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老舍自传读后感

老舍自传读后感

作者: 活在当下_ab41 | 来源:发表于2023-05-08 22:21 被阅读0次

老舍原名舒庆春,1899年出生。1岁半的时候,失去了父亲,寡母拉扯长大,小时候生活艰难困苦。

这些老舍先生的自传里都有提及,父亲在他的脑海里已然没有什么印象,家贫又身弱的他,九岁才上学,原因是因为一个刘善人。

刘善人,姓刘,名寿绵,就是后来的宗月大师,在刘善人的资助下,他完成了小学,中学的学业,而那时候的刘善人已一贫如洗,后来刘善人入庙为僧,夫人与小姐入庵为尼。也有文章说老舍先生和刘家小姐相互倾心,未能在一起,也知道是否属实。但是老舍先生在自传里写了一篇《没有故事》里面有一句“我的青春在她眼里,永远使我的血温暖。”不知道是否是对这段故事的补充。

“五四”运动的兴起,让青年老舍,辞去校长的职务,立志成为一名作家,开始写作。二十五岁的他去英国呆了五年,写出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等小说,后来去了新加坡,写完《小坡的生日》后31岁的老舍回到了家乡。

回到家乡的老舍,去了济南生活,在那段时间里,他经历了结婚、有了第一个小孩。四年时间虽短,但是事与事的联系,人与人的交往,快乐与悲苦的代换,在老舍先生心中深深印划,时短情长。这几年期间,老舍先生完成了《离婚》《猫城记》,并开始写起了短篇。

又过了一年,36岁的老舍,离开济南,来到青岛,在山大教书。为了一门心思写《骆驼祥子》,他辞去了山大的教职。

战事爆发后,老舍不愿意成为俘虏,1937年的十一月,老舍离开妻女开始了他的流亡生活。他去了武汉,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文协,认识了赵清阁—一个和他纠缠近30年的女子。去了重庆,云南青海等地,拿着他的笔写起了抗战文学和话剧。在北碚的时候,他的朋友告知了他妻子赵清阁的事,妻子带着子女赶了过来,当然这个自传里是没说的。

老舍后来在美国呆了大概有5.6年的时间,期间翻译了不少他自己的著作,其中包括《四世同堂》《离婚》等,在自传里他来往的书信,大部分都是沟通翻译的内容,遇到的问题和报酬的给付,毕竟文人也是要生活啊。

老舍先生在51岁的时候回国了(也有文章说是周总理让赵清阁写信希望老舍回来,不知真假)面对一个新的社会,他似乎很快的适应了,不同于他之前的文章描写状态,他很致力于文艺服从政治,他改造思想,向人民学习,找准自己位置,去朝鲜、内蒙、广州等各地学习、作报告。写出了话剧《龙须沟》。不过讽刺的是,他还是未能逃脱文化大革命的波及。

相关文章

  • 原创/ 向大师致敬,拿小孩练手写小传儿

    老舍曾写过一篇自传,质朴自谦,妙趣横生。这篇自传全文如下: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40岁,面黄无须。生...

  • 老舍曾说自传难写,在我看来写读后感也不易。读完一篇文章,真正有感而发的思考才彰显深刻,真正发自肺腑的感慨才饱含...

  • 平常的日子

    昨晚吃饭时跟儿子谈论老舍的文章《自传难写》,老舍先生够风趣,说写自传的时候第二章应这么说如何降生:怎么在胎中多住了...

  • 看完了《老舍自传》

    缓慢零星的阅读,结束了这本书。老舍先生坎坎坷坷的一生,读书开始时候的不易,青年时期去欧洲,抗战期间在国内颠沛流离,...

  • 读《老舍自传》有感

    花了一个礼拜时间看完《老舍自传》。写一点自己的心得体会。 老舍原名舒庆春,1899年出生。1岁半的时候,失去了父亲...

  • 跟着老舍写自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写作《学写传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提示学生在阅读老舍简历和自传的基础上,总结传...

  • 有趣的老舍自传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三岁失估,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

  • 读《老舍自传》有感一

    1 最近看了董卿策划及主持的《朗读者》第一期,因为看到同事在闲时在看,本来自己也喜欢董卿,就也跟风下载了几十集,准...

  • 老舍散文读后感

    老舍散文读后感 昨天的高铁上,读了一本老舍的散文,书名充满鸡汤的味道,一定不是老舍老师起的名字,因此在这不再多提,...

  • 看别人的故事 过自己的人生

    看屠格涅夫自传性的“青春记忆小说”之读后感: 《阿霞》、《初恋》、《春潮》是屠格涅夫自传性的“青春记忆小说”. 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舍自传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nal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