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四这一年,会给你很多灵感,当然,也有很多难过的时刻,你要做好准备。”前几天和一个姐姐聊天吗,说起9月式伤感,事情没做完,没东西写,她如此安慰道。
之前的每年开学,都会有新的期待。肩上无重担,怎么玩都行。
今年回校后经过图书馆,不忘多留意图书馆门前的几棵树,每个季节它们都呈现不一样的颜色和姿态,手机相册里存下了很多它们的照片。
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观赏这棵树上的四季流转了,想着,就觉得好难过。
大四学生其实并不是一个多可怕的身份,只不过很多人将其视为人生的又一个分界点。即将面对考研,工作,或者一系列的人生节点,半只脚刚踏进了社会,就已经感到疲惫。
自我审视过多次,才渐渐承认我其实算不上一个外向的人。我其实也算不上一个乐观的人。我其实也不是一个有才华的人,更不是一个有天赋的人。
所以有些梦破了,有些人走了,有些事情失而复得,有些幸运降临得让人不敢相信。
仿佛应了辛波斯卡的那句:
“事情本来会发生
事情一定会发生
事情发生得早了些 晚了些
近了些 远了些
事情没有发生在你的身上”
是啊,有些事情没有发生在我身上,可相应地,命运以另外的一些变化做为补偿。
今天来说说自己身上的一些变化。并不是一个值得佩服的人,仅仅分享出来给大家做为参考。同样一些事情,大一和大四的态度是不一样的。
大一:“你们等等我。”
大四:“一个人待着挺好的。”
我想每个人可能都会经历从被动独处到主动独处这样的过程,这是大学里的必修课之一。
大一是高中到大学的过渡期,很多学弟学妹因为一下子没适应这种人心涣散的生活而觉得寂寞或厌烦。这是常有的事情,高中大家是同壕的战友,大学里的同学关系是相对脆弱的,大家只不过是恰好分到一个班的,有着不同志向的陌生人罢了。
学会自己和自己相处是一件很实用的事情。毕竟以后的日子,大部分时间里不就是自己照顾自己吗?学着怎么自己给自己找乐趣,这其实就是异地求学(工作)之人的生活常态,也是一生受益的好习惯。
有很多事情你想不明白,只是因为你周围总是太吵了。你在一个人的地方问问自己,可能就会听到那个答案。
大一:“那个...需要我做什么呢?”
大四:”言简意赅,非诚勿扰”
一直觉得自己有点儿讨好型人格,总是希望别人满意,甚至牺牲自己的时间精力去满足别人的需求。大一的时候因为是新生,对周遭的环境和人都有些畏惧,因此也就来者不拒。别人找我帮忙完全不懂的拒绝,时候忙累还安慰自己“没事啦,就当交了一个朋友什么什么的。”
有时候别人有一搭没一搭的找我聊天,处于礼貌或者单纯地怕对方不高兴,就耐着性子停了手头的事情,聊了半天也没说到正事,又不像单纯聊天那般尽兴,整个人尴尬却又不好意思拒绝。
成了学姐以后熟悉了各方套路,也就渐渐的懂得避开一些浪费时间的人际交往,工作的时候有事说事,平时玩的话就好好玩,要帮忙就说明白,非诚勿扰,大家时间都宝贵。
学会拒绝那些无用的社交,自己也要有不浪费别人时间的自觉。
大一:“如果他不爱我了怎么办?”
大四:“如果我不爱他了怎么办?”
