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片4

作者: 袅烟微微 | 来源:发表于2018-02-14 18:25 被阅读0次

近期在练习用卡片法学习写作,继前三次写的得到精品课《有效训练你的结构化思维》的学习后,这篇是学习第四讲《怎样提炼信息结论》的卡片整理。

0011/1000

*见:什么是结论?结论是有中心思想的主题句。

*感:小时候就经常做找中心思想的阅读题目,但让自己去整理、去归纳却往往会忘记这点

*思:难道是越长大越胆小,前几天画画群里有人说大人画画反而没有小孩花的好,大人想的太多、束缚太多,反而是小孩可以随心所欲地画。

*行:多去了解真正的的自己,学会表达各种情绪,并接纳它

0012/1000

*见:找共性一共有两种方法,分别叫做描述性概括和行动性概括。

1、描述性概括

简单来说,就是找出事物属性上的共同点

2、行动性概括

简单来说,就是找出事件结果的共性。

请注意这两种提炼方式得出的差别:

第一种概括的是事物属性上的共同点;

第二种则是往前更进了一步,导向最终的结果。

所以,在我们日常工作中,一个好的结论,可能是两种找共性方法的结合。先找到事物本身的共性,再通过总结事物发展的结论,给出一个完整有意义的结论信息。

*感:看着挺简单,为什么自己做不好那

*思:我好像比较常用的是第一种,没有仔细总结结果的共性,所以有时候就看不到某个结果的特殊,因为在我眼里他们只是结果,但殊不知每个都不一样。

*行:工作中多去总结结果的共性,也找到特殊的那些,并找到原因

0013/1000

*见:那么,我们如何根据已有的信息素材去提炼概括结论呢?

我向你介绍两种方法。 一种是归纳法,一种是演绎法。

归纳法:是一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也就是说根据许多个别事物的特殊性来概括出同类事物的特征。

另一种提炼结论的方法,是演绎推理。也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演绎法,把思维的这个推演结构分为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通常大前提是事物的共性,小前提是具体事物,结论是具体事物的性质。

*感:好像这两个方法在数学课上都学过,但怎么就不知道怎么实践那

*思:归纳法就是描述总结和结果总结的最直接体现,概括共性,找到结论,也可以找到最特殊的哪个,进而分析原因。演绎推理现实中见的比较少,或者是没看出来

*行:练习使用演绎推理,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0014/1000

*见:当你尝试去说服别人的时候,使用演绎法提炼结论的方式会非常的适用。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大前提一定要满足无可争议这个条件,否则说服就无法达到效果。

*感:这是个很好的套路。

*思:先甩出大众的原理或真理,让对方心里有个准备或洗脑,再甩出某个符合条件的个例,最后再抛出目的,这时对方也会觉得这个是很有道理的。

仔细分析一下,如果终是一样的结果,这样还可以避免暴力沟通,何乐而不为那

*行:和家人沟通,可以多试试这个方法

0015/1000

*见:那么,演绎法提炼结论时,什么是容易引起争议的前提呢?有两种。

第一种,大前提是主观判断。

第二种,在大前提当中,罗列特别冗长的信息。

为了避免这两种争议,你可以这样做:

首先,大前提要尽量引用普适的真理或者是客观事实,比如大家都认可的公理、定理或者是行业规律。

其次,在罗列大前提要素的时候,尽量不要超过3项。

*感:就一个前提也那么多道道

*思:如果作者不说,我估计一开始不会注意到这个,但遇到挫折后一定会注意到这个,就比如作者提到的告白,一开始的前提错误,不仅是一次告白失败,还可能是前期的一切准备都失败了,你可以说这是小事,但这也代表着那个正确的人只能多等,但要是那个人不想多等那,你错过的就不仅仅是一个告白,这只是一个小例子,但类似的事情很多,有大有小,但我们早学习,就可以避免啊。

*行:多学习,多避坑

0016/1000

*见:归纳法概括总结的过程,其实是一个由金字塔底部开始,把所有要素进行归类,由下向上的推演过程。

*感:好神奇的金字塔结构

*思:这样和前面的事实-理由-结论金字塔相结合,也可以说用什么方法,其本质就是事实-理由-结论,万变不离其宗。

*行:把金字塔的横向和纵向的可能尽可能多的都联系起来,这样就可以活用了

0017/1000

*见:还有一种可能是比较难分辨的:你没有将结论推演到金字塔顶,错误地将一个子结论误认为是真结论。这就是所谓的“概括得不彻底”。

*感:我就经常犯这种错误

*思:为什么会出现上述问题那,一是将就的心,算了,就这样吧。二是不知道下一步应该怎么做或者不知道这不是最终的结果,这两者显然都比较严重,也可能两者是彼此依存的。

*行:学会方法,努力改掉坏毛病

0018/1000

*见:避免“概括得不彻底”的情况,有一个诀窍。 也很简单,就是多问一句“所以呢”。

我建议你在做结论推演时,可以把金字塔结构图画出来,每向上推演一层,都可以问自己一句“所以呢”,直到这个结论再也不能问出“所以”是什么。

*感:好简单的方法,但越是简单越是考验人

*思:渔和鱼都给你了,剩下的就看你了

*行:那还有啥好说的,实践起来

相关文章

  • 卡片4

    近期在练习用卡片法学习写作,继前三次写的得到精品课《有效训练你的结构化思维》的学习后,这篇是学习第四讲《怎样提炼信...

  • 卡片4

    我见​:如果文学里真的存在某些神秘的力量,那就是让读者在属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作品里,读到属于他们自己...

  • 知识卡片4

  • 小卡片 4

  • 随笔——卡片摘要(2020-06-03)

    1、卡片的尺寸:B6 2、卡片的厚度与柔韧度标准:两只手指夹起来不歪倒 3、卡片的目的:为了忘却而书写 4、卡片的...

  • 练习02遵守一卡一事写作原则

    习题:分解《给过去自己的一封信》卡片内容,拆分至 4~7 张卡片 拆分成了23张卡片 - 记录 -» 按照练习01...

  • 10个人做8个人错的选择题,到底如何破?

    1卡片与卡片变体 《超越智商》第10章中提到了一个四卡片实验: 假设在你面前摆放着4张长方形卡片,每张都是一面写有...

  • 缩图放大图~洪雪芬

    1.请小朋友拿出1片黄色卡片当做A,再拿出4片黄色卡片当做B 生:B的面积是A的面积的4倍 B是A的放大图 ...

  • 笨方法学写作习题 02 习得一卡一事原则

    习题:拆分 习题 01 写满一张卡片 ,拆成4-7张卡片 卡片1 小学,你一直是个乖孩子,好学生,特别喜欢看书,二...

  • 02 4张卡片

    02-1 初影 你坐在床沿边,平静地“思索”…… 停电了,筒子楼里一片恐慌,你能听得到孩子们夸张的喊叫…… 屋子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卡片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nwe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