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秋千®
我已经有近半年没有使用朋友圈了,自己没写,也很少及时看朋友的朋友圈,上个月微信新增了朋友使用三天朋友圈功能,我觉得这个功能很人性,因为使用后提示的“朋友仅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终于区别了以前“屏蔽”/“删除”/“不写”之功能的一条横线,只是告知对方我最近没有更新。
即便如此,我还是在使用该功能后,发现有些人一声没吭的把我拉黑了,也有直接问你为什么屏蔽我,我说没有啊,我只用了微信三天朋友圈的新功能而已,它并不是屏蔽朋友圈删除好友,更不是针对你一个人。
不知道别人对朋友圈怎么使用的想法,我也很少写朋友圈并觉得三天展示是微信很人性的进步吧。
▲于个人习惯:
我刚开始用微信的时候不用朋友圈,那时候微博还非常盛行火爆,我习惯了用140字框住自己写的东西,像有一种节制审核的感觉,然后很多微信朋友看不到我的朋友圈就说你是不是把我屏蔽了,还有人发现看不到我的朋友圈就把我删了。
我说我没有我只是没写,然后很多朋友说你这样不好,然后我觉得需要写写朋友圈。
可是我这个人有强烈的强迫症,如果写朋友圈文字一定要写的工整,如果放图照片一定要P的够美对的够齐,如果有评论一定要礼貌性一一回复,如果有点赞一定要及时关注对方的朋友圈也要礼貌点赞,如果有适当的节日场合还要注意朋友圈里的分组该看不该看,而且有时候想写东西的时候,我会写很长刹不住,朋友圈这种看图为主的社交也不太适合我这样的记录习惯。
久而久之,我觉得那不是我,或者说不是我想写出来的东西,那只是我偶尔希望得到关注点赞时刻的存在感,我甚至感觉写朋友圈于我很累很费时间,就索性越来越少写了。
而回望过去,也觉得以前很多文字矫情而尴尬,想一把删除却心存不舍又怕遭疑问,而微信的三天的朋友圈功能直接避免了这种尴尬,我依然能看到以前的自己,像儿时那本上了把锁的日记本,只给自己打开的独家记忆。
▲于社交尊重:
我尊重别人喜欢用朋友圈的方式拉近彼此距离,吃过好吃的点心,见过美丽的风景,和一个刚刚好的人谈了场恋爱,或者此刻突然对着盛夏的雨天发一会呆莫名的伤感。发美好的朋友圈,希望跟朋友分享,发不开心的朋友圈,渴望获得朋友安慰。
我也尊重他们喜欢用朋友圈的社交功能,发广告分享扩散,卖东西做微商,打卡学英语跑步,在线直播新奇的小视频,写万能的朋友圈求助,甚至集赞投票...我以前很讨厌这些,后来慢慢学会尊重欣赏,朋友圈就是为了给别人看到更好的自己以及自己理想生活的模样,这是每个人的行为权力。
但是呢,我也希望大家能尊重那些选择用三天方式记录朋友圈的人,那代表我需要一定的空间和隐私,我有些事情没必要一直和所有人分享看到。每个人都有个人的习惯准则,每个人都有选择把自己的生活公开或半公开的理由,就像你有理由选择把什么内容在什么时间发在朋友圈,以及专门分了组让谁看不让谁看。
这就好像每个人给自己生活订做了一个日记本。有人喜欢一页一页地写,成年累月每一件事都不落下地做纪念,甚至装订成书,有人喜欢写完一页就把前一页撕了,让这个本子永远是新写的一页。成年人的交往,就是在相互不侵扰和彼此尊重的前提下,进行友善的交际和平等的对话。
▲于朋友感情:
有人很愤怒的总结三天朋友圈功能说,你可以在微信设置陌生人查看十条朋友圈,但我作为你的好友,却只能看到前三天你的更新,你到底有没有把我当朋友?
说实话,人家以前正常开放朋友圈的时候,也没见你条条点赞和回复,怎么到现在就高喊你不把我当朋友了?难道看朋友圈内容的多少就成为了友情的界定条件了吗?难道朋友不应该是常联系常走动常聊天吗?难道朋友不更应该给予彼此理解和尊重吗?
每个人有自己的生活,我们需要给自己和别人都留点儿空间。你不能逼着所有人都喜欢你都做你的好朋友,你也不需要那么多好朋友,多数遇到困难的时候也没有那么多好朋友及时出现,更何况,别人也未必拿你当多么好的朋友。成人的世界里,朋友圈并不全是真的朋友,真正的友情也并不一定只在朋友圈里。
奇葩说里有一期辩论,肖骁说过这么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怎么区别朋友圈里的朋友是不是朋友,就是放一张P的你亲妈都不认识的照片发朋友圈,那些点赞夸你美的不是真朋友,那些评论说后面的墙P歪了赶紧删掉的才是真朋友,真的朋友不是关心你长成什么样买了什么包,而是关心你身后的那堵墙有没有歪。
这段话特别感动,它告诉我们友情的珍贵不在虚幻的朋友圈,向你敞开朋友圈的人很多,而能向你敞开心扉的人却很少。真正当你是朋友的人,在你有困难时没等你发朋友圈就会出现,在你开心时不妒忌而是一起分享喜悦,在你身边,从未走远。
▼
文章原创 | 感谢转发
转载合作 | 私信勾搭
▼
作者 | 影秋千
微信公号 | 影秋千(yqq_caoyi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