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的车,比较难等。
尤其是早上赶着去上班,车站前聚拢着很多焦急等待的人。
不同频率晃动的雨伞,更加增添了焦虑的气氛。
即使等到了缓慢进站的公交车,还得想办法挤上去。
我就是这样挤车的,虽然只有两站路。
公交车上的人都像是沙丁鱼一样的紧挨着站立,又热,又闷,还有潮湿的感觉,很不舒服。
好不容易走出一站路,新一轮的下车、上车拥挤竞赛开始。
每个人都在挪动着,寻找着自己的最佳位置。
这时,一位老太太慢慢的挤到了下车门前。这一站的人基本下完了,下车门前站定了一个小伙子,估计是准备下一站下车的。
老太太在小伙子身后左移右动,估计小伙子也感觉到了,也开始左右的闪让,准备给老太太让路。可是老太太就在这晃悠了几个回合之后,没有下车,而是向车前的方向走了。
因为我也准备下站下车,所以也移动到了下车门附近。看到老太太去了前面,我就站到了小伙子的身后。
不一会儿,老太太就又从车前门挤了回来,我赶紧侧侧身,把小伙身后的大部分地方让给她。
心里还是有些小感叹:如此众多之人,老太太是如何逆流而上,又顺流而下的呢?
这时,小伙身后的老太太依旧和之前一样,左右不确定。
我猜老太太刚才莫非去看地图?她不确定自己哪站下?
这时的小伙转过了身,问了句:你要下车么?
老太太说,是,我要下车。
可是,这时的后门早已关闭。
小伙子替老太太大声冲着司机喊话:师傅,看下门,有人要下车……
车门应声而开,老太太传过小伙子侧身让给他的缝隙,下车去了。
其实,看到这一幕,我是挺有感触的。
就是小伙子在问老太太是否要下车时说话的态度。
很温柔,很平稳。
如果是我,很可能不会如此。
因为一大早的早起,赶时间,赶车,挤来挤去,还是雨天,恐怕心里悄悄的就已经积压了些许情绪,如果有人在旁边这样磨来磨去,我心里的烦是会升起来的——烦死了,下还是不下?
本来就有些木乱的心会被老太太的举动撩拨的更加木乱。
虽不至于发火,但我会要么不吭声,自己站到下一站下车,身后的老太太愿意下不愿意下和我没关系;要么即便会转过身问老太太是否要下车,但一定也没了声气,至于会不会帮老太太喊话,那还得看上一句老太太回答我的内容。
总而言之,向小伙子那样礼貌、温柔,十有八九,做不到。
为什么?
不够平、稳。
内心本来就容易湖水荡漾,所以稍微有风,就会涟漪不断。
是,这还仅仅是涟漪。
现在,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事,还少么?
很多的、突然的、情绪的爆发,是多么让人措手不及?
起因很简单,但在每个人心里的酝酿却很是复杂。
早上到了公司之后,和张老师闲聊,虽然和早上公交车上的事件无关,但路径如出一辙。
我们聊到了对事情的愤怒的不同。她说她是积压式,遇到不满意了,忍着,遇到不满意了,忍着,忍到有一天忍不住的时候,就会有一个大的爆发,还会把周围人炸的不知所措。
还有一类,对愤怒是不会忍的,尤其是结果,只要不满意,就会爆发。
我想了想说,那我也是倾向于前者,我会先忍。
-但是,这样会积压很多的负面情绪的。
-我知道呀,但是,我做不到立刻愤怒的这种表达,我会对这样的行为有很多的看法:至于么……这么生气,诸如此类。
-对呀,这是你对感受不接纳产生的评价呀!就像你被别人踩了一脚,痛是身体感觉真实存在的。有时候,我们就是对自己的身体的真实感受不接纳,才会产生评判,评判会引起我们的愤怒,这就是感受的感受。所以,如果你再有“至于么,不就踩你一脚么,要生那么大气么?”的认知,多半会把自己的愤怒压下去,时间长了,自己就会慢慢产生有委曲。就像是一个受害者一样,但谁是加害人呢?就像我在咨询室里遇到的很多案例一样,案主都会觉得是别人如何如何针对自己,其实,那不过是导火索而已。在自己的内部,自己早已把自己压抑的越来越委曲,直到——爆发。
-所以咧?
-所以,我们看到前者是对自己的痛,是知道的,只是无法接纳自己真实的体验,这就会慢慢形成了一种自我苛责,自我受害的模式。突破这种模式需要我们通过心理成长,像萨提亚系统转化模式是可以帮助到我们的。让我们可以在态度上做、自我认知上、自我应对的方式上进行转换和改变,让我们可以真正的知道并且做到,我能够善待自己,对自己身体诚实,接纳自己身体的诚实。那么真正的接纳就会被开启。
自我成长首先是从我们的自我接纳开始,当我能够接纳自己的时候,我也有更大的空间可以去接纳他人,接纳环境,那对于我们在关系中的和谐,对于我们在这个社会环境中对于的适应,都是有不可估量的一个价值。
如果你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或者体验,那你可以考虑,怎样运用萨提亚系统转换模式,让自己和自己能有一个和睦的关系。
萨提亚说:内在和谐,外在和睦,世界和平。
只有当我们的内在和谐的时候,我们的外在关系才更可能和睦,少很多的冲突和突然之间的猛烈爆发。
当我们周围的关系环境更加和平,幸福就会离我们更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