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烹心之作——读余华《第七日》

烹心之作——读余华《第七日》

作者: 陈苼 | 来源:发表于2018-08-20 17:53 被阅读0次

 刚从西安回到北京的家里坐定,已是凌晨。路上看完了余华先生新作(也许不是最新作,只是对于我而言是新作而已。)有些胸闷,喘不过气的感觉。

 曾经看《活着》的时候的那种揪心的感觉,让我一直惧怕看这本《第七日》,封面上赫然就是一个飘荡的幽魂,不知该会是怎样的悲凉。

 开卷几页,感觉就像是进了一个锅——高压锅,充满蒸汽,压力。却冷到冰点,感觉不到痛苦,没有撕心裂肺,却让人不能呼吸;感觉不到寒冷,没有彻骨割肤,却毫无温度。继续读下去,仿佛被抽了魂魄,不是被动的、突然的抽取魂魄,而是悄然的、自然的。魂魄在文字的围绕下,先是在这个世界里逐渐的模糊,慢慢的在另一个世界里渐渐的清晰,却也没那么清晰,仍是飘飘忽忽的。

 忘了在微博上还是其他什么地方曾经看到过几句对《第七日》的短评,里面说余华先生失了水准,不复当年,云云。同样的文章,不同的人读来感觉不同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看这个短评的时候我也几乎信以为真,成为一个让我拖延读这本书的理由。

 可是,没有。

 前两天看莫言的《蛙》,里面讲悲悯,讲大悲悯。今天看《第七日》,气若游丝的《第七日》,天堂地狱一家的《第七日》,已经不能用悲悯来形容,而是死去活来。作者定是死去活来了,如果不是中间还要去几次卫生间,读者简直就死去活不过来了——放下书活过来了,拿起又死去。。。。

 若说莫言先生以奇幻笔法著称,余华的这篇何止是奇幻。他写的太悲,最悲剧的却是你读到的不是一部小说!!那一幕幕,真真切切。即便是余华没有动笔,我们也看在眼里,听在耳里,却麻木。

 不然呢?能不麻木么,恐怕现实里的我们也是余华笔下那个飘荡的他。疼吗?也许不知道。那些疼的事儿都太远,报纸太远。

 看《活着》的时候感觉是揪心,产房一段心仿佛被作者用魔鬼的利爪抓做一团,偶尔短暂的放松是为了下一次的撕心裂肺。《第七日》完全没有这种感觉,超越了这种痛,感觉到的只是魂魄的无力。笔下那些活剧,把读者的心放在高压锅里蒸,还感觉不到疼,感觉不到烫,甚至感觉不到温度,却仍有感觉,像梦魇中无声的嘶喊。

 胸中郁闷,不得已一吐。不推荐大家看。

相关文章

  • 烹心之作——读余华《第七日》

    刚从西安回到北京的家里坐定,已是凌晨。路上看完了余华先生新作(也许不是最新作,只是对于我而言是新作而已。)有些胸闷...

  • 《第七天》遇见余华

    #悦读悦美,书香校园# 到了第七日,神造物的工已经完毕,就在第七天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 余华的《...

  • 是怎样的《活着》来支撑着我们活着

    ____读 余华《活着》有感 余华说:“日出...

  • 七日

    在余华的小说《第七天》的开篇有这么一段话: 到第七日, 神造物的工已经完毕, 就在第七日...

  • 第七天:这是死亡中开出生的花

    余华在扉页上引用《旧约·创世记》的句子: 到第七日, 神造物的工已经完毕,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 《创...

  • 余华《第七日》

    这本书是以期末考试来临,从小子书包里截留下来的。其实他已经读完一遍,而我花了三个晚上,读读停停,不能流畅的...

  • 余华《第七天》:越过生与死的边境,是“创世纪”的祥和与美好

    到第七日,神造物的工已经完毕,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旧约·创世纪》 《第七天》是余华继《兄弟》之...

  • 三本有待阅读的书

    1. 《活着》 作者: 余华 曾经看过电影,那时还小,但也觉得压抑。对于小说,我并不曾看过。 想来读一遍这经典之作...

  • 读余华

    《在细雨中呼喊》是余华写的一部长篇小说,余华写了许多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鲜血梅花》是余华的经典短篇,前...

  • 读余华

    第一次接触余华的书在大学,图书馆借的《活着》,那时候很少看课外书,是的,阅读量少的可怜。那时候对于青春文学正是如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烹心之作——读余华《第七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ngl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