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喜欢猫头鹰,无论是其笔下亦或日常,都可见鲁迅对于猫头鹰的青睐。他在文章里歌颂过它,在诗歌里吟唱过它,还亲自用画笔描绘过它。
他的朋友沈尹默在《回忆伟大的鲁迅》中说,鲁迅“在大庭广众中,有时会凝然冷坐,不言不笑,衣冠又一向不甚修饰,毛发蓬蓬然,有人替他起了个绰号,叫猫头鹰。”
他的外表就如同猫头鹰般不甚明亮,内心如猫头鹰般“桀骜不驯”,甚至是日常生活也如猫头鹰般昼伏夜出。
鲁迅先生很像猫头鹰,他有会看夜的眼睛,会听夜的耳朵!
他在《且介亭杂文二集·序言》中说:“我有时决不想在言论界求得胜利,因为我的言论有时是枭鸣,报告着不大吉利的事,我的言中,是大家会有不幸的。”
鲁迅在《谈蝙蝠》中还说:“人们对于夜里出来的动物,总不免有些讨厌它,大约因为他偏不睡觉,和自己的习惯不同,而且在错夜的沉睡或微行中,怕他会窥见什么秘密吧。”
鲁迅真诚地告诫人们不要“欢迎喜鹊,憎恶枭鸟”,不要“只捡一点吉祥之兆来陶醉自己”,不要稀罕娇嫩鸟雀的那些令人怜爱、使人陶醉的鸣唱,却热烈地期待着,“只要一叫而人们大低震悚的怪鸱的真正的恶声!”(《破恶声论》)
鲁迅的“呐喊”是“与黑暗的捣乱”,是他对猫头鹰和自己的认知,猫头鹰不会在黑夜意外鸣叫,而如猫头鹰的鲁迅,不会在黑暗外呐喊。鲁迅先生就是“猫头鹰”,在黑暗中依然能洞悉一切,因为见惯了黑暗,才能看见一切黑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