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我洗完澡出来,周妹正在找敖妹借打火机(敖妹夏天点了蚊香的),说是要抽烟。
我一惊,和周妹共处一个宿舍已经一年多,还从来没见过周妹抽过烟呢!
敖妹赶紧给她递过打火机,周妹接过打火机点燃香烟,像模像样地抽了起来。看她那拿烟的姿势,那鼻孔里喷烟圈的熟稔样子,应该不是初次抽烟。
舍友英子一边往床上爬,一边说:“周姐真是我们宿舍里的女中豪杰,会抽烟、会喝酒、还会挣钱,出得厅堂,下得厨房。早知道你抽烟,我把那一包烟都拿来就好了。”
我在一旁听着,默默无言。听她们你一言,我一语,也知道了一些情况。
周妹一般不抽烟,只在外面喝酒、聚会时兴奋了才抽烟。尤其她从来不在家里抽烟,不当她老公的面抽。这主要是不让她老公知道,她在外面是这样的形象。
而她今晚抽的这支烟,价值5元钱,是英子晚上在她妹妹家喝酒带过来的。
英子说她喝了两杯白酒,头晕晕沉沉的,手脸都不洗了,直接睡了算了。并说她自己也抽烟、喝酒,但她也一般不抽烟,只是和她老公做爱后,两公婆坐在床上一人抽一支烟。
周妹便和她开玩笑,说她今晚喝了酒,一个人怎么睡得着,怎么不干脆回家让她老公擂两下。
我听了她们的对话,觉得有些好笑,也有点不好意思。她们谈论男欢女爱的事就像说吃饭、穿衣一样自然。
抽烟有害健康,这是大家众所周知的常识。抽烟也浪费金钱,现在最普通的烟,基本上都要十几元,好一点的烟就要几十、大几十、上百元不等。一天抽一包,甚至两包烟,最少也要消费十几到几十元钱。我们这里有句俗语,不得穷了,拿火烧,说的可能就是那些抽烟的人。
另外,抽烟还很耽误时间,烟瘾大的人,在工厂很难干下去。他们每隔两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半个小时就去吸烟区抽烟。而在工厂里做事,本来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当你不停地往外跑时,谁来替代你做事呢?
因此,我就不太喜欢抽烟的人,尤其是抽烟的女人。
本来现今社会男女平等,我说不喜欢抽烟的人,大家可能还勉强能接受我的观点,但我说尤其不喜欢抽烟的女人,肯定会遭到那些抽烟的女人的谴责。
但我这种固执的观念也不知是什么原因形成的?也许是由于我从小见到的基本上是男人抽烟,而很少见到女人抽烟,受到印象主义思想的影响吧。
小时候,在我的生活圈子里,我见到过两位抽烟的女人。一位是我堂姑妈,一位是我同学的妈妈。看到她们抽烟,那时候的我也很惊奇,以为是她们年龄大了才抽烟。其实那时候她们年龄也不大,只有三四十岁,但年少的我,当时却认为她们很大年龄了。
在我的记忆中,这两位抽烟的女人,都很会说话,和她们交谈,我觉得很有一种亲切感。
我堂姑妈不管和谁说话,还没开口,脸上先堆满了笑容,对谁都说夸奖的话,“这好,那好”是她常挂在嘴边的两个词语。
有一天我实在忍不住我的好奇心,便问她是从小就抽烟还是出嫁以后才抽烟。
她说她从小就抽烟。因为她小时候经常给她爷爷点烟斗(那时候是自己种烟,然后把烟叶晒干,切成烟丝后放烟斗里抽),自己先吸一口,完全烧燃了以后再递给爷爷。就因为每次抽了那一口烟,慢慢地就上瘾了。
我当时看到堂姑妈抽的烟大部分是自己卷的烟,也是把自己所种的烟叶晒干后切成细丝,用白纸卷成一根根圆锥形的烟。
而我那位同学的妈妈,喊我就像喊她女儿一样亲热,总是喊我“小崽,乖崽”。我们去上学时,她总是千叮咛、万嘱咐地送我们好远。
但这位同学的妈妈,是从小就抽烟,还是出嫁后才抽烟?是什么原因让她养成了抽烟的习惯?我都不知道,因为我不好意思过问。
但不知为什么,在我心里,不但不觉得这两位抽烟的女人讨厌,还认为她们是很招人喜爱的社交型女人。
而在我内心深处,对当今社会上那些抽烟的女人,总有一种不好的印象,觉得大多数抽烟的女人或现在或曾经肯定是风尘女子。我知道我这种看法有些偏颇,但却总抑制不住内心的这种想法。
因为现今社会抽烟的女人,大部分都喝酒,甚至有些人还吃槟榔。为人处事大大咧咧,说话粗俗,不拘小节。
昨晚,我听到周妹和英子的对话让我意识到,抽烟的女人是多样化的,她们有自己的故事和选择。周妹和英子的抽烟行为可能对她们来说是一种释放,一种社交,或者是一种习惯。而我对抽烟女人的看法,也许需要重新审视,不能一概而论。
虽然我目前仍然不理解甚至不喜欢女人抽烟的行为,但我想我还是应该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包括她们选择如何生活,如何放松自己。
毕竟,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只要他们的选择不伤害他人,不违反法律,不违背道德,就应当被尊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