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在书中获得勇气

在书中获得勇气

作者: 克东061张云霞 | 来源:发表于2019-05-24 10:45 被阅读0次

    我们分享的主题是:

    1.志同道合的共同体

    2.我是谁?我希望成为谁?我能成为谁?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受《教学勇气》一书中“只有学习能令你的思维永不枯竭,永不孤立,永不受折磨,永不恐惧和怀疑,以及永不会起后悔的念头。学习这东西最适合你。——怀特《永恒的国王》P135”影响。      两个问题深深的让我反思、让我自责。1.毕业后你完整的读过一本书吗?2.用很多年前学过的知识来教现在的学生能行吗?听到这两个问题后,我对号入座,我认为这就是说的我,沉思了一会儿,我内心有一个声音告诉我,既然选择了教育,就要用心干教育。我要改变,我一定要改变!让我开始对教育进行思考,让我找到了前行的方向,让我的教育信念更加的坚定!开始了我毕业后的读书,从此我也不再迷茫,真正找到了心灵的归宿,教学过程中我也开始尝试借鉴书中的经验,确实给我教学带来了很大帮助。自己通过读书受益了,我就开始动员身边的同事,结果虽不十分理想,但也有一部分人开始行动了。接着成立学生读写群,由开始时的几人、十几人,到现在的八十多人,孩子们也开始行动起来了,我相信读书学习的队伍会越来越壮大。 对于群内的各位来说,读书是再正常不过的了,特别是我们教师这个职业。而对于当时迷茫的我来说,就像进行了一场革命一样,但革命尚未成功,我仍需继续努力!钱理群教授:改变生命存在从读书开始。

        作为教师的我们,肯定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积极读书,我曾尝试和学生一起读书,还是有一定效果的,在这里和各位同仁分享一下。 要求学生读书的前提是我们自己有没有读书,学生的模仿能力非常强,老师是学生比较崇拜的人,在学生心中老师非常的厉害,非常的神圣,所以老师的言谈举止和行为,都是学生模仿的标准。如果我们老师每天坚持读书,可以利用晨读的一部分时间,老师在前面读书,学生在下面读书,长期坚持下去,或多或少会影响到学生的。可能有些同仁会说,我试过了,效果不好,老师在前面读书,学生一直盯着看,根本静不下心来读书了,这样不适得其反了吗?我们得思考一个问题,学生为什么会盯着看?因为孩子们从来没有见过老师读书,他(她)们觉得稀奇,所以会盯着看,一天看、两天看,相信,只要您长期坚持读下去,孩子们不觉得稀奇了,也就不会盯着您看了。并且肯定会向您一样认真读书的,因为他(她)们已经习惯了,因为他(她)们已经适应了,并且脑子里会思考一个问题,老师的知识那么渊博,还每天坚持读书学习,我不更应该好好读书和学习吗?只有老师自己做到了,要求学生做才更有底气,也更能让学生信服和崇拜,有时身教真的胜于言教!

          《教学勇气》现实是群体共享的一节说到:真正的共同体的特征体现于这一主张中:现实是共同联系的关系网,我们只有存在于这种共同联系中才能认识现实。只有亲身处于共同体中,我们才能理解现实。读书改变生活,改变精神气质!        志同道合的共同体

    ――支教岛读书会的内涵和外延

          2017年10月上旬,在丁柏恩老师主持的三人行班主任群里有缘遇到支教岛李淑芳老师,于是她领着我走进了支教岛二群,开启了我正式地持续不断地朗读教育著作的旅程。

          从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开始。我在与一本本教育书籍的遇见中获得了不少营养。并尝试着改进课堂,在教学实践中促进了自己的成长,促进了学生的成长。读书活动中,让我有机会认真反省自己的教学工作,尝试用一些学到的教学方法,更好地为我的学生服务。做为一个新入职的老师,能坚持做到这一点已然非常了不起!她的坚持也像无声的语言鼓励着偶尔想偷懒的我们,战胜惰性心理。自我成长,同伴成长;自我激励,同伴激励。双轨并行,让人看到坚持的力量!

