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照进了窗台,我细读着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文章不知道影响了多少人,从上学到现在,每一次都都能让人想起那父亲的身影。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这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呀?
一位身体微胖的父亲浮现在眼前,他缓缓地走到铁道旁,探着身子观察眼前的危险,穿过铁道不是件容易的事。爬山月台,不容易。我仿佛看见一位父亲,手把在月台边上,脚努力的向上缩。想想自己爬土坎的经历,要爬一个高台的确是不容易的事。
记得小时候,常常去爬土坎,有的或伙伴能爬上去,可是有的伙伴就是爬不上去。如果力气不够,摔下来就是一个狗墩子。轻一点屁股上粘些土。重一点的话,双臂落地撑不合适,就会导致胳膊骨折。
以自己的经历来读这段父亲爬月台的瞬间,我感觉还是挺危险的。可是诗什么力量让他不顾危险要去爬月台,那就是为我买橘子。
离别之时,橘子就是爱呀!要不是爱的力量,我想:冒着点危险去,恐怕动力也不足。
男人有泪不轻弹。在文中多次的流泪,再次读起,让人深受感动。如果不是那份爱,触动了心,眼泪会流下来吗?
爱的力量是伟大的。也许是我泪点比较低吧!马路边,行道树下,一辆三轮车,一位消瘦的身影,一手端着饭盒,一手握着筷子,把饭搅匀,挑起一根面条,尝了尝,递给身边的孩子吃。那一刻,我被感动了。
爱无形,行有形。还记得《台阶》里的那位父亲,为了建九级高台阶的房子,起早贪黑,不怕千辛万苦。在家乡,这样的父亲还是很多,为了给孩子娶媳妇,有新房住,省吃俭用,为孩子建一座新房,这也是爱吧!
在背影里,橘子是爱,在家乡,新房是爱。建不起新房咋办?父亲还会起早贪黑,积攒一些存款。大人嘴里,长说的一句话:能干多少就干多少,能帮多少就帮多少。
一句朴素的话,满满的都是爱。
连绵起伏的丘陵,一台挨着一台的梯田,那是父辈们劳作的地方。麦子熟了,玉米黄了,那就是劳动的成果。田地里,那些难忘的身影,总有一个是父亲的角色。
一遍遍读着爬月台的背影,我承认思绪已经离开了文章。一些片段,一个身影在脑海浮现。七零八碎,好像难以凑成一个完美的整体,可我还是把那些刻在记忆里的身影翻了出来。
爱不需要呐喊,无声无息,慢慢流进了心田。触动了那记忆里的感动,泪自然就流了下来。
泪流给过了,岁月已成昨日。把那些感动藏在心底,继续品味这人间百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