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可预测的非理性杂谈

可预测的非理性杂谈

作者: 编程的厨师 | 来源:发表于2018-01-24 06:56 被阅读0次
    等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
    1. 非理性受到狂热情绪和脱离偏差的认知决定

    非理性是用来形容偏离预期轨道的行为。于此同时非理性通常受到人的潜意识和狂热情绪驱动。比如说人们总是通过比较来判断事物的价值。比如说商品A总是滞销。商家设置一个与商品A类似的商品B作为诱饵。与此同时商品B是稍微具有瑕疵的相比A来说。这个时候大幅度的带动了商品A的销量。实际上没有多少人回去真正的设想自己是否真的需要或者寻找其他的替代物。

    可预测的并未理性本身,而是无意识行为驱动的意识本身

    2. 我们总是对免费的东西趋之若鹜

    比如节假日的高速公路,政府颁布规定,要求在“春节、清明节、劳动节、国庆节四个国家法定节假日”期间,各地“收费公路(含收费桥梁和隧道)”必须“免收7座及以下小型客车通行费”。首次施行,便发生了全国各主要路段的严重拥堵。另一个例子,很多商家会推出买二赠一或者满多少减免的销售策略。大多数时候人们会为了凑单包邮或者购满减免而选择原本不需要的赠品而花费更多的钱。事实上,一旦某一个事物的看上去成本为零。就会造成一种非理性的情绪冲动,从而使得人们忘记了商品对自己不利的一面、忽视时间成本,进而做出不明智的消费决定。

    金钱支出层面上的零成本往往会消耗更多的时间

    3. 看上去毫无成本的事物其实远比你想象的更贵

    没有什么例子相比较于爱情这种看似零成本实则无比昂贵的能够更好的形容“免费才是最贵的”概念了。在我这里容我粗略的把爱情归类为“杀时间的游戏”。事实上,爱情里有三个变量“时间”、“部分自由”以及“与另外的人成为情侣的可能”。大多数情侣会有一种非理性的错觉。对于他们而言付出时间得到对方的“主动联系”的收益变得理所当然。如果不能,就将站在道德制高点批评对方为什么不主动联系的批判。如果消费行为一样,大多数的他们天生就缺乏“惧怕消费时间”的观念。

    “惧怕消费时间”应该成为一种与生俱来的习惯

    4. 我们经常假定别人看待交易的角度和我们保持一致

    例如,在私人对接的二手车市场交易的时候。作为作为卖方的一方总是预先假定买方能够体会到我们在自己车上的回忆与愉悦从而提高报价。或者说锚点效应。先提出报价的人总是具有更多的优势。当你提出一个较高的报价的时候,对方只能在你的价格区间里增减。另一个例子,在中国,我们在用现金购物时,收银员常常会问:一共96元,请问您有1元零钱吗?在我们看来,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互利行为了:商场需要零钱,而我们不喜欢带一堆零钱出门。如果相同场景发生在美国。当你给他们硬币用来凑整,他们会用一种感恩的眼神看着你:多谢您的小费!

    同理心的高低决定了你是否拥有快速切换思维场景的能力

    • 总的来说“唯有自律才能带来自由”

    by 会写代码的厨师--我相信投资不止步于金钱也可以是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可预测的非理性杂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nas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