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人物情性、志气不同,征神见貌,形验有九。)
盖人物之本,出乎情性。情性之理,甚微而玄,非圣人之察,其孰能究之哉!凡有血气者,莫不含元一以为质,禀阴阳以立性,体五行而著形。苟有形质,犹可即而求之。
凡人之质量,中和最贵矣。中和之质,必平淡无味,故能调成五材,变化应节。是故观人察质,必先察其平淡,而后求其聪明。聪明者,阴阳之精,阴阳清和,则中睿外明。圣人淳耀,能兼二美。知微知章,自非圣人莫能两遂。
故明白之士,达动之机,而暗于玄虑。玄虑之人,识静之原,而困于速捷。犹火日外照,不能内见;金水内映,不能外光。二者之义,盖阴阳之别也。
若量其材质,稽诸五物。五物之征,亦各著于厥体矣。其在体也,木骨、金筋、火气、土肌、水血,五物之象也。五物之实,各有所济。是故骨植而柔者,谓之弘毅。弘毅也者,仁之质也。气清而朗者,谓之文理。文理也者,礼之本也。体端而实者,谓之贞固。贞固也者,信之基也。筋劲而精者,谓之勇敢。勇敢也者,义之决也。色平而畅者,谓之通微。通微也者,智之原也。五质恒性,故谓之五常矣。
五常之别,列为五德。是故温直而扰毅,木之德也。刚塞而弘毅,金之德也。愿恭而理敬,水之德也。宽栗而柔立,土之德也。简畅而明砭,火之德也。虽体变无穷,犹依乎五质。故其刚柔明畅贞固之征,著乎形容,见乎声色,发乎情味,各如其象。故心质亮直,其仪劲固。心质休决,其仪进猛。心质平理,其仪安闲。夫仪动成容,各有态度。直容之动,矫矫行行;休容之动,业业跄跄;德容之动,颙颙卬卬。
夫容之动作发乎心气,心气之征,则声变是也。夫气合成声,声应律吕。有和平之声,有清畅之声,有回衍之声。夫声畅于气,则实存貌色。故诚仁,必有温柔之色;诚勇,必有矜奋之色;诚智,必有明达之色。夫色见于貌,所谓征神。征神见貌,则情发于目。故仁,目之精,悫然以端。勇,胆之精,晔然以强。然皆偏至之材,以胜体为质者也。故胜质不精,则其事不遂。是故直而不柔,则木;劲而不精,则力;固而不端,则愚;气而不清,则越;畅而不平,则荡。是故中庸之质,异于此类。五常既备,包以澹味。五质内充,五精外章。是以目彩五晖之光也。故曰:物生有形,形有神精。能知精神,则穷理尽性。
性之所尽,九质之征也。然则平陂之质在于神,明暗之实在于精,勇怯之势在于筋,强弱之植在于骨,躁静之决在于气,惨怿之情在于色,衰正之形在于仪,态度之动在于容,缓急之状在于言。其为人也,质素平澹,中睿外朗,筋劲植固,声清色怿,仪正容直,则九征皆至,则纯粹之德也。
九征有违,则偏杂之材也。三度不同,其德异称。故偏至之材,以材自名;兼材之人,以德为目;兼德之人,更为美号。是故兼德而至,谓之中庸。中庸也者,圣人之目也。具体而微,谓之德行。德行也者,大雅之称也。一至谓之偏材。偏材,小雅之质也。一征谓之依似。依似,乱德之类也。一至一违,谓之间杂。间杂,无恒之人也。无恒、依似,皆风人末流。末流之质,不可胜论,是以略而不概也。
【解】
一、人物情性、志气不同,征神见貌,其验有九。
1、情性
(1)《论衡·本性》:“性,生而然者也,在于身而不发;情,接于物而然者也,出形于外。”
(2)刘昞:“性质禀之自然,情变由于染习。是以观人察物,当寻其性质也。”
(3)《荀子·正名》:“性者,天之就也。”
综上所述,性强调的是先天本性,而情则指后天形成的感情特征。西方心理学有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的争论,其中的遗传决定论就是强调先天的本性,而环境决定论强调后天的培养,即刘昞所谓“染习”。
