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26早分享
2.孩子的信念是如何形成的
(1)父母的言行是影响孩子信念的关键一个学员曾在课堂上分享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我女儿今年五岁,上幼儿园大班。“母亲节”到来时,幼儿园要求小朋友们带10元钱到学校,然后老师带他们去超市给妈妈买礼物。当天接女儿放学的时候,我收到了女儿给我买的礼物
一支牙刷,粉红色。当我问女儿为什么给我买牙刷的时候,她说:“买牙刷的话,妈妈可以用很久,不会浪费钱。”女儿的话让我很惊讶,因为她这么小就把“浪费钱”当成了价值观。随后,她又和我描述了其他小朋友买的礼物。有的小朋友给妈妈买了自己最喜欢吃的零食,有的小朋友买了贴画“”““我注意到,女儿提到贴画的时候,情绪有些变化。于是,我抱起女儿:“谢谢你给妈妈买的礼物,我非常喜欢。不过,你有没有给自己买礼物呢?”女儿拾起头,盯着我看了很久,才小声地说:“妈妈,我说了你不能生气。”“好。”得
到我的肯定回答之后,她才慢慢说道:“其实,我想用剩下的钱买两张贴画。但是,妈妈会说我买那么多贴画是浪费钱,我就忍住不买了。”女儿的话让我很难过,我的确和她说过这样的话。我本意是想教会她节俭,却最终把“浪费钱”变成了她衡量一件事值不值得做的标准。
事实就是这样,很多时候父母因为不了解催眠暗示的原理,无心的一句话可能就对孩子的信念产生了负面的影响,而这并非我们的本意。上述案例中的小女孩将是否“浪费钱”作为自己能否做某事的标准,
正是从妈妈的语言中定义来的。和这种无心的言行相对应的是,许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会刻意将一些自己认定的信念、价值灌输给孩子。比如,孩子被别人打了ー下没反应,懦弱的父母可能会告诉孩子“吃亏是福”,久而久之,孩子也会坚信“吃亏是福”,最后导致孩子失去进取心;强势的父母则可能会斥责孩子“你怎么不还手?他打你一下,你就应该打他两下,绝对不能吃亏”,使“绝不吃亏”成为孩子的信念,最终导致孩子霸道无理。而事实上,孩子没有还手可能只是因为他还没想好如何处理这件事,而父母的言行
直接影响了他对这件事的认知和以后处理同类事件的信念。
所以,做父母的必须了解,你无意识的一句话、一个想法、
观念、一个表情、一个行为,对于孩子来说都是一种很微小的却又带着着极大影响力的信念。父母的一言一行会在每一个当下灌输到孩子潜意识中,然后通过潜意识影响孩子的整个身心发展,甚至未来。
李胜杰,林青贤《唤醒内在天才的秘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