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互联网科技
从“刷单”到“平台刷单”, 这是平台黑化史上的一大步

从“刷单”到“平台刷单”, 这是平台黑化史上的一大步

作者: 竞争者的垄断梦 | 来源:发表于2018-10-29 13:34 被阅读110次

    真事 / 故事 / 反垄断的故事 / 大公司垄断的故事 

    曲创(原创)欢迎关注 竞争者的垄断梦


    有关互联网平台的新闻从来不缺。

    马蜂窝真的捅了马蜂窝,据说2100万条评论中有1800万条是抄来的。抄这么多不得累死人啊,要不说互联网公司高科技,人家连抄作业都用上了机器人。

    全国广大中小学生表示很羡慕。

    滴滴在忙着抢救,战战兢兢的在挣钱和乘客安全之间左右摇晃,抢救自己的命。

    京东和哈啰站在ICU门外,表情凝重地表示要接过滴滴手中的枪,还有兜里的钱,进入网约车市场。

    有人说滴滴现在的问题正是当初和优步中国合并,一家独大垄断局面的恶果,付出代价的不仅有乘客和司机,还有滴滴自己。

    垄断的结果都是相似的,垄断的原因各有各的绝活。

    拼多多在忙着打假,或者是假打,反正上市的第二天就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和美国的律师函,总得打点什么吧?要不光坐那儿数钱给人感觉很四五线,就是很Low的意思,没别的意思。

    一不留神,今日头条同学就偷偷地靠“值点”(可惜不是颜值)溜进电商的后院,也打算和你一起卖卖电脑。悲观的说,如果有一天只能在拼多多和今日头条之间选择,我选路边地摊。

    我相信阿里和京东不会给我这个痛苦选择的机会。“双11”这个连圣诞老人都自愧不如的纯人工打造的残暴剁手节今年是10年大庆,丝毫没有倦怠的痕迹。

    现在还有十多天,猫猫狗狗们已经摁不住笼子门,纷纷开始躁动了。

    对了,京东小哥们已经不满足整天只给你送送送,他们还要收收收

    这么多年小哥们每次都是大包小包的来看你,我们却总是让人家空着手离开,真是不应该!

    想到这里,我惭愧地低下了头。。。

    不知道顺丰小哥对此有什么看法?

    一个新鲜事

    可最近惊得我瞪大了眼睛的还不是这些,是国内一家历史悠久,手握4亿月活(就是这个月还活着的意思)用户数量的社交平台,虽然我觉得现在叫做明星网红粉丝平台更合适。

    在这个平台上你可以找到自己关心的偶像(腻称“爱豆”,估计和黄豆红豆绿豆黑豆土豆不是一类),加个“关注”,成为一根自豪的小粉丝,然后就可以时刻感知偶像的一举一动了。

    网红大V们动不动就甩出上百万根粉丝挥舞,遮天蔽日,实在是吓人。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小粉丝们发现自己“关注的人”里多了些陌生人,点开一看,不认识,根本不认识,也不打算认识!这都从哪里冒出来的?自己不小心点的“关注”?

    取关吧那就。

    第二天,他们又来了,还是拖家带口来的。

    这?有点不对头。

    这些自来熟的家伙给小粉丝带来了不大不小的麻烦,他们的生活热情高涨,每天好多动态,搞得小粉丝们都找不到自己的爱豆今天吃啥喝啥穿啥戴啥说啥唱啥演啥了!

    不能忍啊不能忍,对爱豆的关注晚一秒钟都是大错特错~~~

    这些强行来到你家的人都是干什么的?看看他们的动态,很有共同点(不看也不行啊):

    A货、超A、高仿、精仿、原版料、一比一、原单、尾单、复刻、大概率过验。。。。。。

    天啊,这么些个新名词都不明白什么意思,自己是不是已经被时代抛弃、后浪拍沙?

    不用担心,所有这些名词都是一个意思,并且都是因为不能直接说出这个意思:

    假货。

    弄明白了发生了什么事,我有点兴奋:这次不一样!这是以前的平台没干过的,或者说一直想干没敢干的,现在终于有人干了!

