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有篇文章讲小确幸的。
“小确幸”,小而确定的幸福。
可以是买回刚刚出炉的香喷喷的面包,站在厨房里一边用刀切片一边抓食面包的一角;可以是冬夜里,一只大猫静悄悄懒洋洋钻进自己的被窝;可以是得以结交正适合穿高领毛衣的女友;还可以是……从村上的文字描写中可以感受到,这些小小的幸福,其实就构成了生活中的大幸福。
生活其实就是如此,由各种细碎的事情层叠累积,这些琐事即是我们生活的主要。
那些节假日中遇到的快乐的事情,终究只是一眨眼。或许特定的日子绽放,会让一些事情变得极为深刻和有意义。但是这样仪式化的日子,归根还是因为由其他许许多多平常的日子的反射才显得越发地珍贵。就像光明与黑暗一样,都是两面的。没有另一方的映衬,又怎能凸显这一方的夺目呢?
所以我也记录下三件,让我一想起就“会心一笑”,或是“哈哈大笑”的事情吧:
1.
自从董小姐被调到南图附近后,就开始凭着她那灵敏的鼻子在周围寻吃的。于是,寻寻觅觅,终于寻到了一家她非常喜欢的一家卖烧饼的店和一家卖馄饨的店。
烧饼的确很好吃,她吃过后就难以忘怀。某天快下班时,她通知我,强烈要求我不要自己去吃晚饭,原地待着等着她下班给我买烧饼过来。
好,那就等着嘛,我也是个吃货,听到有如此好吃的烧饼,居然让她如此迷恋,自然是十分好奇,也很想尝尝。
终于,到了晚上六点左右,她带着烧饼威风凛凛向我奔来。我拿起一块,仔细观察了一番,嗯,和小郑家的烧饼长得不一样。动嘴,咬下一大口,好酥脆!浓浓麦香混着葱香,咀嚼中慢慢溢出的甜味……
“嗯,真的很不错!”
“嘿嘿~~~” 她很开心呢。
没来多久,她马上要走了。
“干嘛去,这么急?”
“哎呀,我买了电影票,在新街口那边,要来不及了!”
啊……为了让我吃这个烧饼,专程从南图那边买了,送到门东这边来,又急忙忙赶去新街口看电影……完完全全绕了一个大圈子,真折腾啊……
“真不愧对我对你的称号——小可爱。“我感叹到。
这件事过后,又是一件关于吃的事让我印象深刻。
那就是馄饨。
自那次”烧饼事件“过后没多久,不知啥时候,小可爱又找到了一家馄饨店。这家馄饨店,其实对于南京的吃货来讲,应该都知道的,那就是——吴老太销魂小馄饨。但是对于她而言,刚来南京没多久,对大行宫那一块又不熟悉,就并不知道了。
但是,好吃的东西总会被有心人发现的。她也如此。
总之,就是某一天,她突然跟我和大多数说道,南图那边有家卖馄饨的,超级好吃!辣油超级辣!我们说:噢?那哪天去吃吃看吧?
这一天来得很快。
去完南图出来,我们就直奔吴老太而去。“吴老太销魂小馄饨”在大行宫那边有两家,都在一条街上。我们去了靠南图最近的那家。那家是分店,只有一个大妈妈在打理。不管是收银、煮馄饨还是擦桌子洗碗……等等。全靠一个人忙活。
“每次到晚上下班,这边来吃饭的人就超多,就她一个人忙活,挺不容易的。”小可爱说道。
我们一人点了一份中碗的,再加一个卤蛋。吃得很是热烈。由于我很早已经来吃过几次,所以并不惊奇。但是对吃过好几次的小可爱还有大多数而言,貌似不是这样……
从进店,到点单时的“老板,我要多放销魂油!”,小可爱似乎就激动地不行。馄饨上来后,一边吃,一边叫着“真好吃啊!”又叫着,“啊……这个卤蛋也超级好吃啊!“
大多数就更“可怕”了,从开始剥卤蛋起,嘴就一直没停过,即使嘴里满含食物,她也无法停止表达内心的激动之情。
“啊!你看这个卤蛋,腌得好好啊!你看看这颜色!”
“啊!真好吃啊!好入味啊!真不错啊!”
“啊!这个辣油真的好辣!好爽!”……
我就一边吃着,一边听她感叹着她这一人生中又一“惊奇事件”。
吃毕,貌似大多数还不尽兴。“早知道点大份的了!嗯!我还要再吃一个卤蛋!”又一个卤蛋上桌。她又开始惊叹起来……
“这一个颜色没刚那个深。”……
关于馄饨的,还没完。
这事过后的几天,小可爱在群里发了一张馄饨店大妈妈的照片,说,大妈妈叫她今天别吃馄饨了,让她留下来喝粥,还给她炒了俩菜。
她一边激动地对我们说着,一边又似乎很痛苦疑惑地问道:
“为什么呀!为什么对我这么好呀!”
