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王勃》是苏教版三年级下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
第一次读到这篇文章,就发现书里的故事完全不依据事实。
这篇文章主要是简述少年王勃作《滕王阁序》这件事。虽然本课的重点是在了解少年王勃的才华横溢以及欣赏那句著名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但是一些基本事实恐怕也不能随便混淆吧!
课文介绍了王勃去看望远方的父亲,经过南昌,姓阎的都督因为王勃的才气而邀请他参加重修后的滕王阁庆典。当都督请大家来作序时候,在座的没人敢接话。这时王勃说“我来试试吧”。之后便是赫赫有名的《滕王阁序》应运而生。
首先,背景介绍不严谨。
王勃之所以会出现在滕王阁,纯属巧合,并非阎都督特意邀请。
当时的王勃二十出头,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更是“初唐四杰”之首。所以王勃的名气已经遍布文坛,几乎无人不知。
但是王勃却做了一件大错事。他私藏了一个逃跑的官奴,这在当时的唐朝是很重的罪。后来听说有人要举报他,他居然把官奴杀了,因此而犯了杀人罪。但是王勃赶上好运,遇上天下大赦,逃过一命。
但不幸的是,因为这件事而连累了父亲。王勃的父亲被贬至交趾(现在的越南河内),王勃被赦后,便南下准备探望父亲。
在经过南昌时,听说阎都督在为滕王阁重修后而大宴宾客,王勃就不请自到。
这次大宴宾客,都督是有自己的私心。他准备在宾客面前让女婿表现一次。已提前让女婿为滕王阁做好序,不料却被王勃搅了局。
不请自来的王勃开始并没有得到都督的好招待,只是碍于王勃的名声太大而不好说什么。
在读到这篇文章时,就想起来叶开老师的《对抗语文》。这本书列举了很多出现在语文课本中的“谎言”和“不符合事实”的文章。
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便是:当我们在教学生要诚实的时候,连教科书都做不到说真话,该怎么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