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少年王勃之路

少年王勃之路

作者: 墨海联谊 | 来源:发表于2018-11-18 13:17 被阅读0次

              《少年王勃之路》

                              文/王德虎

          公元650年,唐朝初期,在古河东郡绛州龙门之地,每逢傍晚,日落之处紫光一片,一连数月不断。某日子时,老爷王福畤(王通之子)府内人来人往、匆忙慌乱,王夫人痛不欲生、临盆分娩。少顷,降生男婴、啼哭不断。老爷大悦,为感谢上苍,为儿取名为“勃”。

          时隔六年,一日,王福畤竟遇见常在身边游玩之子王勃在作诗,甚为喜悦,觉得王门身为文儒世家,后继有人。于是将王勃带到书房,给他介绍家父“王通”在世时之从师经历,并拿出家中存书给王勃讲解。从此王勃以书为伴,甚是勤奋,出口吟诵、埋头诗文,正所谓“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王勃时值九岁时,一日,其父好友杜易简来府做客,见王勃问道:“勃儿,叔父听闻你最近在读颜师古?”勃曰:“是的,颜师古乃儒家学者,又好《汉书》,与勃儿喜好相同。但颜师古之注解谬误甚多,多处瑕疵,我已写了十卷《指瑕》,请叔父过目。”杜易简仔细翻阅道:“不枉你父亲夸赞你,你真乃‘王氏三株树’也”。

          从十二岁至十四岁,王勃在长安学医,“三才六甲之事,明堂玉匮之数,十五月而毕”。然王勃并不满足,胸有大志。其父王福畤顺势利导,对儿寄予厚望:“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为父倾其所有,却再难于你传道、授业、解惑,如今只可将你远去长安游学,求学之路必然辛苦,万事须当自力更生”。次日王勃随曹元远赴长安,数月后,给家父传书信,说明自己所读之书有《周易》《黄帝内经》《难经》以及思乡之情。

          王勃,少年英才幸遇伯乐,宰相兼尚书刘祥道看到被举荐的王勃写的文章后说了一句话:“此神童也!”第二年,王勃应试,一举中第,授朝散郎,成为当时朝廷最年轻的官员。此年乾封元年(666年),王勃年十六,写了一篇《乾元殿颂》,几经辗转呈于唐高宗李治之手。得知这一篇辞采俊美、恣意汪洋的骈俪文乃是一个尚未弱冠的少年所作,连连称奇,顿觉大唐前景似锦。从此,花季少年王勃便在朝野、在文坛名声大振。

          虽然王勃文思泉涌、妙笔生花,却因年龄太小、难以参政,最后被出任沛王府修撰,实质是做沛王的侍读,助沛王通晓文理、饱读诗书。此时沛王和英王年幼,甚好斗鸡,受沛王之邀,王勃写了一首《檄英王鸡》文以示助兴。此事传到皇帝耳目后,龙颜大怒,误认为王勃不行劝戒沛王,反而挑拨离间、夸大事态,被赶出王府。他临别长安时有诗云:

    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

    正悲西侯日,更动北梁篇。

    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

    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

    -----《秋日别王长史》

          此后,王勃南下入蜀,漂泊三年,写下了《普安建阴题壁》《秋日别薛升华》《涧底寒松赋序》《慈竹赋》《春日序》《益州夫子庙碑》《绵州北亭群公宴序》《入蜀纪行诗序》等名篇。在蜀期间,朝中曾先后征召过王勃,王勃皆称病辞谢。咸亨三年(672年),王勃22岁时再度返回长安,已无心科选、淡泊官场。受好友凌季友举荐,做了虢洲参军。在任时有诗:

    空园歌独酌,春日赋闲居。

    泽兰侵小径,河柳覆长渠。

    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

    山人不惜醉,唯畏绿尊虚。

    -----《郊兴》

            后来,王勃被人陷害窝藏逃犯曹达,判以死刑。行刑前夕,正好遇上武则天当朝临政,改国号“周”,天下大赦,幸免一死。但王勃的父亲王福畤却因此事而从雍洲(今陕西省及甘、青、宁部分地区)司功参军的位置被贬为交趾县令(今越南境内、蛮荒之地)。

        王勃在24岁至26岁这三年中离开官场,回到故乡通化村,专事学问,不仅完成了祖父王通《续书》16篇的补缺,共将其编统为25卷,而且还撰写了《周易发挥》5卷和《唐家千岁历》等学术性、政论性与思想性著作。也正是在这一时期,由于生活闲适、精神舒放、心情愉悦,王勃进入了诗歌创作的活跃期和高峰期。此后《滕王阁序》名篇的创作,也是在这一基础上所实现的精神飞跃与才华迸发,成为千古绝唱、历代传诵。

                2018年11月于北京

    少年王勃之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少年王勃之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mqg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