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成长
家长们一直都很关注自家孩子的升学、考试问题,认为这些才是孩子一生中至关重要的节点。
但实际上,从奠定基础的角度来看,孩子大考中的表现却是在两个阶段中定型的,那就是四五年级和初中二年级。
1
第一个阶段:四五年级
四五年级: 情绪情感突发期
孩子自我意识开始崛起,强烈需要父母的尊重。因此这一时期的孩子,常常因为得不到父母的尊重和理解,而故意与父母作对。
当孩子真正得到理解和尊重之后,大部分消极、叛逆情绪就会消失,父母的理解和尊重更能让他们感动。
四五年级: 厌学情绪高发期
由于自我意识刚刚出现,这时候孩子固执地认为,自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可现实是学习难度不断加大,容易感觉到力不从心。
加上父母的唠叨,会给他们一种错误的信息:“学习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我完全在为父母而学习”,在这种错误信息的感染下,孩子就会产生厌学情绪。
四五年级:成绩定型关键期
取得一个好成绩,更容易产生学习的自信心。在孩子读三年级前,家长可以多问快乐、少问学习,但到了四、五年级,就应该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状况了。
这种关注并不意味着更多催促孩子学习,而是要拿出一定的精力,让孩子体验学习的兴趣,帮孩子建立起学习的信心。
四五年级:良好习惯养成期
孩子习惯培养的关键期是在小学的中低年级,而四、五年级是一个“分水岭”。
从习惯养成的特点来看,四、五年级是强化好习惯和改正坏习惯的关键时期,过了这个关键期,坏习惯将不会轻易改掉。
合理建议
1、培养孩子控制情绪的能力
2、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
3、经常给孩子“积极暗示”
4、父母要谨慎对待“陪读”
5、培养好习惯,克服坏习惯
2
第二个阶段:初中二年级
初一相差不大,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初二是孩子成绩下滑的高危期!
初二: 冲向山峰的“坡”
与初一相比,初二的知识内容要深得多、难得多,很多学生感觉学习吃力,产生了畏难情绪,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有的孩子甚至破罐子破摔,放弃了学习。
初二是个“坡”,熬不过去毁前程!很多家长都表示,自己的孩子成绩一蹶不振,就是从初二开始的。
初二:容易早恋、虚荣心强
学生基本上已经进入了青春期,青春期性成熟带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促进青少年性意识的发展,对异性有着羞涩的好奇心,早恋现象也就层出不穷。
因为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会常常注视自己。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花钱大手大脚,浪费了时间,蹉跎了学业。
初二:疏远父母、反抗性强
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做事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敢于质疑家长的权威。
因为荷尔蒙的影响,他们爱激动,常常发脾气,喜欢与大人唱反调,甚至会顶撞家长,逆反心理严重,和父母关系疏远。
初二:毅力和意志力不足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这时不努力是学不好的,初中打不好基础,高中学习可能也会不顺利。
大多数初二的孩子,心理发展不成熟,对自己的认识不足,困难面前找不出或不想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采取自我安慰,自我放弃。
又由于学习的长期性,需要学生坚持不懈地学习,怕吃点苦,怕受点累,就产生应付的心态,造成学习不扎实,分化下来就是必然的了。
合理建议
1、做一个平和沟通的家长
父母要多倾听孩子的内心,理解他们的需求,保持亲子沟通顺畅。
2、做一个耐心正能量的家长
家长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少一分责怪,多一分体谅,多一点耐心和包容。
3、做一个关注孩子的家长
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给孩子留有一定的空间,不要干涉、侵入太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