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而写作?
古往今来,写作者很多——陶渊明、李白、莎士比亚、狄更斯、巴尔扎克、陀妥洛耶夫斯基、列夫托尔斯泰、川端康成、阿西莫夫、卡夫卡、村上春树、路遥等等众多的写作者,或是为抒发己见、兼发牢骚,或是为卖文——养家糊口,或是不得不写,如:阿西莫夫——有人曾采访他问他为什么要写那么多?阿西莫夫回答:写作犹如他的呼吸,活着就要写作,他的工作是写作,他的休息也是写作,剥夺写作就是剥夺他的生命。
陶渊明是寄情山水,写作或为满足他的小资情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李白,才高八斗,溢出的方式是诗歌,写作能够满足他才情输出的快感。莎士比亚、巴尔扎克、陀妥洛耶夫斯基,是从写作中赚到大量的金币,莎翁剧作的大卖能够养育他众多的儿女,巴尔扎克拼命写作是为还创业欠下的债务(因为他人生前期认为自己善于经商),陀妥洛耶夫斯基也是通过写作还他的巨额赌债(天才小说家,却是不折不扣的赌棍,人很多时候是很矛盾的综合体)。当然也有一些作家,他们是怀着巨大的社会责任,像鲁迅、路遥、陈忠实、余华等,通过作品来反应现实社会,促发人们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改良。也有一些作家,更加纯粹一些,就是单纯的想写,不让他写,他便会死掉或者生不如死。
因此,我把过往或当代一些人士的写作目的,简单的归结为这些:为情、为财、为人民、为自己活下去,或几种目的兼而有之。
当然,就同一个写作者而言,他不同的作品,也会有不同的写作目的或初衷——有的是写给自己,有的是为稿费或版税,有的是为社会责任,有的则是不得不写的心灵需要。
而我,为什么而写?
简单讲,是为自己的存在感。自己的生命从无到有,极其偶然,短短三万多天的智能生命体时间,生命的消失是必然。在自己拥有一颗大脑和一架躯体的使用权的时候,如果不去使用,那是极大的亵渎和对自己生命的不够尊重。写作,是对自己机能的最好使用,也是体现自己存在的最好方式。当然,不同的人有各自喜欢的存在方式。我欣赏阿西莫夫式的写作目的——不写,自己会死掉,难以抑制的写作冲动。或者称为无目的的写作,不为名利,不为释放心中淤积,就是想动笔,就是想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思想或者观感,就像呼吸一样自然。当然,无为而为,呼吸一样的写作给阿西莫夫带来了著述超身的成果以及享誉全球的荣誉,给人类社会创造极其丰富的精神食量。
我渴望从“自律写作”前进到“自觉写作”的境界。
作者:吕孟兴
2017.10.2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