“孤独她,和孤单的我。”她说。
她又说:“昨天点了中碗,给我的大碗…说,在外都不容易,(捂脸哭的表情)”
我想,好吃的不是馄饨,而是因为人性的美好,所以才觉得特别美味吧!
2.
某天,大多数坐公交车,遇到了一件事,发到了朋友圈。
故事的原文如下:
[ 终于瑟瑟发抖等到了2路。
“嘀!请充值。”
“哎呀,我好像没钱(现金)了。”
“再试一下,没带钱就算了。”
“嘀!请充值。”
“没带钱算了。”
“我看看我看看。”
“没带钱就算了。”
投八毛。
“要记得充钱呀,充钱便宜。”
好的呀。]
发出后,小可爱评论到:“这样也可以……冷天遇到好心人。”
维维豆奶又评论到:“小女生真好,要是男的,分分钟被赶下车(捂脸哭)。”
我评论到:“哇!我要记录下来!”
以前一直在想,人生那么多磨难,有些人经历了那么多,为什么还能活下去?
现在突然明白了:正是因为生活中的这些小事给我们温暖,才让我们坚持活下去。
哦。说到大多数,她还有一件事让我印象很深。
又是某天,我、大多数、维维豆奶坐在一起说着什么。一会儿,维维豆奶说:“哎呀,我得赶紧走了,要赶回去买米,不然没米吃了!”
大多数一听:“唉?你要买米?帮我买两斤行不?”
“可是我买的是一大袋的那种,怎么给你买两斤?”
“你直接去称那种不就行了,买那么多干嘛?”
“哎哟,那个散称的米不好吃,没有一袋一袋的好吃。”
“哦!那算了。”
我一声不吭地坐在那,听完了整个对话。这段对话是多么普通啊。但是让我想记录下来的却是另一个原因。
大多数住在中华门,即南京的城南那方。
维维豆奶住在五塘广场,即南京的城北那方。
这段对话的关键在于,住在城南的那一方,要城北的那一方帮她买米,而且是,城北的那方先买了米带回家,再坐地铁跨越半个南京带到城南。在门东见面后,再由住城南这方的大多数将其提回家。
只是两斤米而已啊。
但是从他们碰面的地点老门东到大多数自己家的路上,就有一家“苏果便利店”,离她家还更近……
对大多数这一奇葩思维,我感叹不已……
这件事现在每每想起,总是让我感叹:人的思维真是神奇啊。
在与一个个不同的人的交往中,我们总会发现一些新的、与我们所不同的东西存在。这些不同的东西让我们的思维扩展,让我们的头脑更加具有开放性,让我们更能接纳与众不同的人,接受我们自身从未体验过的事。
世界的丰富多彩,就是这样吧。正因为如此多的不同,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新鲜、刺激、快乐,进而感到幸福。
3.
大多数马上过生日了,就在12月31号。
真是个好日子。
身边的人都送书。是的,谁叫我们都是书虫呢。啃书,是我们的正业。
所以,生日来临,送书,是最适合不过了。
那送什么书呢?
我看了看其他朋友都送了什么。一瞧,哦,都是些很有深度的书啊!《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裸猿三部曲》《木心谈木心》……都这么有深度,那我……
送书的目的,一般不都是为了得书之人可以从自己送的那本书里学到些什么嘛。看来,大家都希望大多数可以做一个更有深度和学识的人啊。给予人这样需求的书,太多了。
资源充足的现在,焦虑的不是有没有资源,而是怎么选择资源。
我陷入了选择困难症。
终于,思来想去,送这个吧!我送了她一本博多·舍费尔的《财务自由之路:7年内赚到你的第一个1000万》。
没想到我送了这样一本书。因为对于总是一股子深沉严谨气息的他们来说,这样的书,是一看到就“呵呵”,然后撒手撇下的书。
而我偏偏送了这个。
送过去后,反响不出我所料。
“笑死我吧你”大多数回道。
我说:“为了我们都不再因为金钱而担忧!为了可以完全安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所以还是要把钱好好训练一下。不然,你不理它,它就要玩你(捂脸哭)。”
她笑得不行,回道:“更可怕的是,我居然觉得特别像你会送的书……”
“哈哈哈哈……”我也大笑了起来。
是的,这样的书,只有我会送了。哈哈。
PS:
其实,个人觉得,博多·舍费尔这本书很好啦!但是,部分爱看书的人,会从心里鄙视像《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我不》等这类型的书,同样地这种商业化的看似没有深度的,如这本《财务自由之路:7年内赚到你的第一个1000万》也让他们有一种,“我不屑于读你”这种感觉。
但是仔细想想,这些书既然可以被出版,说明它本身还是具有价值的。任何能被传播的东西,必有它存在的价值。这些书或许对于严谨的学者而言很不值得一看,但是否这样的态度也是一种观念的偏颇呢?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