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又到一年的清明节,全国各地都忙着祭奠逝去的亲人,坟上插上纸飘,坟前烧点火纸,再放一挂编炮,磕三个响头,全国各地风俗虽不尽相同,但大致仪式也差不多。
乡下清明节是很讲究的。上坟的必须是家里的男丁,同宗同姓的坟头都要走到。乡下不同城里,有公墓,先人的坟墓东山一座,西山一堆,还有的相距几十里,小时候交通不便,全靠两条腿丈量,所有的坟头都上完得几天。如果没有老人带着,谁知道山上那座坟是,上错了被人笑话,没上的又显的厚此薄彼心不诚,若地下有知还不闹起来!
为了不遗余漏,“各家各户”都“照顾”到,“团祭”应运而生。所有成家立业的亲人,每年每家都出一两百块钱合在一起,共同出资采购祭祀用的纸,炮等用品,由留在家的十几人一起行动,现在交通便利,家家都有车,一天就完成了。远在千里之外的人,虽然不方便回去,但出了钱也算尽到心意了。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路边酒家林立,牧童是没有了,“杏花村”酒道是有。除了春节,清明大慨是团聚亲人最多的节日。忙活一天,找家农家乐,十几人围上一桌喝点小酒,聊聊天,叙叙旧,一天的劳累一扫而空!
闲话少说,今年没回老家,来首打油诗缅怀一下。
又到一年三月三,
先人坟前冒紫烟。
阴阴两隔不相识,
同宗同族血脉连。
又到一年三月三,
思念亲人泪不干。
子欲养而亲不待,
空留遣憾在人间。
活好当下,活出精彩,不要给先人丟脸,就是对先人最好的缅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