,搬上大人坐的大椅子当桌子,再搬上小孩坐的小凳子到院子里写作业。晚饭也是在院子里吃的,有时候吃饭晚了,黑黢黢的看不清楚夹的是什么菜,放到嘴里咬了才知道是一块姜。
电视机是奢侈品中的极品。小巷里有电视机的人家很少,但是巷头有一户人家里竟然有一台彩色的大电视,那是我同学家,据说是她爸从国外买来的,羡煞整个巷子的小伙伴。可惜她家的老奶奶看上去十分严厉,没人敢去她家蹭电视看。
晚饭后冲个澡会凉快很多。那时的小院是没有卫生间的,更没有淋浴房。妈妈会用洗衣服的大盆装上大半盆的温水,挨个给我和哥哥洗澡。然后会在脖子腋下等地方擦上红灯牌痱子粉,清清凉凉很是舒服,只是那痱子粉是白色的,像掉进面缸里一样。洗完澡再到院子里捉两只蜻蜓放进蚊帐里,妈妈说蜻蜓吃蚊子,我不知道蚊帐里有多少只蚊子被蜻蜓吃掉了,我晚上睡觉前还是要在蚊帐里继续消灭蚊子。
娱乐场所就剩下了两个地方,自家的院子或是巷头的大路边。八十年代初的淮海路上没有太多的车辆,晚上车就更少了,自行车也不多。而街灯会毫不吝啬的彻夜亮着。小巷里的人们会搬上小板凳到路灯下乘凉。洋槐树作为行道树是很普遍的。洋槐花盛开的时候会有香甜的气味。大人们聚在一起摇着蒲扇拉着家长里短。孩子们几乎都是在附近淮西小学上学的,彼此间熟悉的很,乘凉也是呼朋引伴,有时去巷子里捉迷藏,有时在路灯下捉一种叫瞎蹦的虫子,有时就依偎在大人身边,嗑着自己家炒的西瓜子。最羡慕临街居住的阳阳,一到晚上,他家大人就把一张竹床搬出来,阳阳惬意的躺在上面,光滑的竹子摸上去就能感到丝丝凉意。我家既不会把床搬出来,也不让把凉席铺到地上,我只能眼巴巴的看着那个和我一般年纪的阳阳享受最清凉的夏夜。大约九点左右,人们陆续回家,大人吆喝着自家的孩子,一手提着板凳一手摇着蒲扇回到巷子里各自的家中。
小巷在夜幕深重的时候重归静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