爱情。我对这个命题的态度一直在转变,我一直以为我爱的是具体的某一个人。后来发现所有的爱情都是感觉的集合。
曾经有一段时间很害怕失去,异地恋嘛 ,变数太多。纵使对方早已捧出真心赤诚相见,还是隐隐担心,如果对方有一天不爱我了怎么办。
后来我发现,我怕的不是对方不爱我,而是我自己毫无进步。
这个变化的过程是缓慢的,但随着自己越来越清楚自己想做的是什么,那种对于未来的憧憬和不安交织在一起,反而盖过了曾经在爱的城池里周旋的迷茫。
今天看到一个北大学霸写了一段话:
“爱情在我心中很重。我可以离开我喜欢的公司,也愿意舍弃安稳留用的轻松,去踏入漫长校招的未知。
但我真的真的不能,真的真的不能变成一个我不愿意看到的自己。
爱情也真的真的,真的真的取代我想要的那个人生。
曾经以为两厢厮守再加上惬意的生活节奏,是能够补偿我内心的那个空洞的。但入职一个月之后我终于确认了。
不能,真的不能。”
爱一个人是没有错的,为了自己是无比正确的。
最后能够帮你的,除了你爸妈,只有你自己。
大一:“爸爸,我没生活费了。”
大四:”爸爸,你别给我生活费了。”
大一的时候第一次尝到独自支配生活费的那种爽感,时常因为自己不会花钱而买了很多无用的东西,衣服,包包,杂七杂八的小物件,其实过后就不喜欢了,可当时硬是买了下来。一直怀疑自己是个囤积狂。
如今自己赚了钱之后才发现赚钱真的真的不容易,也不好意思再主动爸爸要生活费。甚至对于一些小钱都开始斤斤计较。
以前从不识米贵,也不在意价格,一是没概念,二是觉得谈钱很俗。如今真觉得钱个好东西啊。真的。于是开始攒钱,开始在意标签,和店主讲价不觉得丢脸。
我变得喜欢钱,而且敢于承认自己喜欢钱。这其实蛮难的。
更难的是不仅学会如何存钱,如何花钱,学会判断什么才是生活必需品和必要的修饰品。精简自己的生活是一门学问,我仍然在学习。
大一:“想做这个,又想做那个。”
大四:“马上就到deadline了!!!”
“你最大的问题,就是什么都想要。”朋友总是这样说我,“所以你会把自己弄得很累。”
我曾经一度相信那是自己的潜能没被发挥出来,马力全开可以一打十。后来发现并不是这样的,人的确不能什么都想要,在时间精力有限的情况下,需要舍弃。
学会处理事情之前先分清楚事情的紧急程度和重要程度。这其实是需要智慧的。常常有人问我自己又要考研又要弄这个那个兴趣爱好,说自己时间不够,如何取舍?
人不是机器。不可能保证持平的效率(机器也会磨损),你必须把自己最好的精神状态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之上。
贪心的人,不一定会什么会面面俱到。
但懂得取舍的人,一定不会让自己一无所获。
大一:“只要努力,我就可以变得与众不同。”
大四:“努力,是为了让我平庸地不那么难看。”
承认自己的失败和渺小,是一件很不甘却不得不认的事情,有时候生活就是个无赖,会按着你的头面露狰狞,逼迫你认输。
我承认自己在大学里心气浮过一阵子,那时候觉得世界都会给自己让路,后来发现自己太天真了,身处的一方狭小天地不过如此。心高气傲的人向来在劫难逃,要自己为自己的失误判断买单。
把心态端正不容易。现在很多大学生把一切看得简单了,眼高手低,自己能力不够,心气又高。
花了好长的时间承认自己终究是个普通人,失败是最常见的事情,成功才是一种偶然,做一切事情都揣着最坏的打算,时刻给自己留有余地和周转的时间。
大一的时候,我从不屑于和别人谈阶层,讲什么上升通道,讲什么学历和平台。我以为只要自己努力就可以改变一切。事实证明,努力不会让你变得多么与众不同,之不会让你不会平庸得那么难看。
❤️
自己在周围人眼里貌似混得不差,但我总嘲笑自己是个游手好闲的主儿,向来走野路比别人总大道要顺。
别信那些说“大学不重要”的人,也别和那些告诉你“努力没用”的人整天玩在一起。
如果付出的真的一点儿用都没有,那你也不可能现在看到我写的这些东西。
四年虽然不长,但足够让你变成一个更好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