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蔡崇达的《皮囊 》,感触颇深,摘选了一些对我有触动的文段,分享一些自己的感想。
◆序:生命中多添一盏明灯
>>人生际遇的好与坏,关键往往在于生命里碰到甚么人,只要能对你有所启发,都是明灯。
◆序:认心、认人的《皮囊》
>>如果皮囊朽坏,我们还剩下什么?好吧,你告诉我,还有灵魂。有吗?有的吧。——你都有点像祥林嫂了。好吧好吧,我信了。可是,那脱去了皮囊的灵魂啊,他们在忙什么?下地狱或上天堂或在荒野上游荡?我读古人的记叙,总觉得,那些孤魂野鬼,它们所渴望的,不过是转世为人,再得一具皮囊。温暖的、逸乐的、疼痛的、脆弱的、可耻的皮囊。
>>皮囊有心。不管这具皮囊是什么质地,它包裹着一颗心。人生或许就是一具皮囊打包携带着一颗心的羁旅。这颗心很多时候是睡去了,有时醒来。心醒着的时候,就把皮囊从内部照亮。荒野中就有了许多灯笼,灯和灯由此辨认,心和心、人和人由此辨认。
>>在生活中、行动中遭遇的人,认识他们,照亮他们,由此你就知道自己是谁。
◆皮囊
>>我们的生命本来多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污浊给拖住。
◆母亲的房子
>>我想象着,那一座座房子里住着的不同故事,多少人过去的影子在这里影影绰绰,昨日的悲与喜还在那停留,想象着,它们终究变成的一片尘土飞扬的废墟。
>>我知道,其实自己的内心也如同这小镇一样:以发展、以未来、以更美好的名义,内心的各种秩序被太仓促太轻易地重新规划,摧毁,重新建起,然后我再也回不去,无论是现实的小镇,还是内心里以前曾认定的种种美好。
◆残疾
>>我因此开始想象,当自己驾驭不了身体的时候,到底是怎么样的境况。我觉得有必要体验到其中种种感受,才能照顾好这样的父亲。
>>我知道自己应该是准一家之主了。像一个急需选票的政客一样,要马上察觉这几个人的各种细腻表情,以及各种表情背后的真实心境,然后很准确地分配精力,出现在他们的身边,有时,为他们快速拍板一个决定,这决定还必须配合慷慨有力的腔调,像念台词一样,字正腔圆地说出来。这样的戏码,我们自己都察觉到,如果突然跳脱出来看,该是多么的不自然、蹩脚甚至可笑。作为不专业的演员,我们越来越难以投入,慢慢有不想演下去的不耐烦。更重要的是,唯一的观众——生活,从来就不是个太好的观看者,它像一个苛刻的导演,用一个个现实对我们指手画脚,甚至加进很多戏码,似乎想帮助我们找到各自对的状态。
>>我投入到似乎都忘记,那终点注定是失败,注定是一场无法承受的剧痛。
>生活中很多事情,该来的会来,不以这个形式,就会以那样的形式。但把事情简单归咎于我们无能为力的某个点,会让我们的内心可以稍微自我安慰一下,
>台风在于我从来没有悲伤的色彩,直到那一年。
>>挫败感从那一个个细微的点开始滋长,终于长成一支军队,一部分一部分攻陷他。
◆重症病房里的圣诞节
>>医院一楼是门诊大厅和停尸房。可以随意打发的疾病,和已经被疾病废弃的身体,比邻而居。生和死同时在这层盛放。
>我厌恶这种感觉,就像你按照自己的记忆走一条印象中很平坦的路,然后突然哪里凹陷了,一踩空,心直直往下坠。
>家属们一般忧心忡忡,病人们为了表现出果敢,却意外地阳光。每个病人都像个小太阳一样。当然,代价是燃烧自己本来不多的生命力。
>>假装,一点悲伤都没有。
◆阿小和阿小
>>我知道他活在一种想象出来的幻想中。我担心他的这种热望,也会把我拖进去。
感悟:作者用一段经历,三个人,他自己,香港阿小,老家阿小,各自的前后经历,交集分离,讲了一个挺现实的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圈子,自己的路要走,你得找对自己要走的路,别幻想别人的路。其实我挺佩服“我”能在小小年纪想明白这一道理。
>因为我察觉到自己身上也有,类似的躁动。
生活各有不同,你如何选择与经历。也许都有无奈。
◆天才文展
>> “所以我们要创造我们的生活。”这句话,我每一个字都记得清清楚楚。因为,当时我想,怎么能有一个人,把这么矫情的话这么认真地说出来。但我得承认,他说话的时候,有那么一两秒,我脑海里晃过诸如草原、大海、星空……此类很浩瀚的什么东西。
>>每个人都已经过上不同的生活,不同的生活让许多人在这个时空里没法相处在共同的状态中,除非等彼此都老了,年迈再次抹去其他,构成我们每个人最重要的标志,或许那时候的聚会才能成真。
>>从本质意义上,我们都是,既失去家乡又永远没办法抵达远方的人。
◆厚朴
>>看到活得这么用力的人,我总会不舒服,仿佛对方在时时提醒我要思考如何生活。
>>我自己也一直警惕地处理着想象和现实之间的关系:任何不合时宜的想象都是不需要的,因为现实的世界只有一个。
>>不合时宜的东西,如果自己虚弱,终究会成为人们嘲笑的对象,但有力量了,或坚持久了,或许反而能成为众人追捧的魅力和个性。
>>他以为自己做着摧毁一切规矩的事情,但其实一直活在规矩里。我以为自己战战兢兢地以活在规矩里为生活方式,但其实却对规矩有着将其彻底摧毁的欲望。
