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那年上初一,十三岁。我去北戴河疗养,正赶上他放暑假,就带上他和我一起去了。乘上了载我们去疗养的大巴车后,儿子又碰上了他的一位同班同学。
带着儿子观光了山海关,游玩了碧螺塔,转了转鸽子窝公园。去这些景点也就是拍几张照片留作纪念而已,并不觉得又多好玩。
南戴河那,有滑沙、滑草等玩乐的项目。儿子表达出,这两项可能好玩,刺激些,我附和着儿子,没作声,只是点了点头。上山崖的道是单行台阶,我和儿子不敢掉队,紧跟着前面的对伍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往上爬。爬到顶上时,儿子浑身湿透,满脸通红。可儿子并没有喊叫出一声:“累”。歇过劲后,我俩选择了玩滑沙。在山顶,我们跟着人流一步一步靠近崖边,距崖边有一米左右时,儿子说他恐高,不滑了。我训他,胆小如鼠,男孩子没男孩样!还不如你老娘勇敢呢!令我没想到的是,我的话语一落,他反倒更加的往后退缩了。他干脆从排着等待滑沙的队伍里溜了出来,东瞅瞅西望望,正好望见了他的那位同学。他的同学也不敢滑沙。眼看着他俩合计着要绕远道下山,也轮到我滑沙了,情急之下,我喊叫了一声:“儿子,看我的!”。我为了给儿子做表率,虽然心里咚、咚、咚的快跳到嗓子眼了,但,还是闭着眼睛,咬着牙,滑下去了。
我从山崖滑到谷底,我的心情转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平角:从最初的紧张兮兮,到最后的很爽、很爽!
回到宾馆,当我想把我滑沙的感受告诉儿子时,我犹豫了。因为我怎么也接纳不了自己的儿子,会如此的胆小!滑个沙,还不如老娘勇敢!
在南戴河那次滑沙时,儿子爬山时,能吃苦,不怕累,他勇往直前的精神,我看到了,反倒不去夸赞儿子勇敢,却期待儿子要更加勇敢。
在陡峭的山崖上,儿子需要我真正陪伴的时候;在儿子真正有恐惧情绪时,我只会埋怨他,根本不会跟儿子感同身受。在儿子面前表现的“勇敢”,只不过耍一把家长的威风,佯装一下“勇敢”罢了。
从学心理学到现在,我逐渐意识到了,在孩子幼小的时候,若碰到点事,产生恐惧心理,有紧张情绪时,我们做家长的,关注到了,并且能做到:放低姿态,放下家长的大架子,心平气和的帮孩子分担恐惧,最终一起战胜恐惧,这可能就是给予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最“勇敢”的陪伴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