          发音频的方式朗读教育书籍,对于入职以后渐渐失去读书习惯的多数一线教师来说,是一个好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感,离不开朗读,同理,要建立我们教师的教育语言系统也离不开朗读教育书籍,把教育思想、教育术语、教学理念,读到朗朗上口的程度,对教育语言的敏感力自然就建立起来了。朗读并不排斥默读,默读的思考性更强,朗读的优势就是培养语感。主动读书的普通教师太少,而普通教师才是我们国家、民族的教育基石,我们的一线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关系国家基础教育的成败。在一切因素中,人的因素是处于第一位的!一个优秀的学校,可以没有完善的硬件设施,但决不能没有优秀的教师队伍。在共同体里以有声的朗读来敦促自己读书,就成了普通教师当前自我培养的一种优选方式。

          前一阵,一个有意向参加考调的年轻老师问询我说课稿的写法。她在网上查询了说课稿的写法,基本步骤心中明确了,但是每一种设计要提供教学理论支撑时,她说:“通过这两年的教学,设计一篇课文的教学,感觉不难了。比如上20分钟的虚拟课,自己不怕。可是要是考‘说课’,这设计依据就难到我了。”我们普遍教师有实践经验,缺教育教学理论支撑。唯有读书才能丰盈我们的教学,深化我们的教育!

        读,还要伴着思考和写作。现实是我们普遍教师,如果不是应对晋升职务,应对学校任务检查,是难得动笔写的。就像学生习作一样,多读多思多写,才是学习语文的秘诀。能写的前提是多读多思,为教育写作积累丰厚的知识背景,所以读书会的成立,首先是帮助老师解决第一个问题“读”的。以共同体的形式相互鼓励,相互促进,在坚持中养成习惯。当读书成了习惯,说不定自己哪天就有了想写自己的教育生活的冲动和行动了。

          在《帕夫雷什中学》一书的《我们的教师和教育者》一节中,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一个好教师应具备的四个条件。

        “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

          其次一个好教师应精通他所教的科目据以建立的那门科学,热爱那门科学,并了解它的发展情况――最新的发现,正在进行研究以及最近取得的成果。此外,本人若能热心于本门科学正在探讨的问题,并具备进行独立研究的能力,这样的教师则可成为学校的骄傲。一个好教师,应具备比中学教学大纲的规定多许多倍的知识。教学科目对他来说只是科学的基础知识。深湛的知识、广阔的视野,以及对科学问题的浓厚兴趣,这一切都是教师用以引起学生对知识、学科、学习过程的兴趣的必备条件。

          再次,一个好教师要精通心理学和教育学,懂得而且能体会到缺乏教育科学知识,就无法做好孩子们的工作。

          最后,一个好教师要精通某项劳动技能,并且是这项工作的能手。”

          对于苏翁的“好教师”条件,我只能是羞得无地自容啊!选择了教师职业,就是选择了终身学习。而读书习惯只是成为好教师的一个必备条件。支教岛的读书会,针对目前多数教师“教书不读书”的现状应运而生,极富时代价值与意义。

                让学生感到教师坐讲台上读书学生在座位上读书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读书会把师生带入真正的生命网络中。      随着自己读书,特别是苏霍姆林斯基讲到的培育家长的问题,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我在偏远的乡村学校工作,家长教育观念落后,这是不争的事实。之前又读了《教学勇气》,里面鼓励我们“以可见可行的方式表明我们的价值”,于是我邀请了以前的同事方敏敏老师一起建立了“家长读书群”,后来陆续又引进了几位外省的老师。刚开始时,有过几位家长在群里读书,后来却没读了。不过,我想没关系的,我们每天在里面发布一篇文言文的片段朗读和一篇家庭教育的文章。目前文言文领读是我在网络上认识的安徽张萍老师,现在读的是《古文观止》,我现在领读的是《正面管教》。一天一点,信息量小,我相信会有家长看的。也问过个别家长(有的家长,孩子还有婴幼儿),他们表示在看。在我班就有两三个孩子在跟读。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贵在坚持。世上本无路的!走的人多了,才有了路。“走的人多了”的发端是“有第一人走过”。我愿意做这第一个人,更何况,我看到后来者了!!      这就是网络共同体的可贵之处。一群不曾相识的人,因为共同的追求从天南海北走到了一起。教育在于唤醒,对于我们老师的自我成长也一样需要唤醒!一面在体制内生活,受各种外在的灰暗因素的影响,一面要追求内心的无怨无悔,原本就是一个矛盾体。 “唤醒”和“被唤醒”之间,也是要讲求一定的机缘的。就如我,不遇到“三人行”,不遇到支教岛,我仍旧处于半清晰半迷茫状态,还处在内心对外界的半依半拒之中。 网络共同体唤醒了我,我愿以自己可见可行的方式去唤醒更多的有缘人。

              星星之火正在农村学校点燃。帕尔默在《教学勇气》里说:“只要有足够的人用足够长的时间决定要过一种不分离生命的生活,最终就会产生社会和政治影响。”同时,他又指出“志同道合的共同体在教育改革中是至关重要的,但由于学术生活的个人化,创建这样一个共同体非常困难。何等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目标召唤他们一路执着前行啊!

