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代有两位一流的剑客,一位是宫本武藏,一位是柳生又寿郎。宫本是柳生的师傅。当年,柳生拜宫本学艺时,曾就如何成为一流剑客请教老师。柳生问:以徒儿的资质,练多久可以成为一流剑客?宫本答:至少也要十年。柳生一听十年太久,就说:如果我加倍努力,多久可以成为一流的剑客?宫本答:那就要二十年。柳生一听还以为自己的努力不够。就说如果我夜以继日一刻不停地苦练,多久可以成为一流的剑客?宫本说,如果这样的话,你就只有死路一条。柳生越听越糊涂。这时候,就听宫本说:要想成为一流的剑客,就必须留下一只眼睛给自己。一个剑客如果他只知道注视剑客的招牌,不知道回观自我,不断反省自我,那他就永远成不了一流的剑客。宫本不愧为一流的剑客,字字珠玑一针见血地点醒了柳生,让柳生顿时开悟。
对于个人修养而言,留一只眼睛给自己,就是要“吾日三省吾身”,时时处处严于律己,完善自我,提高自己。东汉时期被后人誉为“关西孔子”的杨震,就是给自己留一只眼睛的楷模。当杨震出仕为东莱太守后,路经昌邑县,该县县令王密是杨氏在任荆州刺史时举荐的,为报恩,夜怀揣10斤黄金来送礼。杨震对他说:“我们是老交情,但我知道你的为人,你却为什么不知道我的为人呢?”王密不甘心,一心想把礼送出去,就说:“我特意晚上来,金子放在怀里,你即使接受了,别人也没有人知道的。”杨震回答:“怎么没有人知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王密自知理亏,羞愧离去。在杨震看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就是监督自己的四只眼睛。杨震的子孙为缅怀其先祖的清正德操,建立庙堂,取名“四知堂”。宋代的文学家曾巩在《四知诗》中赞曰:“自重肯悲三献玉,不欺常慎四知金”。
对学习来讲,留一只眼睛给自己,就是要不断反思自己。俗话说的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如果只知道一味地重复,照办照抄,永远也达不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更谈不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要在学习上为所作为,有人说过,要有“绝知此事须躬行”的手,要有“留心处处皆学问”的眼,要有“吾日三省吾身”的心,还要有“跳出庐山看庐山”的胆。
对于个人成长而言,留一只眼睛给自己,就是给自己树起一个奋斗的目标。不要因为一时的成功而沾沾自喜,忘乎所以,不要因为留恋成功路上的鲜花和掌声而伫足留连滞步不前,不要因为一时的挫折甚至打击而气馁或丧失斗志,从此一蹶不前。
留一只眼睛给自己,就是给自己一提醒,一警示,一振奋,一号召。只要前进的路标尚在,只要尚存一息勇气,凝神聚气,不要“愈战愈败”而要“愈败愈战”,争取最后的成功。
留一只眼睛给自己吧,在实践中提升自我、反思自我、实现自我。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理想境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