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所有大学的历任校长中,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清华大学的梅贻琦校长。他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他开创了清华大学的黄金时代,主导了西南联大的教育奇迹,使中国的高等教育昂然跻身世界先进水平。
在刚开始接任清华大学时,他对清华的发展就有一个很好的规划。在他的就职演说中,对我最为震撼的就是他对大学性质的界定那一部分。现在我就把它摘录出来,以供我们大家共同理解学习。
他说:我希望清华今后仍然保持它的特殊地位,不使坠落。我所谓特殊地位,并不是说清华要享受什么特殊的权利,我的意思是要清华在学术的研究上,应该有特殊的成就,我希望清华在学术方面应向高深专精的方面去做。办学校,特别是办大学,应有两种目的:一是研究学术,二是造就人材。清华的经济和环境,很可以实现这两种目的,所以我们要向这方面努力。有人往往拿量的发展,来估定教育费的经济与否,这是很有商量的余地的。因为学术的造诣,是不能以数量计较的。我们要向高深研究的方向去做,必须有两个必备的条件,其一是设备,其二是教授。设备这一层,比较容易办到,我们只要有钱而且肯把钱用在这方面,就不难办到。可是教授就难了。一个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全在于有没有好教授。 孟子说:“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我现在可以仿照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我们的智识,固有赖于教授的教导指点,就是我们的精神修养,亦全赖有教授的inspiration。但是这样的好教授,决不是一朝一夕所可罗致的。我们只有随时随地留意延揽而已。同时对于在校的教授,我们应该尊敬,这也是招致的一法。
综观如今的大学,梅贻琦校长的大师说仍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一个大学,要成为一流的大学,首先必须要有硬件设备,其次还要有软件设备。在如今这个年代,只要有资金,就可以拥有很先进的硬件设备。但是,这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软件设备,即人才(也就是梅贻琦校长所说的大师),这是不容易的。大师,不是拥有大学博士学位和留学经历得人。大师就如孔子所说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之类的大家。当代社会,我们始终秉承一种教师观,“以德为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大师。大学只有这样了,才可以跻身一流大学的行列,在世界大学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