          “外部加诸你的惩罚绝不会比你加诸自己、自我贬低的惩罚更为深重。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能打开一扇原本就没有的小锁,走进尊重心灵呼唤的新天地。”在志同道合的共同体里重塑自己的心灵,获得进步的力量,然后做一粒种子,在自己站立的土地上影响、呼唤更多的人过不再分离的生活,道路虽然阻且长,但未来依旧可期盼!

        在我的班级里,我看到了希望;在我们的教师读书群里,我看到希望;在我们的粉笔字群里,我看到了希望……勇气种子的力量来自读书,来自自然感染学生自主绽放的滋养。感受到了凌老师的分享充盈本体喜悦,在追随学生成长的天赐之福。

            读书的内涵——成长自己;读书的外延——受益于孩子。这正迎合了我们读书会的主题——因爱成长,用心育人!

              2017年带上初一的两个班之后,每天陪着同学们一起读书,每天课上孩子们分享前一天的读书心得,一个学期6本书,到这个学期末,将近两年下来,我们快读完了部编教材推荐的24本书。每天的读书分享成为了孩子们最期盼的事情,一个班30多个孩子就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大家从不同角度分享,相互启发,共同成长。比如,我们前一阵儿读《傅雷家书》,以我是朗读者的方式,辩论的方式,模拟采访的方式,分享了一系列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如傅雷教育傅聪如何处理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人与祖国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感情与理智间的关系,做事、做学问的态度,等等。孩子们在分享中体会到了傅雷那份苦心孤诣的父爱,从而也更懂得了要去体谅父母,理解父母,心疼父母。每天和孩子们一起读书,也和孩子们一起成长着,一起幸福着,一起诗意地生活着。

    读一本好书,犹如和一个优秀的人在交流,从而直接寻找和优秀者在实战中结识,成为分享成功、精神交流的挚友。

    学习苏霍姆林斯基先生《给教师的建议》,让我们知道要给学生充分的爱与尊重,带领孩子与大自然亲密交流,教会孩子阅读,让他们体验成功、爱上学习。

    在《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一书中,刘儒德教授把我们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屡见不鲜的事,站在心理学的规律、效应和法则的角度上,用浅显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有趣的实验以及案例娓娓道来、层层剖析,这对我们的教育教学以及生活方面都有很好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佐藤学博士用一个个案例让我们进一步看清哪些应该做,可能做和必须做的事。

    帕克·帕尔默博士所著的《教学勇气》,引导我们关注“完整的心灵”,关心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完整人格,成为优秀的教师。

    读诺丁斯《学会关心》我们明白: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那么,如何具体地实践关心教育?诺丁斯告诉我们,需要因地因人采用不同的策略:或严厉或温柔;有时关心只需几分钟的注意,有时则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

    苏霍姆林斯基的《要相信孩子》通过作者在教学生涯中所遇到的学生发生的事情,来分析应该如何更好的使学生向好的方面发展,避免学生误入歧途。而这一最有效的方法是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与潜力,引导学生在其有兴趣的方面发展,多加鼓励,而在这过程中要相信孩子可以做好!一群人 可以走得更远,也正因为大家共同的坚持,才有了不断前进的更大动力!

            教育是灵魂的召唤,教师的声音魅力自然召唤灵魂,总是为优秀教师的声音魅力折服。韩老师功德无量。我们在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着梦想进发。教学勇气给了我前进的动力,我迈出第一步需要勇气,学生也是如此。我们在读书的道路上结伴而行,相信我们会越来越好,书越读越妙,爱读书,爱学习,爱生活!个人阅读积累到一定程度,会进入主动海量阅读的境界。那个过程,很艰苦,坚持下来会提升个人境界。

