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我被一幕亲人送别的场面感动了。
昨天下午从永新回新余,接了一个女老乡的电话,她也是在新余工作,回永新过端午节,想搭一下我们的便车回新余。这个女老乡看上去四十出头,身材窈窕、皮肤白皙、面容姣好,但事实上年龄已过了半百年纪。我跟她在新余还是比较熟的,在不同的饭局里见过多次。但是说实在话,彼此之间并不太了解,饭局这种东西,大家都了解是怎么回事。
总而言之,她来坐我们的车。我们停车的地点离她家还有那么远,她是走路过来的,和她一起过来的是她的老父亲,一看年龄有80多岁,走路趔趔趄趄的。老父亲来到车门前,微笑着和我握手、打招呼,要我给予关照,我忙不迭的回话说“客气了”。他女儿坐进车子里以后,老父亲依然站在车窗边,满脸关爱的看着年过半百的女儿,咧着嘴笑着。我突然细心的发现:这位老父亲年龄可能真的太老,嘴角的肌肉不受控制,一两滴涎水流下来了都不自知。
看到此情此景,我一点都不觉得好笑,反而内心受到了深深的感动。在父母眼里面,子女无论多大年纪,永远都是需要关心照顾的不懂事小孩。如果这世间有真正不变的爱的话,我个人认为那一定是父母对自己亲生子女的爱。至于其它许多的爱包括爱情在内,在这个剧烈变化的时代里,很多时候都是虚妄的,是一朵泡沫。说得更残酷一点——子女对父母的爱,有很多也不那么纯了,有很多的杂质在里面,父母爱子女永远要比子女爱父母更多。
这让我不由感叹——问世间情为何物?这位老父亲这么大年纪,估计还有轻微中风的症状(后来一问女老乡果然是这样),放心不下出门在外工作的女儿,不顾自身身体衰朽,坚持走远路送女儿坐车回外地家,舔犊之情真是溢于言表啊啊。我想起了松浦弥太郎在他的一本书里面,也写过类似的一个场景:日本医圣野口英世博士(日本新版千元纸币肖像主人)的母亲,很想念在美国研究医学的儿子,不识字的她请人教她写信。在信里写道“快回来啊/快回来啊/为娘的这辈子唯一的恳求/朝西边,拜一拜/朝东边,拜了拜/朝北边,我拜拜/朝南边,我拜拜/”这封信虽然写得很质朴,没有任何文采。但心里边反应出了母亲对儿子的思念,让人感到痛彻心扉。这人世间最深最真的情,应该就是父母对子女的毫无保留的情吧?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我最早看到这首词时,是在金庸的一本武侠小说,好像叫《倚天屠龙记》里面的。金庸小说里面所讲的情,绝大多数是男女之间的爱情。但我个人一直对爱情保持着疑惑和距离。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基础是什么呢?在20来岁的年龄段里面,思想和世界观远未成熟和定型,随时都会发生变化,对世界的真相和本质其实也看不清楚,主要还是荷尔蒙的相互吸引罢了,说的直白一点,就是性的神秘和吸引。人类越来越深入的研究表明,性是刻在人类基因里面的东西,是人的本能驱动力,他和另外一个“成为大人物”的欲望一起,成为人类社会的两大驱动力。从这个层面来看,爱情的成色度是十分可疑的。当然这个世界上有没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以及《泰坦尼克号》电影主人公爱情故事的发生呢?这个世界是如此之大,万事万物如此复杂,人性也犹如万花筒一般,什么故事不可能发生?美好恒久的爱情也一定会存在。
拥有真情是我们活着的证据,也是我们人生的意义之一。无论是在追求亲情、爱情还是友情的过程中,我们都要释放自己的真心,努力去做一个有情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