2、志气
(1)志,心意,志向。
(2)气,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意气,感情;人的精气、元气;主观精神。
我们从志气合称的角度分析,志指隐于胸,而气则发于外,所以志向发于外可见为勇气、气概、气势、气场、气质。
3、征神见貌
(1)征,表露,应验,表征。
见,现。
(2)神,神情,神态。
貌,形貌,外表。
二、盖人物之本,出乎情性。情性之理,甚微而玄,非圣人之察,其孰能究之哉!凡有血气者,莫不含元一以为质,禀阴阳以立性,体五行而著形。苟有形质,犹可即而求之。
1、微,精妙、微妙。玄,深奥、神妙。
2、血气,血和气,人体的主要成份,指生命。
3、元一:即元气。中国古代哲学范畴,指阴阳二气混沌未分的实体,由此产生和构成天地万物。《论衡·谈天篇》:“元气未分,混沌为一。”又云:“万物之生,皆禀元气。”
4、阴阳。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无所不在的两种互为对立并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
三、凡人之质量,中和最贵矣。中和之质,必平淡无味,故能调成五材,变化应节。是故观人察质,必先察其平淡,而后求其聪明。聪明者,阴阳之精,阴阳清和,则中睿外明。圣人淳耀,能兼二美。知微知章,自非圣人莫能两遂。
1、质量,特质与气量。
2、中和。儒家中庸之道的伦理思想,这里主要是指人类各种性情特质中的中正和谐。《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3、五材。指人的勇、智、仁、信、忠五种德才。《六韬·论将》:“太公曰:‘所谓五材者,勇、智、仁、信、忠也。’”
4、淳耀。正大光明。
5、知微知章,既能明察微小的变化,又能洞察沧桑巨变。
6、二美,两遂。二美,当指中睿与外明。两遂,当指知微知章。
四、故明白之士,达动之机,而暗于玄虑。玄虑之人,识静之原,而困于速捷。犹火日外照,不能内见;金水内映,不能外光。二者之义,盖阴阳之别也。
1、明白之士,行动果断的人。
2、达动之机,即“达于动之机”。达,通晓、明白。动之机,行动的时机、机会。
3、暗于玄虑。暗,不明事理、糊涂。玄虑,深谋远虑。
4、识静之原。识,明晓。静,静思。原,源。
五、若量其材质,稽诸五物。五物之征,亦各著于厥体矣。其在体也,木骨、金筋、火气、土肌、水血,五物之象也。五物之实,各有所济。是故骨植而柔者,谓之弘毅。弘毅也者,仁之质也。气清而朗者,谓之文理。文理也者,礼之本也。体端而实者,谓之贞固。贞固也者,信之基也。筋劲而精者,谓之勇敢。勇敢也者,义之决也。色平而畅者,谓之通微。通微也者,智之原也。五质恒性,故谓之五常矣。
1、材质,才能与本质特征。
2、五物之征、象、实。特征、表象、实体。
3、五常:仁、义、礼、智、信。
4、五种气质特征
(1)骨植而柔,骨骼挺拔而柔韧。弘毅,思虑恢宏、意志坚强。
(2)气清而朗,内气清纯而爽朗。文理,明礼懂仪、知文达理。
(3)体端而实,身体端正而坚实。贞固,坚贞不移、固守正道。
(4)筋劲而精,筋腱强劲而光泽。勇敢,勇敢果断、勇猛果敢。
(5)色平而畅,血色平和而顺畅。通微,通晓玄妙、富有智慧。
六、五常之别,列为五德。是故温直而扰毅,木之德也。刚塞而弘毅,金之德也。愿恭而理敬,水之德也。宽栗而柔立,土之德也。简畅而明砭,火之德也。虽体变无穷,犹依乎五质。故其刚柔明畅贞固之征,著乎形容,见乎声色,发乎情味,各如其象。故心质亮直,其仪劲固。心质休决,其仪进猛。心质平理,其仪安闲。夫仪动成容,各有态度。直容之动,矫矫行行;休容之动,业业跄跄;德容之动,颙颙卬卬。
