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特别好奇的是,那你有没有发一些会屏蔽同事的朋友圈呢?
相信点进来看文章的你,应该是有的吧,或者至少是有过这个念头的,或者是在犹豫要不要这么做的吧?对吗?
那你为什么要或者想要屏蔽同事组呢?
不知道我的理由是不是和你一样呢?
与我个人而言,那是因为我工作的性质决定的吧。这是我考虑的一个因素。
我是一枚体制内的老师,说起体制内这个标签,想必你也是可以理解的。
体制内,低调是标配;高调,一般不会是什么太好的标签。
至少在这种环境下不会是太好的标签。
所以为了和这个环境一致,但又不用因此而顾忌、去抑制住自己爱分享的心,那我就只能选择先对所有的微信好友进行分组,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发布了。
为什么呢?
其实我也不是在开通微信朋友圈的一开始就这么做的。
我记得我好像是2013年才开通的朋友圈吧。
然后是等到2016年,也就是去年开始走上职业外的探索之路时,才开始考虑到这个问题。
一开始我也没对自己的微信好友进行分组,更没有去分组发布朋友圈。
可是当我开始参加线上社群打卡的时候,有人看到后会觉得很奇怪,会好奇地问:
你最近都在忙什么呢?
你都在折腾什么呢?
你看起来好像蛮清闲的?
真羡慕,老师就这么清闲呀!
当然这期间也有部分是认同和理解。
也会有人说,你很上进哦!
但是这样不同的声音,这样对自己会产生干扰的噪音下,本来在一开始要鼓足勇气走上自我探索之路的自己就已经是花费了巨大的意志力资源才迈出的第一步,如果还有这些会对不够坚定的自己起到干扰的话,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
所以,我决定,还是分组发布朋友圈吧。
这么决定之后,我发起精进类内容的朋友圈就不用去思前想后了,也不用去顾忌那么多了。
因为在我的微信好友中,我有一组好友都被我贴上了“精进”的标签。
也就是和我同频的小伙伴,在同频人的面前,我们无需顾忌,我们可以自由地成长、自由地分享。
因为在这里,我们的努力对方看得见,我们的不易对方能够理解,我们的坚持对方能够赞赏和支持。
所以,我就在一开始刻意地屏蔽了同事组发了朋友圈。
后来发现,以前也喜爱各种晒,比如晒娃、晒美食、晒旅游的自己,突然觉得这样的晒没有太大的意义的时候,我渐渐地就很少发这类可以对所有人开放的朋友圈了。
到了后来,我的生活的重心就转移到个人的成长上来了,关注的内容也自然是一些更精进的内容了。
所以可面向公众而发布的内容就变得越来越少、越来越少。
而面向精进组发的内容就越来越多、越来越多。
以至于,在除了精进组的小伙伴眼中,我的朋友圈越来越少,少到几乎没有。
以至于,有一天我大学宿舍上铺的姐妹特地私信问我,你是不是把我屏蔽了。
我回复说,没有啊,我只是比较少发而已。
我也才突然意识到,我真的是很久没有无病呻吟,发一些无关痛痒的琐碎小心情了。
而这竟然从我一开始的刻意,成为了我现在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
我屏蔽同事组,一开始是觉得自己的意志力少得可怜,耗不起。
到后来,其实偶尔会开放一两条,可是并没有得到同事组内的回馈。
我才意识到,其实我们虽在同一个单位工作,可是我们却是两条没有相交的平行线,做着同样的工作,可是却说着不同的语言、看重不一样的东西。
好像也就没有了再分享的意义了。
于是,我还是继续发着屏蔽同事组的精进朋友圈。
到目前为止,我觉得这样挺好的。
在分组的分享中,我可以安静地成长、肆意地分享,或许是因为我还没那么强大。
又或许是因为,我已经找不到要共享的理由。
又或者是因为到目前为止,这种方式让我觉得很安静、很舒服,我觉得还没有改变的理由。
所以,我继续着屏蔽同事组发布精进类的朋友圈。
那么,你呢?
不知道我们之间是否有共同的顾虑、共同的成长轨迹呢?
很期待你的留言分享。
【玉小姐简介】
4岁宝妈,体制内高中英语老师,生涯规划师,玉见生涯规划成长营创始人、新精英企业版权课讲师、Angie价值变现研习社特约讲师、爱读邦导师,公众号“遇见玉小姐”创始人。擅长生涯规划咨询与培训、时间精力管理;爱学习、爱写作、爱画画、爱打卡。 slogan: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连点成线、功不唐捐!个人微信:ellen841016,微信公众号:遇见玉小姐,欢迎你来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