>>在北京的时候,我偶尔会想起厚朴,犹豫着要不要鼓励他来到这样的北京。北京这个梦想之地,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厚朴天然的生存之所,然而,我也知道,在北京发生的任何理想和梦想,需要的是扎扎实实,甚至奋不顾身的实践。我隐隐担心,厚朴这几年一直活在对梦想的虚幻想象中,而不是切实的实现里。我没把握,当他看到梦想背后那芜杂、繁琐的要求时,是否会有耐心,是否具有能力,是否能有足够的接受度——梦想原来是卑微的执着。
>> “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就是更辛苦地攀爬,但可以看到每一步,都确实指向一个个看似庞大但又具体的目标。”
>>或许能真实地抵达这个世界的,能确切地抵达梦想的,不是不顾一切投入想象的狂热,而是务实、谦卑的,甚至你自己都看不起的可怜的隐忍。
笔记:更多的像后者,厚朴,hope,幻想,不切实际,压抑,规划不明晰。
>或许,我和厚朴生的是同一种病。
感悟:从阿小这一章节开始,作者写文展,写厚朴,我将其归纳为与人生道路选择相关的问题,作者在对自己与这些人的经历在进行梳理,思考自己与其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包括思想上的行动上的,通过这些描述,为读者呈现了不同人的人生选择,为之奔波的状态,并从此奔向不同的人生道路,惶惶而难再遇。
◆海是藏不住的
>>海藏不住,也圈不住。对待海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每个人自己去寻找到和它相处的方式。每片海,沉浮着不同的景致,也翻滚着各自的危险。生活也是,人的欲望也是。以前以为节制或者自我用逻辑框住,甚至掩耳盗铃地掩藏住,是最好的方法,然而,无论如何,它终究永远在那躁动起伏。我期许自己要活得更真实也更诚实,要更接受甚至喜欢自己身上起伏的每部分,才能更喜欢这世界。我希望自己懂得处理、欣赏各种欲求,各种人性的丑陋与美妙,找到和它们相处的最好方式。我也希望自己能把这一路看到的风景,最终能全部用审美的笔触表达出来。我一定要找到和每片海相处的距离,找到欣赏它们的最好方式。
◆愿每个城市都不被阉割
>>我一直觉得有生命力的地方在于浑浊。
>>一潭池子里的水和放在观景台上的水,永远是池子丰富也美丽。就一个池子,它里面的各种生物以及各种生活在这世界的故事都可以让一个孩子开心一个下午,而城市里的孩子只能盯着被安排好的景色开心这么一瞬间。
◆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
>>我,或许许多人,都在不知道如何生活的情况下,往往采用最容易掩饰或者最常用的借口——理想或者责任。
◆回家
>>在祖父祖母的墓地,这些与你血脉相连的宗亲跟着不变的礼仪祭拜完,也各自散坐在这高台上,像是一起坐在祖宗的环抱中,共同围绕着这个埋葬着祖宗的冢。
>>那一刻我会觉得自己是切开的木头年轮中的某一个环,拥挤得那么心安。
>>我知道那种舒服,我认识这里的每块石头,这里的每块石头也认识我;我知道这里的每个角落,怎么被岁月堆积成现在这样的光景,这里的每个角落也知道我,如何被时间滋长出这样的模样。
>>我反而觉得生才是问题,人学会站立,是任性地想脱离这土地,因此不断向上攀爬,不断抓取任何理由——欲望、理想、追求。然而,我们终究需要脚踏着黄土。在我看来,生是更激烈的索取,或许太激烈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种任性。
◆火车伊要开往叨位
>>当暮色渲染了整个视野,轰轰的火车把我拉出城镇,目光可见的,只有模糊的山色中零星的灯光,橘色的夕阳下,缎子一样的河流,以及孩子影影绰绰的嬉闹。
>>作为游客,惬意的是,任何东西快速地滑过,因为一切都是轻巧、美好的,但这种快意是有罪恶的。快速的一切都可以成为风景,无论对当事者多么惊心动魄。
>>任何事情只要时间一长,都显得格外残忍。
>>我才明白,我此前并不是接受旅游这种生活方式,我那只是逃避。虽然我反复告诉自己,既然人生真是个旅途,就要学会看风景的心情和能力。但我始终接受不了,活得这么轻盈,轻盈到似乎没活过。其实我并不愿意旅行,其实我更愿意待在一个地方,守着我爱着的人,生根发芽。
>>物都不可避免地有阴暗的一面。想要活得轻松便要学着妥协
>>我不相信成熟能让我们所谓接受任何东西,成熟只是让我们更能自欺欺人
◆后记:我想看见每一个人
>>人各有异,这是一种幸运:一个个风格迥异的人,构成了我们所能体会到的丰富的世界。但人本质上又那么一致,这也是一种幸运:如果有心,便能通过这共通的部分,最终看见彼此,映照出彼此,温暖彼此。
>>每个读者只能读到已然存在于他内心的东西。书籍只不过是一种光学仪器,帮助读者发现自己的内心。
�这本书开头的几部分对我的触动不太大,但是从阿小,厚朴,以及之后的几章内容对我的触动挺大,也是因为我正在经历这一时段,没有像文中的我一样有切实的目标并努力执行,抱有幻想,有些不切实际,任性,对待一些事情不认真,逃避很多事情,缺乏行动力。
还是要坚持呀,文静同学❤
❤很喜欢的一张动图,喜欢这只可爱的小鸡弹跳的状态,虽有暗夜风雨,但也有明媚阳光为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