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个人去海底捞,11个人保研,唯一的那位请客,因为他刚拿到了公司的offer,高兴。
这是一个真实的场景,发生在校园秋招末的时日,等来一个offer确实不容易。对于一个平常不怎么学习的人来说,实属幸事。替他高兴。
在场,他喝酒最多,说话最多,在寝室时他也是这样,言语多过他的动作。我总觉得他像个待睡的小宝宝,总有要求,但别人总是无可奈何。
他长得很高大,高大的人总是会让人产生畏惧之心的。他是一个高富帅,寝室桌子上简直凌乱不堪;他总是会在电脑前要你帮他倒杯水,自己却依然盯着电脑,同样的事也可能发生在床上;他总是会在中午大家已经上完两节课后打通你电话然后好生让你帮他带饭;他偶尔会借你的钱忘记还,经常要在你提醒之后。
还是他,高大的他。他总是做在电脑前,弹着吉他唱着歌;他能够说服要处分我的人彼此笑容相待;他思想独特,文笔斐然,逛着知乎写着文;他可以接待近十个同学到他家去娱乐,5天。
然而,校招后,他是有苦涩的,神态流露出一点无奈,又或些许懊悔。
毕业直接工作,这是他的选择,即使这是排除所有选择后的选择。然而,这些年,全是他的选择。
我向来是对国内大学的宿舍不满的,本科4人寝或6人寝,好好的说培养集体意识,确是网游集体,睡觉集体,吸烟集体,很少看到学习集体的典范。学校故意把南北方的人放到一起,说是文化交流,对生活习惯的自然差别而引起的矛盾太欠考虑。有的人天生喜欢早睡早起,有的人天生喜欢晚睡早起,更别说有人喜欢早睡晚起、晚睡晚起了。没办法,我天生就样,我全家都这样,你让我在这4年改变?
仅仅对于睡觉的简单罗列就出现了四种截然不同的生活,万一这四个人正好在一个寝室呢?这本来不是事,大家迁就一下就行了。只是,事儿多了那也就变成事儿了。
我们的活法并不只是活着那么简单,18岁左右我们有了自己独立的思维,我们可以说这是精神上的独立,这实在值得庆幸。我们会主动的或被动的去接触一些个人或团体,然后相应的组成团体或加入团体,这也就造成了我们朋友圈的分化。正如我们刷朋友圈偶尔看到出现的一条代购状态一样,你会想要屏蔽。不同的朋友圈让我们处在不同性格,生活习惯,价值观取向的分类当中。同时,你会尽量与其他朋友圈保持着友好相处,直到他冒犯你为止,正如你不会因为看到你朋友发出第一条代购就果断屏蔽一样。
所以,又来了一些人,他们主动担任着朋友圈中理藩院的外交官(在清朝,理藩院属于礼部而不是外交部),对蛮夷分子指指点点。哈哈,似乎有点跑题。看过legel high的都知道古美门教训黛律师不要把自己的价值观带入到案件本身中去,然而他的这种思想本身也算是价值渗透了。我习惯于天理人欲的心学理念,人欲本身存在,它本身就带价值色彩。价值观的强加无异于人欲的剥夺,甚者毁灭。所以,我痛恨那些人,同时,我又畏惧那些人,他们跟殖民者没有区别,他们对你进行精神的殖民。
然而,殖民本身就是弱者屈服与强者,精神不坚定,能怪谁?
活得自在,优哉游哉,想到这里,一定祝福他!
网友评论