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更好的自己,在路上读书
《皮囊》丨生命中增添的一盏明灯

《皮囊》丨生命中增添的一盏明灯

作者: 读书人就是不一样 | 来源:发表于2017-01-17 19:40 被阅读71次

    写在前面:我深知,以现在自己的能力或文字功底,不足以写好《皮囊》的书评,加之目前处境,更是感觉我这肤浅的文字对不住《皮囊》这深入的精髓。但我知道总有一天,我会再次阅读《皮囊》,然后再次书写不一样的书评、笔记。

    16年6-9月在郑州,我经常光顾的书店有三个,却也不记得初识《皮囊》是在他们其中的哪一个了。只记得如往常一样,先封面再直接翻过整本书,看背部的后记,接着又翻回去,打开书本阅读引言、目录、速读该本书的第一篇文章。这一娴熟的动作,我做了很多遍,却依旧如初。时至今日,很庆幸我光顾的这个书店里有拆封的《皮囊》提供阅读,不然我真不敢确定哪天能够遇见它。

    很喜欢韩寒写下的编者按,让这么好的文字避免于我树立先入为主的印象。如韩寒所言"在每个静谧陌生的夜晚拿出来慢慢读"。事实上,从我买到这本书到我真正打开阅读它,差不多也有3个月了,甚至刚买到时候先推荐给了朋友,我见她读的认真,还摘抄了不少笔记,越想让自己真正静下心来时候再阅读。于是元旦当天,在我写下2017年读更多书、走更远路的目标之后,《皮囊》当之无愧成为我的新年首选。

    老房子,小日子,把家还

    (一)来去多方便,终归把家还

    “皮囊”概念由作者蔡崇达的阿太出院后淡淡地说出口:“如果你整天伺候你这个皮囊,不会有出息的,只有会用肉体的人才能成材”。正如阿太那岁月雕刻出的层层叠叠的皱纹所表露的那样“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

    作者蔡崇达有病在身的父亲,是本书很重要的记录部分,从父亲年轻去外地,到后来病魔缠身一病不起,却任性的拒绝接受现实,试着改变现实,作者父亲的做法,一切的徒劳无功却如每个病者一样那么真实。作者对父亲与病魔风雨无阻斗争史的记录,和自己所追求的通过努力奋斗离开小镇的记录如出一辙,作者传承了自己父亲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的性格,写父亲与病魔斗争,也是在写自己。

    穷人家的孩子孩子早当家。母亲那永远说不出口的爱情,与其说“母亲的房子”,不如说是父母的房子。有病在身的父亲不定时的需要治疗费用,读书年纪的作者需要一笔又一笔的学费,可母亲只想盖房子,盖新房子,盖小镇最好的房子,哪怕为此日夜操劳加班加点也在所不惜,母亲对加油站默默的坚守和对父亲默默的照顾一样,只有开始,不问始终。就像母亲自己说的话“再走几步看看,老天爷总会给路的”

    这样的环境下,母亲倾向于让作者承担一家之主之责,大小事与作者商量行事。作者也很明白母亲的初衷。镇里决定拆迁房子,进行城镇化建设,所以当母亲决定再次新建两间房子时,虽然叔叔伯父劝阻母亲,但作者却可以说我是一家之主,我说了算,力挺母亲新建房子——新建两间即将被拆迁的房子。如此,父亲有资本向邻居炫耀自家房子,作者也知道“即使那房子终究被拆了,即使我有一段时间里买不起北京的房子,但我知道,这一辈子,都有家可回”

    病床上,姥姥(外婆)的鼻孔挂着输氧管,微微翻动一下病重的身体就累的气喘吁吁,刚好这些天在读《皮囊》,想想姥姥所言所语,方知老年人对待死亡的态度那么淡然,哪怕内心真的很怕。病房间其他老人,也都各个不停的输液,一瓶接着一瓶,大瓶完了换小瓶。每每和其他病人家属交谈,都想起作者所记录的在父亲病房发生的事情,不敢与任何人交谈,怕刚认识你就失去了你。幸运的是姥姥的病日渐减轻,即将出院。

    我不禁想起姥姥临床的一位爷爷,为病重的老伴唱着一遍遍豫剧,讲着一个个笑话,把控着整个病房里的氛围,似乎病房里所有的白色都被爷爷身上的绿大衣感染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只是爷爷那病重的老伴何时能够开口进食,又何时能够痊愈康复我已无从知晓、无路可知。惟愿她如姥姥一样日渐身体健康、健如往常。

    你过于在意的东西永远都在折磨着你

    (二)读阿小、文展和厚朴就是读我们自己

    谈论梦想、以梦为马、追逐诗和远方的田野......这些老生常谈的话题,在蔡崇达的笔下,显得铿锵有力、深入人心。很多人活在世上只为了自己,于是不明白,希望某个人过的比自己还好是多么重要。他写阿小和阿小时,小镇阿小傲慢地对蔡崇达说:“黑狗达,所以你要好好读书,离开这个小镇”我甚至在幻想,如果这个故事被搬上大银幕,这句话将是多么动听的一句台词啊,到后来写天才文展和厚朴,隐约间我总觉得,蔡崇达一心坚持的梦想终于成真,离开小镇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

    从小镇的焦点,到香港大都市的沙粒,我敬重香港阿小对作者的“痴情”。虽没有收到作者的回信,在作者出差到香港拨通他电话的那一刻错愕却惊喜。

    事情忙完了,一个人瘫在宾馆空荡荡的房间里,突然下决心拨打出那串(香港阿小)电话。

    “喂?边个?”