            每天读书一点点,每天就进步一点点。既然读书给我带来了正能量,我也想把这正能量传递给我身边的老师和孩子们。在班级里,我建立了班级读书群,因为我是在一所农村小学执教,起初建群时,家长有些不理解,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有的孩子已经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回到家写完作业就能坚持读书。当然,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教师,在教学和班级管理方面还有许多困惑的地方,李胜楠老师还定期在爱之家组织面对面交流活动。每天的读书,我明白了自己还有很多的不足;每次的面对面交流,总有心灵之间的碰撞。我的愿望不大,只希望自己读书一辈子,身边的人也能读书一辈子,都能在书籍中遇见更好的自己!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了缩小自己与优秀老师的差距,唯有读书与学习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引领更多的学生。随着阅读量的不断增加,积累的知识会在实际工作中很自然的得到运用,当在工作中因阅读而获得些许成就感的时候,又会推动你继续去阅读,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开始下决心做一件事时,是挑战自我惰性与突破力的一种表现,我开始阅读时,首先打破了“不好意思”这一心理障碍。带动班级里的孩子阅读,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兴趣,对于孩子的成长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甚至可以改变他们的人生。同时,对自己说,虽然是一个农村小学教师,但是,别停止学习的脚步,作为教师一定得坚持阅读!每位老师都希望教优秀的学生,其实这说明每位老师都想变优秀。读和写是一个教师成长的双翼,也是必经之路!是的,一个力求上进的老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一定是“以身作则”,做好学生引路人的!我希望每一个教室都有书架,书架上至少有适合学生阅读的几百本书。每个老师和学生都喜欢上并坚持阅读。多读才能会写,不读书,即使有很好的想法建议,也写不出动人的文章。

    对于第二个话题我的理解是:

    一、我是谁?

    自90年专科毕业,踏上工作岗位的那天起,我就深知“教育是个良心活”,教育的效果对于一个孩子、一个家庭意味着什么。那时我给自己的定位是:做一个有良心的教师,不让学生因我的学科影响升学!做一位学生爱戴、家长认可的合格教师。回首29年的工作,这即是我的初心、也是我坚守的信条!

    后来做了校长,我给学校的定位是:修一级人品,建和谐校园,办家长满意的学校。我带领教师读书学习、参观全国名校、观摩名师课堂,开阔教师视野、改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三年的时间改造了学校环境、更新了课堂结构、改变了师生面貌,赢得了社会认可。我们坚持的底线是:学生如果不能成才,一定要让他成人,培养合格公民!时至今日痴心不改!

    现在,主管乡镇教育,借助均衡发展的机会,改造升级了所有学校硬件环境;借助支教岛这个平台,派老师去青岛跟岗研修、请徐云栋老师来我镇跟班指导,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借助曹县大提升大培训的机会,提升了教师理念;通过镇内教研、组建“校长读书会”“教师读书会”、成立名师工作室等方式提高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使我镇教育得到了较大提升。漫漫教育路,我一直在努力!

    二、我希望成为谁?

    上初中时,遇到了我的班主任~谢老师。他教数学,思路清晰、板书条理、语言精炼、多才多艺,与学生关系融洽,教学水平高,后来被曹县一中挖走。毕业后我就想成为他那样:做一名爱生如子、成绩卓著的好教师。为此,刚毕业时经常缠着学校领导和老教师听自己的课,求他们给与指导;和年轻教师讨论,提升教学能力;和学生谈心,征求他们对课堂教学的看法。不懈努力,课堂教学水平和效果得到师生认可,师生关系和谐,同事关系融洽,我的教学成绩在全县中考学科评比中连续获得曹县第一名。

    十年前,结缘支教岛,结识了李淑芳老师,也逐渐认识了曹县的几位志愿者,我就想成为李老师那样的人:献出一份爱,成就更多人。有王艳桂老师牵头,我们几位草根就成立了琴岛教师成长工作室分室(曹县支教岛的前身)。从关爱、帮扶学生开始做了一些工作,后来又着眼教师成长,定期不定期的交流碰撞,虽没有形成燎原之势,但也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心。

    三、我能成为谁?

