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
关于《知堂书话》的一点感想

关于《知堂书话》的一点感想

作者: 游冶郎 | 来源:发表于2019-07-25 10:39 被阅读0次

《知堂书话》是钟叔河编的一部周作人即知堂先生生平所写的书话随笔。全书共分四辑,第一辑是:谈新书和旧小说;第二辑是:谈日本的书;第三辑是:谈西洋书;第四辑是:谈古旧书。至于每一辑内收录了那些内容的文章,看这辑录名称就很了然了。我要谈的是这第四辑部分,也即关于古旧书的这部分。

我手中的《知堂书话》是中国人名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全书上下两册。这四辑基本上较为全面的展示了周作人的学术风格面貌。其中又以第四辑谈古旧书部分内容最富,两册书的下册一整册都是这一辑,几乎占去了全书一半的篇幅。那么我竟而至于狂妄到要统论知堂先生的国学修养如何如何,甚而指手画脚吗?非也。钟叔河先生在本书的序言中说:“至于周作人其人和他整个的学问文章,我是没有资格来谈的”,遑论我辈?读了这第四辑中知堂先生谈旧书的文章,如河伯之望海若,叹其浩无崖泗。然古语有云,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笔者平素也颇有一点读书买书的爱好,有几册书也很想买来一读,书店里网上查遍了却找不到原书,很有些自己的感想,这也是这篇文章的缘起。

我想买的这几册书书名不妨也列一下,分别是王况的《江州笔谈》、蒋湘南的《游艺录》、王肯堂的《笔尘》、张大复的《梅花草堂笔谈》、王思任的《文饭小品》、马时芳的《朴丽子》、贺贻孙《诗筏》、张尔歧的《蒿庵闲话》、史震林的《西青散话》、舒白香的《游山日记》、谭献的《复堂日记》等十来种书籍。这些书或见许于知堂先生,或思想上文艺风格上接近知堂先生的主张。

其中《梅花草堂笔记》和《老老恒言》《复堂日记》等几本书籍是已经刊印过的,市面上不难找到,目下业已放置在笔者的书橱中。《西青散记》《游山日记》两种我手中所有是当代影印的民国版书籍,都是线装书式的竖版无标点的版本,也算慰情聊胜无。而《游艺录》《笔尘》诸书,经周作人先生表彰,凡是谈周作人的人想来也必耳熟能详了,翻遍各个网上书店却看不到这些书。我特意查阅了一下中华书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历代笔记小说大观》《历代学术史料笔记丛刊》《明清小品文丛刊》等几部循着周作人学术风格的出版大型笔记丛刊书目,这些书籍也未见收录,其中唯有张尔歧的《蒿庵闲话》见收于广陵书社影印版的《笔记小说大观》里。秉承周作人学风出版的书籍丛刊,对于周作人很是见许称赞的几部重要作品却未见收录,这就引起了我的一些感慨。“各言而志”本是知堂先生一生一以贯之的文学思想理念。所志虽谬,言之何伤?则笔者亦将有言焉。

民国时期对国学的整理发扬上有三大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功绩,一是王国维的《宋元戏曲考》,一是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两书的问世,让小说戏曲这两种在古人那里算不得学问的文学题材正式成为正经的学问。随后掀起的小说戏曲的研究热潮,让许多偏僻冷门,无人问津的传统小说和戏曲得以被整理保存、流传下来。其中的佼佼者如孙楷第先生等人,除了在本国做无孔不入的搜寻而外,在日本伦敦等外域也发现了将近二百多种早已在本国失传的小说,并整理成目。这种存亡继绝的学术贡献,其学习价值是无可估量的。倘若没有这种表彰之功,别的勿论,我们现在所能看的流传下来的传统小说戏曲,恐怕还不到现存书籍的百分之一吧?

