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师者风范:潜心钻研,躬耕杏坛沃土(202131)

师者风范:潜心钻研,躬耕杏坛沃土(202131)

作者: bj李晓萍 | 来源:发表于2021-08-03 00:07 被阅读0次

    今天下午,参与了学院的新形态教材建设研讨会。


    不入门,不知行业之艰辛。所有人对高校的认知就是工作少、不坐班、不管学生工资高。所以有人曾问我,你换地方是工资涨了还是图清闲去了,我无言以对,因为我并不知道哪个答案对。

    从7月5日正式报到,我才知道我面对的工作一点也不清闲。整整一个月,我还没有顾上小学的事,天天听到新任务、学习新内容、接受新挑战。

    什么是新形态教材?为什么要编写新形态教材?怎样编写新形态教材?期待实现怎样的目标?如何去评价教材建设是否有效?一连串的问题冒上脑海。却因为要带孩子做核酸检测,顾不上认真学习,只是粗枝大叶读了两篇文章,做了一些粗浅了解。

    下午的研讨会,是我满心期待的学习机会。确实如我所愿,让我有了认识上的提升,也略有了操作上的开悟。

    回顾总结,是为了强化认知,更是为了梳理思路,明确努力方向。

    一、关于对“新形态教材”的认识

    上网搜索可知,新形态教材是国家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出明确要求:职业院校应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明确提出:建设一大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每3年修订1次教材,其中专业教材随信息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情况及时动态更新。鼓励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探索“双主编制”,及时吸收行业发展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编写一批精品教材。

    可以说,这是高职院校提升质量、加速发展的机遇,但对老师们来说,是新事物、新要求,应该怎么做,没有见过,只能自己琢磨。对那些常年足不出校的老师来说,对接的幼儿园和小学发展到什么程度,当下企业(小学和幼儿园)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他们不了解,或者说知之甚少,了解最多的途径应该是孩子回家的口头反馈,至于真伪性、准确性什么样,大多数人无所谓,也不甚关心。

    编写教材,既是检验教师的专业水平,更是倒逼教师走进企业,了解企业,从需求侧改变供给侧做法,让职业教育更好地发挥出吸引人才、培养人才、服务人才、服务社会的作用。

    所以,我听到了来自五位负责人最真实的声音:为了做好新形态教材开发,最近一段时间网络学习、购买学习资料、请教同行,接受新思想、明确新任务,态度积极,有渴望、有意愿改变教学。当然,聚焦到学科、课程、资源,老师们遇到了实用的网络资源太少、课程专业性太强不会拓展、实训单位领导不支持等实际问题。

    有问题,直面并主动解决问题,是最好的状态。如果不是应一时之急,而是一直有这样的做法,它会成为习惯、品质,乃至性格,让人一生受益。我在老师们身上看到了可贵的品质,值得我学习。

    二、关于教师精神的一点思考

    此次汇报,想得清楚、做得实用的,让我受益最大的是小学数学教学法的负责人刘红祥老师,也是此次汇报人中年龄最大的老师。刘老师从“怎么想、怎么做、做得怎么样”三个方面谈了前期工作。听刘老师分享,能够听到他和团队老师深思熟虑、反复推敲、分析研判、不断完善,严谨治学的态度感染着我。尤其是听到他们从2018年开始,就自己琢磨,思考培养学生对接岗位的教学能力,深深佩服刘老师看待教育问题的前瞻性、解决问题的务实作风和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研究精神。目前,《小学数学教学法》工作手册已经有出版社约定出版事宜,将会给同行带来参考、学习的价值,令人钦佩。然而,我觉得意义最大的应该是学生的评价:这本手册太实用了,我们现在试讲、考教师资格证备课能用上,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能用到。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尤其是当我们输出的是思想,谁又能说出,它会启迪生发出多少种未知的可能呢?往小里说,我们为学校培养了能够胜任岗位的教师;往大里说,我们为国家培养了薪火相传、文明赓续的火种和希望。这也是教师兴教、教育强国的根源所在。

    无论在哪个层次的学校,无论深处什么样的环境,教师当有“先生”之精神--敢于探索未知先河,勇于破旧立新、自我革命,这是当下很多教师缺乏的勇气和魄力,也是阻碍国家和民族创新、创先、创优的瓶颈问题。

    刘老师为了编写这套教材,购买并阅读了137本书,包括人教版、北师大版小学六年12本教材,还包括数学流派名家作品,他还邀请市内小学数学教学名师,一起研讨,上微型课,所有的研究扎扎实实。在他的分享中,能听出来教育学、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信手拈来,丝毫不显生硬,这样的融会贯通是一生执教学习、实践、内化、提升的过程,也是一生一大事的必然。

    铺下身子,扎进专业,不断学习充实知识,深入思考寻找切口,积极尝试大胆实践,反思总结推进改革。教育,只有做了,才有收获。

    三、关于自己目前工作的一点思考

    高职师范专业教师的身份,需要我培养能够适应未来发展需求的教师;小学校长的身份,需要我培养出能够拥有独立生活和迎接挑战的小学生。如何做好身份转换,发挥更大作用,我想到了“大中小学一体化”思路,通过三个抓手去实现:即思政教育一体化、劳动教育一体化、实践课堂一体化。学习内容深浅不同,但育人目标和方向具有一致性,且如果能在同一个场域里开展活动,大小学生之间又何尝不是最好的激励与自省呢?

    特别喜欢第斯多惠的名言: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是激励、唤醒和鼓舞。孩子与孩子之间的相处,会有更多值得期待的故事。

    想起陶行知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在杏坛躬耕一生的老教师,追寻的无非就是以一己之力,滋兰树蕙、教泽千秋。当以他们为榜样,穷其一生,也要孜孜不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师者风范:潜心钻研,躬耕杏坛沃土(20213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njsv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