    工作29年来,我从教师、班主任干到学校中层,再从中层干到校长,到现在的中心学校校长。带领教师们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摸爬滚打,累并快乐着!带领学科组老师们开展教研,针对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扎实开展工作,交流探讨,力求实效。积极协调科任教师,互相理解信任,凝聚教育合力,提高了学生成绩。引领中青年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积极总结教学经验,创新教学方法,研究教学策略,创建高效课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成长了学生,也成就了教师。

    今后我将继续带领老师们以“读书会”为基础,引领广大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更新教学观念。以“学科组”为单位,带领教师加强“磨课”活动,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向课堂要质量。以“市县级荣誉”教师为主体,组建学科骨干团队,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提高教学质量。以“李茂芹、刘素娟名师工作室”为平台,加快青年教师培养,指导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努力做到有新思路、新举措和新成果。并尽可能影响、引领全县教师投身于教学改革,做研究型教师,把个人专长和事业进步结合起来,为教育事业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组建了一个个的小共同体,一同遇见伟大事物,做学生的贵人!我是谁?我希望成为谁?我能成为谁?

    ---------自我构建的过程

    我是焦蒙蒙,现就职于曹县楼庄乡王堂小学,担任小学二年级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一直以来,我都非常喜欢读书学习,也因为读书让我有幸结识了支教岛这个大家庭,大家庭中有许许多多无私奉献的老师,特别是大爱无疆的李淑芳老师、引领有方的李胜楠老师、严谨有度的韩奇伟老师,她们奉献出的人间大爱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敬佩和学习!

    作为一名新入职的老师,在优秀的教学经验方面我还需要多向其他老师学习,要多在业务上提高自己的能力。我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一名善于发现并挖掘学生亮点,十分受学生热爱的老师。因为我和当今很多老师认为对我们优秀教学最大的障碍是我们的学生,经常听到老师们一连串的抱怨:“我的学生沉默寡言、郁闷孤僻;他们注意力持续的时间太短;他们不能很好地理解、交流观点;他们死抱着狭义的‘重要’和 ‘有用’的观念不放,而无视思想领域。”与这些抱怨同样令人痛心的残酷现实是:有些教师坚持认为当今的学生远不如他们自己那一代人。其实“没有差学生,只有差老师”,要想做一名合格的老师,必须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并用一种肯定和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每一个学生,要和自己的学生真正平等地对话,显然在我们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我还没有做到这一点,甚至离这一点还有一段距离。

            我能成为一名热爱读书,积极学习他人成功的教学经验,逐渐提高自己业务能力的老师。其中最主要的是学会和自己的学生真正平等地对话,在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前提下,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摒弃自己一直以来对学生自身存在问题的抱怨!一位好的老师,在给学生带来知识的同时更要带给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希望,尤其是班集体里那些“来自地狱的学生”。“来自地狱的学生”不是天生就是那种样子的,而是被他或她所不能控制环境造成的。因此,我必须对这些特殊学生的状况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并在理解学生的过程中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引导学生,要有强大的爱心去关心学生,更要有充分的信心去相信学生的转变!