    “是阿小吗?”

    “啊?”他愣了一下,显然有点错愕。

    “黑狗达!你在香港?你终于要见我啦!”

    他竟然记得我的声音,可见香港的生活让他有多孤单。

    是的,多年未见的人,你以为失去了他所有消息,就相信他不再会出现在你的世界,时间兜兜转转,一切回到新起点,若可以选择,真希望作者说的我知道他在香港可能一切都很不好这样的事永不发生。书中诸如此类的文字太多太多,读起来让我们若有所思、若有所想,回忆我们童年玩伴,回忆我们青春岁月的同路人。

    1,正因为你觉得无聊我才要和你聊天,我要告诉你,我们是有机会过想象的生活的,我们可以挣脱这里的一切。

    2,所以我们要创造我们的生活。

    3,文展是我见过的唯一一个降服了缺陷的孩子。

    4,自己的生活自己想,我不可能为你的生活作答案的。

    5,困惑、一时找不到未来的大目标这很正常,没有几个人能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可以过什么样的生活,你做好眼前的一件件事情就可以了。

    6,不过,你也是人才,人才不着急,按照生活一点点做好,生活会给你答案的。

    7,我觉得这世上最美妙的风景,是一个个奇特的人。

    8,不要看一个人的出身,要看一个人的可能性。

    作者通过阿小和阿小、天才文展、厚朴却与蔡崇达渐渐远离,告知我们成长的道路上,人总要与越来越多的人挥手告别、继而相识更多的人。如作者没能说出口的话:或许真是抵达这个世界的,能确切地抵达梦想的,不是不顾一切投入想象的狂热,而是务实、谦卑的,甚至你自己都看不起的可怜的隐忍。用作者话讲:巨大的脑袋装着一个个庞大的梦想,用和这个梦想不匹配的瘦小的身躯扛着,到处奔走在一个个尝试里。而我也不自觉中成为了其中一员。

    对阿小和阿小,对天才文展,对厚朴,作者有话难言每个人都已经过上不同的生活,不同的生活方式让许多人在这个时空里没法相处在共同的状态中,除非彼此都老了,年迈再次抹去其他,构成我们每个人最重要的标志,或许那时候的聚会才能成真。最终坐着对自己的定义也是我们都是,即失去家乡又永远没办法抵达远方的人,这辈子都注定无法安身。


    世上再美的风景,都不及回家的那段路

    (三)生活过成什么样要自己完成和回答

    在书的后记里作者写到“我常对朋友说,理解是对他人最大的善举”。

    读完《皮囊》总感到蔡崇达是一个生活细腻而敏感的年轻人,经过现实的复杂锻炼过自己的笔力之后,用真实的文字记录家人、朋友、自己。任何事情只要时间一长,都显得格外残忍。他不写遥远的世界与远方的别人,他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情,用一种客观、细致、冷静的方式叙说出来,讲述一个一个生命的故事。

    认真读完“海是藏不住的”、“我们终要回答的问题”、“回家”、“火车一要开往叨位”和后记之后,也终于明白,作者也会感伤,那是因为,不仅是过去、现在的我,多想挽留住自己最珍惜的东西,却一次次无能为力。我多么希望能和我珍惜的人一直一路同行,但我也明白,我现在唯一能努力的是,即使彼此错身了,我希望,至少我们都是彼此曾经最美的风景——这也是我能想到的唯一的反抗。

    我不相信成熟能让我们所谓接受任何东西,成熟只是让我们更能自欺欺人。

    每个人身上都有太多相互冲突却又浑然一体的想法。生活从来不是那么简单的梦想以及磨难,不是简单的所谓理想还有阴谋,生活不是那么简单的概念,真实的生活要过成什么样是要我们自己完成和回答的。

    每个读者只能读到已然存在于他内心的东西。书籍只不过是一种光学仪器,帮助读者发现自己的内心——买塞尔·普鲁斯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Y老寒:我想我可以认真的给你评论一番。整个文章分析的很祥投,不乏真知。文字我不显得的俗套。但是写这种主线长的文章,怕就怕在你没有吸引点。看完整篇文章,没有哪一点让我印象十分深刻的,这就是你写东西的最大的缺点。什么样的人,才显得可爱独特,敢爱敢恨的人,有血有肉的人。文章亦如此,分析一件事,一个人,抓的是她的主心骨,然后极端展现,尤其是篇幅这么长的文章里,最忌讳的是你面面具到。你文笔并不是不好,而是给我的感觉都浮在表面,就差那点力度。“我不禁想起姥姥临床的一位爷爷,为病重的老伴唱着一遍遍豫剧,讲着一个个笑话,把控着整个病房里的氛围,似乎病房里所有的白色都被爷爷身上的绿大衣感染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就比如这一段的描述,欠些火候。不知所云,你想描述的是面对生死的态度,还是爷爷所为的感动。仅供参考。总结,修炼文字➕有轻有重,层次分明➕有自己最想表达的主心骨

      本文标题:《皮囊》丨生命中增添的一盏明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mlj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