    小粉儿们:被平台强迫出卖了注意力

    4亿多用户中,有多少小粉丝,有多少大V?没有精确数据,但显然小粉儿们是绝大多数。平台靠用户数量生存,对用户,而不是产品和价格的竞争,是平台的独特身份特征之一。

    平台看上去很厉害的样子,正是因为有4亿这个用户规模。虽然比别的大平台还差不少,但这已经快赶上美国的总人口了。小粉儿们在这里能够与自己的爱豆一手接触,没有中间商赚取间隔时间,比看娱记的报道快多了。

    靠粉丝赚钱的明星网红自然懂得“粉丝经济”的真谛,认真地设计今天该发个什么动态、爆个什么新闻,别让粉丝们忘了自己。

    网红太多,小粉儿不够用。

    关注度下降就是掉价,掉的不是面子的价,是真金白银的价。

    大V小粉儿们各取所需,平台在中间卖广告赚钱。这家平台上的广告本来就已经是无孔不入了,恨不得每个像素都填上广告。

    虽然已经是“随时随地看见新广告”,可平台还嫌不够多,赚得不够狠。给用户强行添加被关注的人,结果就是用户必须看这些人发布的动态,对,就是那些假货广告。

    不看不行,不看就找不到自己爱豆的动向,活活急死个人!

    可怜的小粉儿们啊,在这个平台上已经不知道被卖了多少次了,现在又多了一次。

    这次和以往不同,是被摁着头硬卖的,惨。

    在平台眼里,小粉儿就是个卖广告的工具,道理都懂。以前的各种推荐、全屏、横幅、边角广告也就罢了,可这次是招呼都不打一个,就闯进你的私人空间大摇大摆的刷起了小广告。

    “关注”应该是一个用户自己才能主动发起的行为,正是因为这样用户关注的才是自己喜欢的,现在连这个权利都没有了?小粉儿喜欢谁得平台说了算?不喜欢都不行。

    小粉儿们算是真切体验到了沦为别人赚钱工具的滋味。

    用户体验?这个值多少钱?不存在的。。。

    卖A货的:你们造我有多幸福么?

    花钱在这个平台上侵入到别人的“关注”里发广告卖假货的人无疑是幸福的。就连事业干到马上要退休了的马云也因为假货的事经常被人提溜出来说事:

    被人提一次就得好声好气的解释一次,还不能嚷“卖假货的是卖家,和我无关!”必须一身正气的痛下决心:打假!这次一定真打!

    毕竟大家都知道,给假货提供平台是不对的。

    百度够黑吧?一旦被人指出拿黑钱把排名卖给了冒牌货,也是忙不迭地解释,什么算法被人利用啦~人工审核被蒙啦~,然后一定是立刻马上把冒牌货的链接关掉,对正主实行“关键词保护”。

    虽然我在上一篇里说了,关键词这么多,被发现一个才保护一个,这压根儿不是解决问题,只是在应付公众。应付一个是一个,没发现的那些照样赚黑钱。

    就算这样,百度也不敢挺着脖子说“骗钱的都是不良商家,和我无关!”

    百度的应付至少也表明了一个基本常识:平台提供虚假信息也是不对的。

    再看看生下来才三年的拼多多,上市第二天就因为假货泛滥被质疑,人家也没有满地打滚儿地哭闹,而是开了媒体沟通会卖萌扮可怜:“人家一个小童,三岁的稚嫩肩膀却要扛起打假的重任,你们好狠心!好残忍!好不爱幼!555~~”

    闹归闹,人小鬼大的多多还是郑重其事的拉开架势“和假货宣战”:下架涉嫌产品、设立打假基金。。。

    连三岁小孩都知道造假卖假不对,给假货提供平台也不对。虽然便宜得无底线的假货能够短时间内带来流量,积累起用户规模,可说到底这生意是“灰黑色”的,真要较起真儿来平台撇不清。

