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焦虑、抑郁症状三年多后,在《渡过》的启发下,我开始了心理自助的旅程。
没找心理咨询师的原因很简单,钱不够。想找个不错的心理咨询师,但找不起,对于资质差一些的心理咨询师,自己又没治疗的信心。
那最简单的心理治疗就是自治——学习心理自助,而且我在学校修的有心理学的课程,自己再买些网上评价不错的心理自助书籍,自学起来也很方便。
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困顿、痛楚让我不得不选择这条路,就像吃饭喝水一样,需要以之满足生命存在的基本可能性。
我隐隐约约地觉得,晕眩、混乱的精神长期这样积压,崩溃只会是迟早的事情,那就不如奋力搏它一搏。
看的第一本心理自助书是《伯恩斯新情绪疗法》,最开始的时候对书中内容半信半疑,因为缺少直接实践经验的支撑。即使阅读深入,我仍然只是半信半疑按照书中的指导结合自己的实际去训练。
大概两三个星期,思维训练的效果已经显现出来,“消极思维反驳法”、“利弊权衡书写法”等方法的组合使用让我的消极思维和情绪得到了有效的舒缓。
另外,贯穿整本书不断重复的一些思想:
“让你抑郁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你对事件的看法,改变情绪和行为先从重新塑造思维开始。”
“想要改变自己抑郁状态的主动意愿大大增加了痊愈的可能性。”
……
这些思想不仅形成了我的思维惯性,甚至可能在我大脑中形成了沟回。
这本书我前前后后读了四遍,旅游时我也喜欢把它带在身边,困惑时翻一翻、练一练。现在我买了这本书的英文原版,准备慢慢读,从一个新的侧面来加深对这本书的理解。
第二本书是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是一本身心灵修行书籍,以一个人的心理历程来描述从身份认知、身体联接(冥想)最后到真我的挣扎,我多出一个维度来了解自己抑郁的形成原因和合适的应对方法。
“事情都是中性的,让你产生情绪的只是你对事情的看法。”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
张德芬在再版的最后提到自己写完这本书后,还是经历了一段痛苦极了的抑郁期,她说自己当时没法用自己写出的东西拯救自己,我很吃惊,但也同时想到一句话:医者难治己。顿时觉得没那么难以理解。所以呀,要彻彻底底地将思想应用到行为之中,确实不是那么简单快速的。
第三本是露易丝·海的《生命的重建》,露易丝的独特经历让这本书尤其耀眼,她也让我能够将躯体症状和心理状态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她的笔下,几乎每一种消极、过度的情绪都对应着躯体症状。于我而言,这是一个别具一格的维度。
三本书阅读、思考、重复的过程就是我几个月来主要的心理自助内容。
我觉得学习心理自助是一种最简单粗暴的感受心理学强大力量的方式,因为它切切实实地提升着我的幸福感,几乎无时无刻,渗透到我的每一个思维之中。
在我看来,抑郁症状至少分为三种:思维的抑郁、情绪的抑郁、行为的抑郁
一番折腾下来,我觉得自己思维和情绪的抑郁好了很多,虽然还会不时出现,但应对起来比较自如,唯有行为的抑郁(无为状态)还会规律性地持续,大概每过两三周我都会出现躁动的征兆,不想按平常的学习生活方式去“出牌”,易冲动,易懒散。
行为的抑郁(无为状态)主要是由长期形成的习惯或者说是潜意识所控制的,这些消极被动的潜意识很少显现,我也很难觉知到。它控制我的行为时,我甚至有可能没经过大脑就已经开始行动了。也就是说当我产生无为状态的时候,我需要用意志力对抗的是顽固的隐形惯性思维(潜意识)。
形象的来说,我在跟一个隐形的消极自我争辩甚至对抗。通常,“他”赢。原因大概是:
1、行为的抑郁对我来说是一种情绪宣泄的提示,它提示我需要用一种合适的方式来舒缓一下。
2、很可能有意志力的问题,我的意志力会规律性地起伏。
3、长期形成的消极无为的思维惯性的引导。
……
如今,我能寻找到最好的应对方式就是在行为抑郁出现征兆时出去走一走,一般是到另一个城市找同学朋友聊聊天、散散心。我喜欢这样,这总能重新燃起我的激情和动力。
我知道:也许,也许这份经历对我来说会是一个莫大的契机,慢慢的,尽管浮浮沉沉,但我越来越相信这会是生命轨迹中一个难得的契机。
而我,主动捕捉住了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