            一个教师的成长之路一定离不开读和写,自从加入丁老师的三人行,在丁老师的引领下,我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开始了阅读和教育叙事的写作,虽然是刚刚开始,但我已经从中获得从未有过的成就感,并且感觉自己多年来已经形成的传统班级管理模式下的瓶颈有了突破的可能,这种可能让我一下子有了很多力量和自信,让我感觉到原本乏味的东西有了无限希望,让我有激情去面对一切,我坚信,一群人真的可以走的更远。2016年9月,当我怀揣着教育梦想,踏入教师这个平凡的职业的时候,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乡村小学教师身上的这份责任。三年前,当我第一次走进现在所教的这帮孩子的时候我被他们的眼神震撼了,从那一双双眼睛中,我看到了懵懂和彷徨,看到了对知识的渴求,懂得了他们渴望看到外面世界。当时的我就下定决心,我是一名老师,我必须对得起我身上的这份责任,我要尽我的所能去帮助他们,于是,我开始了我的职业生涯。最初的那些日子,我满怀激情,每天早早的到校,很晚才能到家,我觉得自己是一名老师了,我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得让我的学生学到更多,我不能让别人说我这个老师不负责。总之那一段时间。我顾不得家人,顾不得孩子。我把自己弄得身心俱惫。学校老师也会对我说,干嘛让自己这样累,有些孩子你是唤不醒的。我发现教师这种职业并不是我想象的那么完美,这样的日子过了一年。2017年8月,成为读书会当中的一员,也就是从那天开始我觉得,我开始醒了,有勇气了。我希望自己能成为像帕尔默先生说的那样的老师,把自己的内心和学生的内心世界联系起来,教师的内心是让学生生命鲜活的核心。如果两者不走到一块儿,忽视学生的内心世界,强迫学生记忆和重复一些知识。却从来不诉求与学生内在的真谛。那么我们是培养不出有独创性见解的孩子的。有一段时间,我痛苦地意识到,在我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我与内心的导师失去了联系。我也与我自己的权威失去了联系。那段日子,我让自己一个人在讲台上唱着独角戏,看到孩子那麻木的眼神,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我还竟然认为学生们不用心,一味的去斥责他们,用成绩来威胁孩子们,让他们用对得起父母来唤醒他们的良心。想想那时的我是多么的可怕,这样的我,对于学生来说真的是一种灾难。当我看到帕尔默说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我也开始走进我自己的内心,反省自己,对自己进行勇气更新换回了我的自身认同和完整。。班里有一个叫韩晶晶的女孩儿,性格特别孤僻。小时候出过车祸,走路有点踮脚,智力受些因素影响。当她再一次没有完成作业的时候。我没有发火,而是用温暖平和的语气问她不舒服吗?她抬头,用不敢相信的眼神看着我。这样,咱们做个约定,每天只写所学的生字,哪怕记住一个字,咱就算完成,好吗?以后的日子,我总在用心给她布置作业。可能这孩子也感受到了,慢慢的她的内心也接纳了我。由于身体的原因,有一段时间,我没能到校,有一天我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老师,您怎么了?这么多天您都不在学校,我可想您了,咱班同学也都可想您了。”是的,就是这名叫韩晶晶的女孩儿,我不知道,不善于表达的她是鼓足多大的勇气才说出来的那些话。那天我挂了电话之后哭的稀里哗啦,这是幸福的泪水,是感动的泪水。我发现了,只要我们足够耐心和爱。只能够走进孩子的内心,相信我们一定会有所收获。帕尔默先生说“教师需要找的各种可能的方式来倾听自己心灵内部的声音,并认真的接受内心的指引,不只是为了我们的工作,更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健康。”我也要学会去倾听我的学生,学生在恐惧、沉默的背后,是想去发现他们的声音,想去发出他们的声音,让人听到并能够听见他们的声音。倾听孩子的声音,甚至他们听没有发出的声音。是对孩子的一种理解,关注,关心和尊重。有时候,我感觉我都能用可怕的语言把孩子的内心给封闭住了。迫使他们说我想听的话。现在我知道了,我们不能匆忙的去填塞孩子的沉默,要充满真诚地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让孩子看成我一直是倾听他们真话的人。现在我知道了。只要我们稍微给自己内心声音一些注意和尊重,它就会以一种更温柔的方式回应我们。这是我自身完整的呐喊,我给孩子们关注,宽容,尊重,耐心和关爱,我也得到了孩子们的内心回应,真实的共鸣。

            在我所教的班级中,有一个孩子,这个孩子父母离异,长期跟着爷爷奶奶,娇生惯养,学习上比较吃力,这样的孩子更离不开老师和同学们的尊重,他自己有一种被遗忘,被排斥的感觉,由于心理上的弱势需要,他更多的是外在的极端行为所掩饰,无视学校纪律,经常不做作业,爷爷奶奶不敢管,不舍得管。作为班主任的我,没有丢弃他,更没有蔑视这个孩子。我用无微不至的关怀,给了这个孩子温暖,找他谈心,说暖心话,解决生活上的问题,在心理上给予他更多的尊重和信任,慢慢这孩子信任了我。开始和我说心里话,我逐渐走进了孩子的心灵,他也走出了自己的世界,打开了内心那扇脆弱的大门。教育就是一个内心引领的过程,而心灵引导是一个相互的过程,师生间互通的。

              帕尔默先生引导我进行了一次精神之旅,让我建立了对教学的共同认识,教育是带领孩子进行一次心灵旅途的过程,只有发自内心的爱学生,学生才能感受到爱,才会快乐健康的成长。作为教师,要保持心灵的完整,让教学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只有教师能和自己的心灵对话,才有可能将心灵呈现在学生面前,真正的教学才能够发生。

            我们班里有一个小男孩,脾气比较暴躁,一言不合就喜欢动手解决问题,真的有点儿 爱不起来。因此最初 面对他一次次的过激行为,我也会使用最直接的管教方式:训斥!虽然当时孩子会收敛,但总会无数个“下一次”等着我,令我头疼不已。后来在老师们的建议下、经过多方了解我改变了策略,当孩子再次作出暴力行为的时候我就抱住他、等他静下来,再听他告诉我事情的来龙去脉,他也能意识到确实是自己小题大做了,所以慢慢地孩子“动手解决问题”的次数越来越少,学会和平地处理问题了。