    可是,看看人家!看看这家平台!在这上面卖假货的居然可以花钱做广告,并且还是被关注率极高的霸屏侵入式广告!这平台不仅不认为假货是灰黑色的,而且还大张旗鼓的推广了起来。

    常理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其他平台上卖假货的已哭晕。

    从刷单到平台刷单:平台黑化史上的一大步

    卖假货的只关心自己的广告能被多少人的眼睛扫过,根本不关心是什么人的眼。可明星网红大V们不应该啊?他们的生意来自真实的粉丝数量和公众的关注度。

    在这个平台上“涨粉”早就成为一个完整的成熟产业,花多少钱涨多少粉,有价格,有售后,还有信誉良好的“金牌良心涨粉助手”。

    市场如空气,无孔不入。

    有需求就有供给,这个可以理解。可网红大V们天天和上万上万的“僵尸们”互动有意思么?这能转化成多少商业流量?卖多少货?就为了ID旁边那个数字可以看上去很多,然后就可以诱导来真人粉丝?如果是这样的话,这真人粉丝也太好诱导了。

    假作真时真亦假,当大家都这么玩时,谁也不知道你那几百万个粉丝到底有多少是真人,此时这数字还有多少商业价值?

    僵尸粉的本质和电商平台中的“刷单“一样,都是造假,以虚假信息诱骗平台另一边的用户,例如消费者和粉丝。

    被“刷单”骗走感情和金钱的是用户,平台又没什么损失,反倒还有可能获利,所以平台对刷单行为的态度向来都是“强烈谴责,坚决打击!封禁ID,永久下架!”

    至少,平台还知道刷单是不对的,这事最起码得偷偷摸摸地干。

    这一次,我们不一样!

    “强行加关注”可不是哪个用户的行为,这是平台的行为,在平台生态中居于无所不知的上帝地位的平台自己的行为。那些“金牌涨粉助手”什么的,和这个比简直弱爆了。

    从“刷单”到“平台刷单”,这一步是可以被载入平台黑化史上的一大步,实现了平台与用户关系质的跨越。

    跨出了这一步,平台对用户就没有什么不敢做的了,更没有什么需要尊重的了。

    在楼道里贴小广告、往你家门缝里塞小卡片,挺烦人。

    可是如果未经你允许就进到家里面卖东西,就不只是烦人了,太吓人!

    这都可以的话,那么接下来。。。

    你的“购物车”里会出现不是你自己选的商品,一不小心就一起结账了。

    你的"待付款“里会出现不是你定的酒店、机票、大餐,一不留神就一起付了。

    这样行么?真的可以么?

    平台应有的底线:个人信息不能篡改

    我知道如果这篇文章火了,平台一定会拿出看上去很充分的理由,我都替他想好了:

    “这些是平台根据用户的行为和浏览习惯,通过大数据和复杂精准的算法产生的符合用户需要的结果!”

    好吧,就算是这样,也还是不行,平台的这种行为应该立刻马上被禁止。

    首先,如上所述,在家门外面发小广告和闯到家里面推销的性质完全不同。

    其次,“关注的人”、“购物车”、“待付款”这些都只能是用户本人主动发起的项目,属于用户个人的信息平台能看能用,但坚决不能动手改!

    这是一个好例子,就算是钱数错了,银行有很多途径可以解决,但就是不能未经储户同意就改动账户余额。

    如果银行可以随便改,我们在银行的存款还有什么安全保障可言?

    下次我的存款从200剧减到100到底是我花了还是你划了?说不清啊。

    我们的身份信息警察叔叔们可以查看,可以使用,都没有问题,但想改动在程序上很难。

    同样的道理,我们在平台上留下的个人信息,平台可以分析、可以使用、可以拿来卖广告,但不能改动。

    我的个人信息你都可以改,我还是我么?

    我的个人信息你都可以改,这平台上还有真的么?


    曲创(原创) 欢迎关注竞争者的垄断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刷单”到“平台刷单”, 这是平台黑化史上的一大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mky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