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因执于心,所以自甘落而为凡

因执于心,所以自甘落而为凡

作者: 莊語雲逸 | 来源:发表于2019-05-20 16:57 被阅读0次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文笔和火候欠佳请勿见笑。严格的说,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读后感。只是读书的时候读到哪儿摘录到哪也思考到哪,不严谨的地方太多,还请海涵。

“你肉眼凡胎,又怎知万物造化,外表皆幻。”

“你犯嗔戒!妄语不断,心意杂乱,又怎配论佛?”

--摘录自今何在《悟空传》

说明:根据个人观点对内容适当的调整以便于分享和讨论,感兴趣的请自行查阅原著。

鉴于我这点儿可怜的涉世阅历,近距离接触过的大人物似乎只有大学校长。作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底层市井小民,我根本就没有和那些大人物站在同一个高度对话的可能和实力。

尽管曾在不同年纪里以不同的视角和方式拜读过先哲圣贤们的著作,以期通过阅读方式试图趴在门外一窥其境。不过很明显,他们的世界绝非我所能触及的。

所以,俗不可耐的我,绝对是名副其实的肉眼凡胎。然而红尘无碍,却总能轻而易举的遮盖灵台,蒙蔽双眼。有时候连自己身边的人看不清,又怎能看得清万物造化,又怎能看得清那些更高级的幻化无常。

不过,为什么要看清呢?我等这般的凡夫俗子,自是逃不过贪嗔痴、六根也清净不了。毕竟“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的层次境界于我而言完全没可能。

作为平凡的市井小民,逃不过物质需求的纠缠,甚至绝大多数的时间和精力,都在疲命的奔波于此。西行的唐僧也得化缘、庄周“贷粟于监河侯”、孔子也有“三月不知肉味”和“食色性也”。毕竟生而为凡,就逃不过这坎。

既然有需,想要控制贪,就不那么容易了。人活着,承受的苦难和折磨从未停止过,需求多了就变成了贪,如此的希望能够活得更好,希望能得到更多,区别也只在有没有底线而已。

事实上,贪才是是促进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若真如老子所言:“......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简直和原始社会并无二致,如今的我连手机都放不下,更别说清心寡欲,淡泊无求了。当然,并非所有的贪和欲都是贬义,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都是源自于良性的贪。

于是,更多的欲便有了更多的贪,更多的求与求而不得之苦。

心系天下也好,普度众生也罢,飞升成佛也罢,又何尝不是一种执。“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是庄周的执,“地狱不空”是地藏王菩萨的执,西行取经也是唐僧的执。我是俗人,成不了圣贤、也无法成佛。也正因我之所执,所以我深爱、留恋这世间的繁华与有你的一切。

世间苦不为苦,佛门戒不为止。

戒自于心,非佛;律自于人,非法。

佛非我、我非佛,佛是我,我亦是佛,为人论己,为佛论佛,何来不配论佛,又何不可成佛。

当然,妄谈佛法的确不妥,虽达不到“见山不是山”,但看人也不会以妖魔而论之。

尚且,佛都有执,有贪有欲的人妄语不断似乎不怎么另类和过分吧。

所以,俗人挺好,想我所想,得我所得,求我所求,谈我所谈,得自在方为超脱。自如随心,与道合一,似乎并无不妥。

相关文章

  • 因执于心,所以自甘落而为凡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文笔和火候欠佳请勿见笑。严格的说,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读后感。只是读书的时候读到哪儿摘录到哪也思考...

  • 执念于心

    该从何说起,我们的故事。

  • 写给自己

    别执我,顺势而为!

  • 了凡'

    你放下执念的样子好帅! 缘起于心'止于念' 不觉得自己傻傻的好笑吗?等不来的人又是何苦难为自己' 了凡随笔'

  • 真正的聪明人,一生都在断舍离

    佛经有云:凡所执念,皆成束缚。 的确,欲望太多,执念太深,就会成为负累,束缚着你前行。 许多人之所以心累、之所以痛...

  • 2017-09-10

    繁华世间,凡乱于心

  • 落凡

  • 落凡

    悠悠逍遥子,遥遥向云巅。 落凡知天意,眷影尘世间。 一朝鲲鹏起,夕临蓬莱边。 驻缘文章千年处,不羡鸳鸯不羡仙。 —...

  • 落凡

    花见花开心。人见人爱怜。心动降凡尘。永享幸福爱。

  • 落凡

    文:讴晓生 仰卧在散发着松香的躺椅上, 沐浴午后慵懒日光, 耳畔悠扬着林间鸟儿和溪水的合唱, 偶尔夹杂进几声, 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因执于心,所以自甘落而为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mtl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