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走出剧情》摘录一

《走出剧情》摘录一

作者: 莲紫99 | 来源:发表于2020-02-13 13:38 被阅读0次

    为什么我与陌生人打交道很简单?因为我小时父母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不”字,我觉得全世界的人都是欢迎我的,而且我从不给人添麻烦,能帮助人的尽最大努力帮助。

    这位妈妈为什么会勃然大怒?因为孩子居然不肯再扮演她设定好的那个体弱多病的角色了。如果孩子不再继续扮演下去,妈妈还怎么扮演那个为照顾孩子牺牲自己、无私奉献的伟大角色?戏演不下去了,妈妈很生气。

    如果一个家庭里有位特别标榜为所有成员牺牲自我的母亲,那么这家的孩子或父亲往往体弱多病,甚至短命。

    父母都是一心为孩子操心的付出者,而孩子则被迫扮演无能又缺德的角色,不得不承受这种关系模式下的羞耻感、愧疚感。 这样的剧情总结成一句话就是:父母要做有能力的付出者,为此孩子必须成为无能的索取者。

        “为了你好”是一种攻击,而不是爱。

    你破坏了我的剧情,所以我要收回对你全部的爱,并不惜毁掉自己的身体,也要用道德来胁迫你继续服从我的角色安排。

    孩子无法理解,那个为他付出一切、自我牺牲的妈妈,其实只是醉心于她的自我感动。孩子会真的以为亏欠妈妈很多,于是一辈子也不敢幸福,好像只有过得苦哈哈的,才能表达对妈妈的忠诚。

    这样的信念驱使孩子一次又一次陷入悲惨的轮回。有的孩子会选择自暴自弃,认定自己只配被所有人羞辱和厌弃。

        既然剧情里没有真实的爱与恨,我们便无须再纠结于过去剧本里的爱恨纠葛:没有什么需要被证明,也没有什么需要去原谅。

        佛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心理学说,放下头脑中的剧本,试着去看见真实的自己、真实的对方。当我们彼此看见的一刹那,爱就发生了。

    如果你的生活中有这么一个人,只要与他相处,就会被激发各种强烈的情绪、无数的纠缠和痛苦的感觉,那么这个人就是你的灵魂伴侣——专门“修理”你的人。不,专门“引导”你修行的人。

    成年之后,只要遇到别人恶意揣测我,或者别人说我什么,我的剧情就会立刻启动,那股执着的能量使劲儿拽着我,一定要去跟别人解释,一定要逼着别人看到真实的我并没有恶意。你看,这剧情多荒诞,可悲又可怕。

    在解套的过程中,有一点尤其需要注意:当你发现自己又要重蹈覆辙的时候,不要指责自己,埋怨自己“怎么这么蠢,又跳坑了”,而应该表扬和鼓励自己:“好棒啊,我终于觉察到这个坑了,这就是一次跨越性的成长,非常棒的觉知。”哪怕你已经跳进坑里,也要允许自己在坑里,同时觉察为何会跳进去,觉察跳进去的感受,你会知道:这些角色确实在我身上存在,但那不是我;我可以更自由地选择,我的存在要比所有剧情宽广多,人格也越来越宽广。就这样一步一步,慢慢地跳出来。

    如果一个人通过某个流派的修行学到了很多正确的道理,这些道理又让他觉得自己更加正确,看别人处处有问题,那么他就走上了歧途。心理学有时会让人活在“更加正确”的壳中,迷失自己的初心。心理学理论只是个工具,如果用得好,可以借助它来认识自己;如果用来教育别人、要求别人,就会变成自我防御,变成豪华监狱。

    不接受和解的妈妈,会给孩子带来非常大的焦虑,不敢在关系中放松做自己,一有冲突就会从关系中撤离。

    保证了夫妻关系能够长久维持下去。结果发现,保证夫妻关系得以维持的核心因素,并不是人们通常以为的两人“三观”一致、门当户对、感情基础深厚等,而是夫妻两人有没有和解的能力。当冲突发生的时候,有没有一个人能够伸出和解的橄榄枝,而另外一个人能够接过这个橄榄枝。

    “即使有冲突,我依然爱你。来,抱一抱!我们可以继续谈论冲突,同时确信彼此相爱”。

    大家要开始静心了,我需要你声音小一点。如果她这样跟我说,我会很愿意配合。可是,她并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需求,而是跟我讲了一个道理,证明我是错的,她是对的,所以我应该听她的。

    我积了足够的道德资本,而你的道德资本非常低,所以我对你有权力,你应该听我的。这样的关系让人越来越不舒服。在关系中,道德资本越高,两个人的心离得越远。当一个人的道德资本垒得像三峡大坝一样高时,他就成了孤家寡人,没有人愿意接近他。

    当对方没有请求我们给予解决方案的时候,我们要忍住,不要着急去解决对方的情绪和困扰,而是倾听对方,给对方一点空间。肯定对方的情绪,或重复对方说的话。只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基本上就能够避免侵犯别人的界限,以及“好心办坏事”的尴尬。

    家庭里最孝顺的那个孩子,往往都是童年得不到父母的爱,又被父母情感勒索的可怜孩子。他们会不断地为父母付出,因为他们总是妄想:“我再多付出一些,就会得到父母的重视了。” 这种妄想会驱使他们不惜把自己的小家庭掏空。

    人的本性都渴望自由,渴望拥有自由意志。听父母的话,自由意志就会被压抑,自然感到痛苦和愤怒。所以,当受到父母强烈控制时,懂得反抗的是正常人,而有些人不仅不反抗,还要加倍孝顺父母,对父母加倍付出,他们内心的愤怒去哪儿了呢?因为孝顺是天条,怎么能对妈妈愤怒呢?所以,愤怒就被压抑下来,转移到了妻子身上。男人意识到这个投射之后,果断地跟妈妈划清界限,他和妻子的关系也越来越好。

        这可以解释一种现象:为什么有的男人谈恋爱时跟女人关系挺亲密,可一旦领了结婚证,办了婚礼,彼此就开始疏远,甚至连正常的性生活都没有了。结婚,意味着把两个人捆绑在一起,这会导致男人小时候被妈妈捆绑的愤怒、恐惧、无助等情绪被激发出来,他会无意识地把自己的妻子投射成妈妈,自然就会对妻子日渐疏远。一个女人嫁给了一个非常孝顺的男人,只要她与婆婆发生矛盾,丈夫就会指责她:“我妈把我带大多不容易,你应该孝顺她,你怎么这么不懂事?”这是一个套路,分明是这个男人恨自己的妈妈,他隐藏的愤怒被妻子承接了,妻子替他表达,结果他反过来光明正大地指责妻子,把对妈妈的仇恨倾泻到妻子身上。

        要想破解这个套路,有个小窍门:妻子可以反其道而行之。丈夫不是孝顺吗?那就比他更孝顺,经常在丈夫耳边提醒他:你应该对你妈妈更好一点。这样丈夫就没法转移自己的愤怒了。

    如果一个男人从小被妈妈情感勒索——要照顾妈妈的情绪,要以妈妈的感受为中心,那么这个男人表面上看起来对女人通情达理、愿意付出、很是包容的样子,但其实他的骨子里十分厌恶、鄙视女人。只要女人对他表达情感需要,他就会觉得无比沉重,恨不得赶紧躲开,甚至还会攻击和羞辱女人。在这种男人眼里,女人不可以有情绪,女人的情绪不是正常人类情感,而是发臭的恶疾,让人唯恐避之不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走出剧情》摘录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nwkf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