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是某商业银行的一名工作人员,入职6年以来,见证的是银行业不断萧条的过程。听说银行业是躺着赚钱的?不知道,反正我没经历过。这几年,随着证券、保险、基金、资管进入了银行传统的信贷业务,民间的小额贷、P2P、典当行的发展,中国的银行业都在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利润空间急剧收窄。
对于我们内部员工来说,最直观的体验就是工资待遇不断下降,业绩压力不断上升。于是,我们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想要跳槽。可是,对于我们这些入行超过5年的职工来讲是很尴尬的,30+的年龄,拼学历我们比不过应届毕业生,在学校学到的东西早已经如数还给老师了,又没有年龄优势,拼技术、拼资源,我们都没有。
银行业属于重资产行业,一个萝卜一个坑,进来的人就算有飞天遁地的武功也早被拖沓在里面的时间废掉了,怎么办?总不能等死吧?于是,一堆堆人发起了自救模式----考研,美其名曰:只有提高学历,才能有跳槽的底气。平时在茶水间,在饭堂里,听同事聊得最多的就是考研了,大家互相探讨学习方法,分享复习资料,好不热闹,然而,真的有用吗?
1、
学习方法根据学习目的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以知识为中心的学习,像学生们学习、考试、学者做研究就是属于这种。学生的考试以理解、记忆为主,以升学为目的,本身并不创造价值,它投资的是未来可能性的收益;一种是以实践为中心,属于致用类的学习,这类学习的学习目的是服务当前的工作和生活,以知识的内化、提升和应用为主。
而我们职场中人的学习方式就应该属于第二种致用类的学习。打个比方,我的工作中要用到excel,我可以报个班或者买本书来学习,然后直接应用到工作上,而不是从它们的起源、发展更迭、发明者是谁、改良者是谁等等开始学起,这些内容作为知识的补充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对于我们职场人来说,把精力花在刀刃上尤为重要,就好像是铸一把利剑,直接能使用就最好不过了。
回到考研这个问题上,我向考研的同事了解了一下考试的内容:英语、政治、数学加专业基础,跟高考那一套差不多,可谓大而全。我问同事,这些内容真的能让你学到东西吗?她说无所谓,要的只是个文凭。
2、
我并不想去评论30+的年纪去考研有没有用,毕竟有用这个概念也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考研也就是为了提升一下自己,但是如果说考研是为了增加在职场的竞争力,为了跳槽,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那大可不必。
首先,我们来想想,为什么另一家企业肯接收我们,并给我们更好的待遇?可能是因为你人品足够好,可能是因为你家里有矿,也可能是因为你拥有的行业技术及经验,但是有多少的可能是因为你的学历?
对于一个已经在一个企业沉浸了几年的人,另一个企业更需要的是你带去资源和技术,是能直接投入生产、产生利润的能力,学历的作用在这个时候已经被大大的弱化了,这是很现实的问题。
读研属于研究型学习,同样属于以知识为中心,学出来的东西有多少能够被直接使用,受到企业的青睐?我不知道。但是如果考研是件不那么困难的事情,相对容易解决的话倒好,可现实恰恰相反,考研难,要考名校更难,有的人边工作边复习了几年才考上,更有甚者是脱产读的书,考的研。
然而,考上也不是多么值得骄傲的事情,单位就给你加200块工资,还要是在你拿到毕业证以后,在这期间,你还得经常跑学校,写作业,做研究。
我有一位同事就是这样的,因为一直选不到合适的学校,就考到湖北去了,于是,经常请假跑湖北上课,请假要扣工资,来回跑要路费,更重要的是精神压力大,同事疏远你,因为要帮你分担工作,领导不再委以重任,因为你一直在飞,还有家人的不理解……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心好累。
3、
这几年,行里不断有同事离职,这些离职的同事当中,有的人是因为能力超强,自主创业去了,有的人是考到了公务员,有的人是因为家里有皇位继承,回家享受生活去了。
无论是以哪种原因离开,都是我所羡慕的,不但是因为追求更好的生活,更是因为骨子里对自由的向往。但是我会通过考研的方式去达到吗?答案是否定的,至少目前还不适合,因为相比考研,我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有更重要的能力亟待提升。
这几年,我也看到行里高薪聘请了很多牛人,现在我部门里的有一半都是社招进来的,他们大多都是在其他银行工作了很多年,拥有资源、技术及经验的高精尖人才,为他们获得更好发展机会的并不是学历,或者说不仅仅是学历,不知道这是否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4、
在互联网时代,大多数顶级学府的学历含金量都被不同程度的弱化,更别说是普通院校了。我认为比学历更重的东西有两个,一个是认识自己的能力,一个是终身学习的能力。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把握自己的人生航向,不至于人云亦云;只有拥有学习的能力,才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为自己的目标持续发力,不至于碌碌无为,遗憾重重。
当然,如果经济和精力都允许的话,真的可以去国际名校进修一下,但是学的是思维,要的是人脉,是资源,不再是单纯的固态知识了。
既然我们已经不再年轻,就不要再把时间浪费在成本过高的事情上了,我们输不起。花时间了解自己,观察自己,给自己定一个目标,三年或者五年,然后选一个适合的路径,不断细化到每一天我们该学习的东西,让效能最大化,或许这样会更容易接近你最初的梦想,不是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