1、《尚书·皋陶谟》
“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
(1)温直:温和可亲而又正直耿介。扰毅:柔顺驯服而又刚毅果决。温直而扰毅,即:外表温和柔顺,内心耿直坚毅。
(2)刚塞:刚正坦荡而又谦谨笃实。弘毅:思虑恢宏而又意志坚强。刚塞而弘毅,即:外表坦荡笃实,内心恢宏坚强。
(3)愿恭:忠厚诚实而又严恭庄重。理敬:条理细密而又敬业守勤。愿恭而理敬,即:外表忠厚敬业,内心恭敬细密。
(4)宽栗:恢宏大度而又小心谨慎。柔立:柔和温文而又坚定自立。宽栗而柔立,即:外表宽厚柔顺,内心谨慎独立。
(5)简畅:简约豪放而又畅通无滞。明砭:明白事理而又规劝善谏。简畅而明砭,即:外表简约通畅,内心明理识劝。
2、情味,情感与旨趣。
3、亮直,谅直,诚信正直。
4、休决,美好决断。
5、平理,平和明理。
6、矫矫行行(háng):矫矫,勇武之貌;行行,刚强之貌。
7、业业跄跄:业业,畏惧之貌;跄跄,步趋有节之貌。
8、颙颙(yóng)卬卬:颙颙,肃敬之貌;卬卬,气概轩昂之貌。
七、夫容之动作发乎心气,心气之征,则声变是也。夫气合成声,声应律吕。有和平之声,有清畅之声,有回衍之声。夫声畅于气,则实存貌色。故诚仁,必有温柔之色;诚勇,必有矜奋之色;诚智,必有明达之色。夫色见于貌,所谓征神。征神见貌,则情发于目。故仁,目之精,悫然以端。勇,胆之精,晔然以强。然皆偏至之材,以胜体为质者也。故胜质不精,则其事不遂。是故直而不柔,则木;劲而不精,则力;固而不端,则愚;气而不清,则越;畅而不平,则荡。是故中庸之质,异于此类。五常既备,包以澹味。五质内充,五精外章。是以目彩五晖之光也。故曰:物生有形,形有神精。能知精神,则穷理尽性。
1、心气,思想情感及其引发的血气之动。
2、律吕。中国古代音律的合称。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奇数为律,偶数为吕,合称律吕。
3、矜奋,坚强奋发。
4、明达,通达事理。
5、悫然,诚实谨慎的样子。
6、晔然,光亮、光彩的样子。
7、偏至之材,偏材。
8、胜体为质。胜,突出的。质,特质。
9、木,质朴,引申为呆板。
10、力,强力。
11、越,过激。
12、荡,放纵。
13、五精。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的精神。
14、五晖。仁、义、礼、智、信五种品德的光辉。
八、性之所尽,九质之征也。然则平陂之质在于神,明暗之实在于精,勇怯之势在于筋,强弱之植在于骨,躁静之决在于气,惨怿之情在于色,衰正之形在于仪,态度之动在于容,缓急之状在于言。其为人也,质素平澹,中睿外朗,筋劲植固,声清色怿,仪正容直,则九征皆至,则纯粹之德也。
1、平陂(pō):平地与倾斜不平之地,此指事物、命运或世道的变化。
2、惨怿:悲伤和欢喜。
3、态度。奸邪佞媚称态。气量宽宏称度。
九、九征有违,则偏杂之材也。三度不同,其德异称。故偏至之材,以材自名;兼材之人,以德为目;兼德之人,更为美号。是故兼德而至,谓之中庸。中庸也者,圣人之目也。具体而微,谓之德行。德行也者,大雅之称也。一至谓之偏材。偏材,小雅之质也。一征谓之依似。依似,乱德之类也。一至一违,谓之间杂。间杂,无恒之人也。无恒、依似,皆风人末流。末流之质,不可胜论,是以略而不概也。
1、违,不符合。
2、偏杂,偏至。
