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死一只知更鸟》里面的杜博斯太太,年老体衰,身患重病,只能依靠吗啡缓解疼痛,她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决定临死前戒掉吗啡,不依靠任何东西离开这个世界。
杜博斯太太是勇敢的,用她那仅仅九十八磅重的身躯,让我们见识了什么是真正的勇敢,而不是错误地以为一个人手握枪支就是勇敢。在这里勇敢是这样的:当你未开始就已知道自己会输,可你依然要去做,而且无论如何都要把它坚持到底。
杜博斯太太赢了,按照她的观点,她死得无怨无悔,不欠任何人,不依赖任何东西。她是勇敢的人。
想起了海明威那老人与海的故事,老人每天走向大海,每天走向与他们限度斗争的战场,每天老人桑地亚哥驾着船出海,与大马哈鱼的抗争,与险恶环境的抗争,老人身上有着强悍的一面,因为他仿佛每天都在与命运一决高低,虽然最终带回来的却是一副大的不可思议的鱼骨架。
他们都是人性中的强者,有着强悍的勇气,做着不可思议的事,他们都是英雄,都是勇敢的人。
但有时候我们是混淆了’勇敢’,错误地认为勇敢就是胆子大,‘天再黑都不怕走夜路’的那种。
但后来我们也长大了,胆子也变大了,一个人走夜路也不那么害怕的时候,但还是感觉到自己缺乏勇气,尤其是在一些关键问题的决策上,总是犹犹豫豫,患得患失。
‘无知者无畏’是个贬义词,不希望这个词这被用在自己身上,但大多数情况下自己确实是在无知的情况下做出了一个接连着一个错误的决定,因为事后我们意识到了,当初的自己那么做是冲动了,但更有甚者的是还不断为地为自己的冲动’买单’。
勇气不是一下子就起来了,情绪突然高涨了,而是要有一个不停思考的前期过程,笑来老师在专栏里这样定义勇敢的:在孑然一身的情况下仍能放弃部分安全感。这自己也就清楚了,勇敢不是那放手一搏的勇气,而是伴随着放弃安全感的过程。
想起自己刚毕业的那段经历,那时在犹豫着要不要进入体制内工作……
现在的我在体制内工作快两年了,现在的我还可能会去庆幸自己当初没有离开体制内的工作……
在那时,当时的犹豫,所想的是能否有勇气离开体制内的工作,更多的是一种愣头青的状态,是来自道听途说下的瞎折腾,因为以现在来看,当初没有任何站得住脚的想法,无非是冒出一个想法然后被下一个念头推翻,最后折腾累了,就不想了,也就留下来了。
当然也有可能当初的自己离开了,现在能有着更多自由的时间,同时还拿着更高的收入,我会感激当初的离开的勇气,还会时不时地夸赞一下当初的勇气……
但这已经过去了,不能在事后再去判断当初的自己是不是勇敢的,这都已没有必要,勇敢是在决策发生之前就已经完成了,同时必然伴随着放弃安全感的过程,但最后是不是孑然一身,那就要看自己的造化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