              于永正老师在《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一书中 曾提到:其实,每个学生——不管是低年级的还是高年级的,不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十分在意老师是否注意他,十分在意老师对他的态度,内心深处都渴望老师喜欢他。当然,做到这一点很难。可是,我们可以像美国教育家托德威特克尔所说:“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因为我们的喜欢可以拉进与学生的距离,我们的相信和期待可以成为他们前进的动力,老师喜欢学生,学生会加倍地喜欢老师。

              “帕尔默说,教师的内心不是良心的呼唤,而是自身认同和完整的呐喊。教师内心要说的不是应该如何,而是在对我们说,什么是真实,什么是真我”。心声告诉我,我适合老师这份工作,我对孩子是发自内心的喜欢。他们是那么的无邪,有活力。我喜欢他们围着说问东问西,我乐意聆听他们心底的声音,我愿意和他们一起游戏,放飞自己,这就是真正的我,这个职业赋予了我活力。让我有勇气正视我自己,守护着我自己的个性。这个职业让有益于我自身完整的东西拥入怀中,帮我与生活中的一些力量,周旋协调的时候。我的内心告诉我,这就是我真实的存在,没必要去应和别人。努力认识自我,回归内心宁静,将会远离分离的生活。我希望自己可以成为这样的老师,有勇气爱下去,并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给予爱,收获爱,在爱的教育中不断成长!谢谢您吴教授,是教学勇气让我有了思想,走进了内心世界,和学生心灵与心灵的碰撞。

    我是谁?我希望成为谁?我能成为谁?

    ――自我构建的过程

    我是兰考县的徐卫霞,在农村教学已有16年,我愿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老师,用“德”育人,用“才”教人,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真人!不断吸收学习,做源头之水,教学生知识!

      一直以来,我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始终把“德育”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在教育教学中,我进一步学习、领悟、践行, 把教书和育人统一起来,把增长知识与提升道德结合起来,努力点亮学生美好人生的灯塔。

    我班有个男孩子王XX,家境贫困又是单亲家庭,整天脏兮兮的,不遵守纪律,不学习。学校要开运动会了,同学们都在准备买运动衣,他也想参加,但是没钱买衣服,看到他羡慕的目光,我赶紧把他叫到一边,给他订了一套衣服,并叮嘱他要为班级争光。信任的力量是强大的。他发生了很大改变。从一个人人烦变成了“学雷锋小标兵”!我班学生张XX,因爸爸常年患病,家里没有劳动力,经济情况很困难。该交餐费了,他却憋红了脸悄悄抹泪。原来,是爸爸又住院了,家里只有一个上中学的小姐姐。我掏出100块钱,对他说:“其实,你妈妈早把钱交给老师了.”不断的家访,不仅让我了解我班的每个家庭,对全校的贫困学生、留守儿童都有充分的了解。腊八到了,春节到了,我都会挑出最需要帮助的家庭,给他们送八宝粥,食用油,饺子,给他们鼓励,成长路上,每个学生都有被爱的权利!我愿成为一个学生心中的“太阳”,用“师德”把他们的人生照亮!

                    我是谁

          1997年师范毕业,我带着满腔热情和激情回到了我的家乡普连集镇中学,也是我的毕业学校,和教过我的老师们成了同事,一道战斗在教育第一线。我沿用他们教我的方法去教我的学生,这样一教就是十五年,虽然历届学生成绩都不错,但我现在还是觉得由于那时读书少,教学方法老套,十五年的教学生涯只是时间在延长,方法(谈不上经验)在重复,十五年的教学方法差不多就是刚入职的第一年的教学方法。

            我希望成为谁

          上小学五年级时,教我数学的苗永真老师,他知识渊博,语言幽默风趣,给我们讲课,多数使用反问句,特别是分析数学应用题,他的反问句问完了,这个题的答案也就出来了,每每这时,我都有种顺藤摸瓜的感觉和摸到瓜的快感。也就是因为他,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向往。

          在师范院校,我们的学生科科长解传昶老师,他像是长在操场上的人。无论春夏秋冬,只要上操,远远的就能看到他站在那里等我们,他的身影给了我们无穷的力量,以至于我们学生从来没有过想逃操的想法。那时我决定,我一定要做一个像他一样守时的人。