3、三度:偏至之材,兼材,兼德。
4、至,极致。
5、具体而微。大体具备各种品德的基础,但深度还未发展完善。《孟子·公孙丑上》:“子夏、子游、子张皆有圣人之一体,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
6、大雅、小雅。大雅,德才兼备之人。小雅,德才初具,但未尽善尽美者。
7、一至。只在一种德才上发展较完善的人。
8、一征。与一种德才相似,但并不一样。
9、无恒。无恒常品德。
10、风人。泛指诗人。
【译】
(人们的天性与情感不同、志向与气质各异,在神态上留下表征,在外表上显现出来,所以在外在的方面可以通过九种特征来检验。)
人物德才的本源出于人的天性与情感。天性与情感的道理是非常微妙而深奥的,如果不是圣人的明察,有谁能够探究其中的道理呢!凡是有生命的个体,没有不是以元气作为本体,以阴阳二气铸成天性,以五行相生而成其形体。如果具有了物质形体,我们还是可以去探究天性与情感的奥妙的。
大凡人的特质与气量,中正和谐是最为尊贵的。中正和谐的本质,必然是平淡无味的。但正因为这种平淡无味,才能调和生成勇、智、仁、信、忠五种德才,并能因应客观环境的变化。所以,观察和考察一个人的品质,一定先要考察他是否平淡,然后才是探求其聪明程度。聪明,凝聚了阴阳二气的精华。如果阴阳二气纯净和畅,则必定内涵睿智、外露聪明。圣人之所以正大光明、照耀众人,因为他兼具睿智与聪明这两大美德。既可以明察微小的变化,又可以洞察沧桑巨变,除了圣人,其他人难以达到这种两全其美的境界。
所以,行动果断的人,通晓把握行动的时机,但却不明白深思熟虑的方法。深谋远虑的人,能够明晓静思的方法,但不能做到行动果断、迅速。这就像火焰和太阳,它们能照亮外物,但却不能映出物体的形象;金属和水面,能够反映出物体的形象,但不能照亮外物。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就在于自身阴阳属性的不同。
如果要考量人的才能与本质特征,就要考察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这五种物质的特征也已各自体现在人体的不同组成部分了。五物在人体的表现,骨骼体现的是木的特征,筋腱体现的是金的特征,内气体现的是火的特征,肌肉体现的是土的特征,血液体现的是水的特征,这就是五物在人体各部位体现在外的特征,而五物的实体,则是各有其所构成与发挥作用的方面。所以,骨骼挺拔而柔韧的人,可以称之为思虑恢宏、意志坚强。而思虑恢宏、意志坚强,这就具备了仁的品质。内气清纯而爽朗的人,可以称之为明礼懂仪、知文达理。而明礼懂仪、知文达理,正是礼的根本。身体端正而坚实,可以称之为坚贞不移、固守正道。而坚贞不移、固守正道,正是信的基础。筋腱强劲而有光泽,可以称之为勇敢果断。而勇敢果断,正是义的先决条件。血色平和顺畅,可以称之为通宵玄妙。而通晓玄妙,正是智慧的源泉。这五种物质在人的身体内所形成的特性是永恒不变的,所以,仁、义、礼、智、信被称为五常。
依据五常的区别,又可以将五物分列为五德。因此,外表温和柔顺而内心耿直坚毅,这是木的品德。外表坦荡笃实而内心恢宏坚强,这是金的品德。外表忠厚敬业而内心恭敬细密,这是水的品德。外表宽厚柔顺而内心谨慎独立,这是土的品德。外表简约通畅而内心明理识劝,这是火的品德。虽然人的形体变化无穷,但都依据五物的性质而变化。因此,人的刚强温和、聪明豁达、忠贞坚定等性情特点,都可以从形体容貌上反映出来,从声音神色上显现出来,从情感与旨趣上发散出来,各与其外在表现相符合。所以,内心品质光明正直,其仪容坚毅刚强。内心品质美好决断,其仪容奋进勇猛。内心品质平和明理,其仪容安逸休闲。人的仪表举止的变化形成一定的仪容特征,各自形成不同的神态和气度。正直之人体现出来的是勇武刚强的形象。温和之人体现出来的是谨慎谦虚的形象。品德高尚之人体现出来的是肃敬轩昂的形象。