这两项而外,另一项便是周作人先生对传统的笔记小品的发扬。小品文在古代学者眼中,其地位是和小说戏曲差不多的,和堂而皇之的经学史学相比,都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作品。待到周作人用多少是参和了西方文学理念的文艺观去提倡发扬,也渐渐为世人所重视。可惜周作人本身是标榜“杂学”,一向以“和专业的学科无缘”自诩,他始终没能像鲁迅和王国维那样出专门的关于笔记小品提纲携领式的著作。一本《中国新文学的源流》大略梳理了一下明清言志性灵这一派的散文作家,述说当时的文学、尤其是散文应该继承明清偏向于性灵言志的小品文那一派思想文风才能和时代合拍。这是周作人为辅仁大学做的几次演讲,周作人自己连草稿都没打,在讲台上临时口述的。后来经一位听讲的学生记录下来,整理成书。《中国新文学的源流》在对明清小品文的梳理上,没有像鲁迅和王国维的著述里那样详细缜密渊博的考证论述,只是大略的述说一下明清几位重要的小品文作家,其影响所及较之《戏曲考》和《小说史略》,也就要小的多了。书籍才一出来,钱钟书就写了《关于梅花草堂笔记等》一文,提醒周作人在书中忘记了一位明清小品文里重要的作家作品,就是张大复的《梅花草堂笔谈》。周作人虽然写了《关于梅花草堂笔谈等》一文辩驳,这本书的疏略之处的大概也是不可否认的。后来受周作人影响的学者也不在少数,却也只是读读杂书、治治杂学,没人系统全面的整理古代笔记小品方面著作。

周作人先生写这些读书随笔文章,除了他个人兴趣所在,对这些书籍确实有自已深造自得的见解而外,我想还有两个用意,其一为“开启后学”,拓展读书人的学问视野。这一点,我在读周作人的文集时就深有体会,得益匪浅。其二为钩沉彰隐,将一些有文艺思想价值却不为世人所重的古籍介绍给世人,让这些典籍得意保存发扬,免至在历史的长河中湮没。但是相比下来,三大功绩之中,在整理和保存这一项上,反倒是周作人先生开创的这一派成绩较为逊色一些,这多少也是知堂本身“杂学、杂览”的治学学风所致吧。

相关文章

  • 关于《知堂书话》的一点感想

    《知堂书话》是钟叔河编的一部周作人即知堂先生生平所写的书话随笔。全书共分四辑,第一辑是:谈新书和旧小说;第二辑是:...

  • 写在梦的边上(三)

    写在梦的边上(三) 午睡初醒,展《知堂书话》,读至《瓜豆集》之《常谈丛录》二篇,心有所动,知堂读登斋,为小...

  • 【听槐堂书话】京华旧梦觅知堂

    【听槐堂书话】(2) 文/听槐堂 我喜...

  • 关于拆书的一点感想

    拆书法的重点不是掌握知识,而是应用知识。并且能越快应用并改变自己的知识越重要。所以,拆书要抓的不是一本书的重点,而...

  • 关于简书钻的一点感想

    我至今也不明白简书钻是怎么回事。可能是自己年龄偏大,对新生事物不敏感,没有年轻简友们反应快。 首先...

  • 自撰联

    书尚东坡韵,文追知堂风。

  • 《知堂书话》|一部上乘的书评经典

    之所以注册简书,我的初衷便是好好锻炼一下文笔,然而写过几篇读书心得之后,总觉得文笔稚嫩,乏善可陈,羞于见人。 昨日...

  • 关于丢书的感想

    在圆桌派[“文青”有病 你有药吗]中谈到的关于丢书的评论,觉得说得很有意思,却也没有多深想些什么。 我在今夜,加班...

  • 关于书的二三感想

    我该如何告诉你,在未曾遇见你之前,关于它的故事。以及,它的好,它的柔情,它的沉默陪伴。 它总会安静地站于我身旁,掺...

  • 关于我对简书的一点感想

    关于简书,我是真的又爱又恨。 作为一个大学生,我知道,学习是应当放在首位的,但是,不太喜欢玩游戏的我,课余时间不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知堂书话》的一点感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mmf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