          2016年5月21日,我第一次面见李淑芳老师,了解了她的事迹和支教岛,我突然感觉她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偶像!我立刻决定将“青岛的爱之家”复制到曹县来,我也要像她一样,将搏爱播撒到曹县教育界。 时间在流逝,我心中的偶像在增加。2017年,吴国珍教授,韩琪伟老师也都成了我膜拜的对象。现在回头看,原来我向往优秀,希望广聚他们的优点于自身,让自己也变成一个优秀的人。

              我能成为谁

        李淑芳老师能将支教岛做到今天这样的规模和效果,是她十几年的努力和坚守所取得的成绩,怎么可能是我想学就学得到的呢!

        夜深人静时我常常扪心自问:我该从何做起?我非常清除自己的软肋——知识水平有限、语言表达极差,我怎么敢面对曹县近一万人的教师队伍,特别是语文教师和校长,我怎么能和他们进行有效交流呢?

          发起读书活动,我本人没底气;不做,面对曹县的教育现状我又确实不甘心。就这样反复考虑,纠结了好长好长时间,是李老师一再鼓励和《教学勇气》这本书以及2017年7月14日吴国珍教授在曹县进行了为期三天的“教师勇气更新”公益活动,让我终于鼓足了勇气,战胜了恐惧下定决心做一个真实的自己——用读书丰富自己,强大自己并与志同道合的教育同仁一起建立曹县支教岛读书共同体。

            2017年8月27日,我聚集了14位有读书爱好的教师启动了我们的曹县支教岛读书会,那一天,我和大家一起在成长的道路上启航了……。

        一年多的时间,我们成立了三个读书群,线上读书人数近千人,线下读书会在曹县的大大小小学校遍地开花,不仅如此,而且还吸纳了不少县外的优秀教师,像四川凌老师、河南徐老师,贵州艾老师等,她们也都分别组建了自己的读书共同体。我从中感受到了无限的幸福,做在其中,乐在其中。 这就是我!我也只能做一个真实的自己!认识自己是个艰难的过程,但我觉得现在我走进自己的内心了[调皮]我向往优秀所以我努力。做一个最好的自己是我不懈的追求。

          大量阅读后思考,然后就积极的去实践,你就会发现自己似乎有了很多想法,似乎有了教育智慧,有了工作创意,把普通的小事也能做出新意和精彩。

    李淑芳老师、吴国珍老师等,虽然都是我们想要成为的人,但她们是不可复制的,我们只有发扬她们的精神来成为更好的自己,为了我们的教育目标而努力,这才是我们做教育的最终真谛!感恩遇见!若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今天正好教到哥德的这句名言。网络共同体,越来越多的草根教师聚在一起,为中国教育创造价值!感恩网络奇缘!![拥抱][拥抱]

    通过青岛支教岛引领的这些团队的成长,我们可以看出,教育的发展不是靠我们等能等来的。我们每个老师主动选择过“不再分离的生活”,一起组成“志同道合的共同体”,共同努力,就可以逐渐改变一个班级,一所学校,一个县域。中国教育必将因此而改变。[拳头]同一本书,不同的基础会读出不同的效果,读、思,之后能落实到行动上,是读书成长的路!有些书,百读不厌也在于此?关于阅读,有一个必经阶段,经历海量阅读之后,会面临着知识结构甚至是人生观、世界观重建的艰难抉择。

    那是我们人生发生质变,提升到新的境界的必经过程。我们不必为此担忧,可以满怀期待,坚持下去,直到实现完美蜕变——疼并幸福着[拳头]

    因事错过了这次活动,回来后全程学习了一遍。感觉非常成功。非常感谢李淑芳老师和他的支教岛团队,十几年来对曹县教育的持续支持。也非常感谢吴国珍教授把全国最高端的公益培训,教学勇气更新活动带到了曹县。李淑芳老师和吴国珍老师无疑是曹县教育的贵人。我们曹县支教岛的核心成员,近几年来。,在引领读书,陶冶情操,加强专业技术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推动和引领作用。我们的新任局长也提出了,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和态度。相信我们今后会在各位的邦助和带动下,走的更稳,走的更快,感谢感恩群里的每个人,相聚过的会再相聚,未曾相聚的会相聚,让我只要心是相通的,再远的路也是近的…相聚,不再分离…

    拾贝于教师勇气更新2019年5月24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书中获得勇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naw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