人的仪容的举止变化发自于心气,心气外在的征兆,则体现在声音的各种变化当中。内气在外部融合成声音,凡是声音都是合乎律吕的。有和顺平伏的声音,有清纯畅顺的声音,有迂回延伸的声音。声音舒畅,在于心气,而又体现于容貌与神情之中。所以,真正是仁,一定会显现出温柔神色;真正是勇,一定会显现出坚强奋发的神色;真正是智,一定会显现出通达事理的神色。神色在外表体现出来,这就是所说的征神。神色表现在外表,那么情感就在眼睛中表达出来了。因此,仁,体现在目光中是精纯的,给人以诚实谨慎的样子。勇,体现的是胆的精气,给人以光亮逼人的印象。然而,这些都是偏才,是以突出的形体特征作为特质的人。所以,突出的特质如果不精纯,做事情就不会成功。所以,耿直而不柔韧,就会呆板;强有力但不精明,就会过于强力;固执而不端正、正直,就会愚憨;血气方刚但不清醒,就会过激;恣情而不平和,就会放纵。所以,中庸的品质是区别于上述种种情况的。五常都已具备,包容于平淡之中。五种品质充实内心,五种品质的精气则外露于目光。所以,目光中放射出五晖之光的神采。所以说:万物生来有形体,凡是形体都有元神与精气,能够通晓元神与精气,就可以穷尽其中的道理与心性的奥秘了。
穷尽天性的奥秘,全在九种物质的表征。命运的好坏变迁,本质在于其元神(神散则陂)。通达与不明实际上是因为精气(阴阳之分或中和)。勇敢与胆怯的情势全在于筋腱。坚强与懦弱的发端全在于骨骼。躁动与平静的先决全在于血气。悲惨与欢喜的情感全在于面色。衰退与振作的情态全在于仪表。奸邪与宽宏的变化全在于仪容。和缓与急切的情状全在于言语。本质特征一直保持平和淡泊,内心睿智而外在爽朗,筋腱强劲而骨骼刚硬,声音清和而面露微笑,仪表端正而容貌庄重,这才是九征齐备的纯粹品质。
如果不符合九征中的品类,则必定是偏杂之才。偏才、兼才、兼德这三种人才的德才程度不同,其品德的名称也各不一样。所以,偏于一种才能的人,以其所具有的才能作为其名号;兼具多种才能的人,以其所具品德的名目作为其名号;兼具多种德才的人,更应该有一种美好的称号。所以,兼具种种德才并达到尽善尽美,可以称为中庸。中庸是什么呢,也就是圣人的一种美称。已经大体具备各种德才的基础,但深度还未修炼圆满,这可以称为德行。德行是什么呢,也就是大雅之人的一种称号。只在一种德才上有突出发展,可以成为偏材。偏材是什么呢,也就是小雅之人的一种名号。与某一种品德很相似,但并不一样,这可以称为依似。依似是什么呢,是德行紊乱的人的一种称号。只在其中一种德才上发展比较完善,但另有一种与德才相违,这可以称为间杂。间杂是什么呢,也就是一种没有常性之人的一种称号。没有常性的人、德行紊乱的人,都是像那些不可教化的末流诗人一样。末流之人的品质,种类太多,略去不谈了。
【论】
一、基本逻辑关系的分析
1、五行图表
2、先从物质论说起
含元一以为质;禀阴阳以立性;体五行而著形。
(1)既然是“含元一以为质”,那么,“凡人之质量,中和最贵矣”。先解决这个元一、质、中和的问题。元一即混沌之气,阴阳未分,所以这是万物构成的本体。问题来了。既然万物都以此为本体,那么万物为何有区别呢?根本区别在于中和。什么是中和?“平淡无味”,所以“能调成五材”。也就是说,中和的本质仍在于元一。
(2)元一之分,成为阴阳。“禀阴阳以立性”,即人的天性都是来自于阴阳。人人禀阴阳,何以区分?有两个重要的观点。其一,阴阳之间的区别,造就了“明白之士”与“玄虑之人”。这仅仅是举一例,作者的用意不在此。其二,“阴阳清和,则中睿外明”,所以,唯有聪明之圣贤才能调和阴阳。言下之意,普通人等,只是左右徘徊于不均衡的阴阳之气。
(3)作者真正的用意在于第三句:体五行而著形。
3、由此,展开五行、五常、五德的相关论述(上表)
(1)五行的特征一一对应于人体之主要组成部分;
(2)人体之主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五行的特征,同时主导了五种气质类型的形成。
(3)因为五行及五行所关联的人体主要组成部分之特征的恒常性,所以关联到五常的概念。
(4)进而以五行为基础,分别叙述了五行(五物)所体现的气质类型的品质(五德),以及因为偏至而容易“越过”的五种偏失。
4、在围绕五行展开论述的基础上,牵涉到了大量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1)重要的概念
情性、志气、神精、形貌、仪容、声色、情味、态度,等等。
(2)这些概念当中有两个基本的区别原则
其一:隐于内与发于外的关系,或发于内与现于外的关系。性,天性,隐于内,禀阴阳以立性。情,情感,发于外,是以天性为基础而与外界相互动的结果。情,这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在本文中应该包括仪容、声色、情味、态度等等的概念。志气也是一组相对关系的概念。志,心意、志向,隐于内。气,发于外,犹指气势、气场、气度等。
其二:先动与后动或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如,容之动作发乎心气,气合成声,仪动成容,等等。
所以,从文意的理解上,各有所持,也各有所漏。这些概念,作者或是用其本意,或是用其延伸,即使用其本意,其全与偏也有区别。需要再推敲。
5、这些概念只是理论铺垫,真正的目的在于引出“九征”这个主旨
6、作者的高明之处是列举了“三度”
这样的分析,即使是在今天,仍然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我的主观判断,其权重大概如此:依似者,百分之一;偏材者,万分之一;德行者,百万分之一;中庸者,或为零;绝对之比例在无恒间杂。
这就要我们:一是努力,或许可达一至。另是辨伪,识得依似与间杂之人,或许更为重要。
二、几个重要的论断
1、必先察其平淡,而后求其聪明
平和、淡泊,由古及今,均是我们推崇的优点。即使聪明这个属于圣人的品质,依然要以平淡为前提品质,更何况现今无聪明可言呢!
道理上,真正的聪明,必定是平淡的;所谓的小聪明,必定是荡漾惑乱的。所以,识人之重点要放在平淡之品质。
2、质素平澹,中睿外朗,筋劲植固,声清色怿,仪正容直
这是纯粹之德的几个重要表现。
一是一以贯之的平和淡泊;二是智慧在内、爽朗在外;三是筋腱强劲、骨骼挺拔;四是声音清和、起色和悦;五是仪表端正、仪容庄重。
反观周围,激越惑乱者有之,外明内暗者有之,猥琐低下者有之,猿声愠怒者有之,散漫流荡者有之。
3、依似,乱德之类也
这是最应该痛恨的。是与不是,泾渭分明,则立身处世皆易。惟依似,因其似,故乱德。
此中,有故意依似,有无意依似。其区别在于主观立意,可以过错与过失论之。然无论故意或无意,其本质在于缺乏谨慎谦虚的品德,又或者是缺了平澹而存有惑乱之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